企业信息能力

企业信息能力(Enterprise's Information Literacy)

目录

  • 1 什么是企业信息能力[1]
  • 2 企业信息能力的内涵演变[2]
  • 3 企业信息能力的管理含义[3]
  • 4 企业信息能力的内容[4]
  • 5 企业信息能力的性质[5]
  • 6 企业信息能力的功能[5]
  • 7 企业信息能力的作用[5]
  • 8 参考文献

什么是企业信息能力

  企业信息能力企业家借助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信息分散获取、处理和利用的能力,是其个人信息能力的延伸。

企业信息能力的内涵演变

  “企业信息能力”的概念与内涵是在“信息能力”的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因而,要辨析“企业信息能力”的概念与内涵,必须追本溯源,首先明晰“信息能力”的概念与内涵。信息能力的概念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且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内涵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拓展。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对其内涵和外延的认识还处在不断的研究和深化过程中,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信息能力的提出是社会形态发展到信息社会阶段后的必然结果;信息能力对于个人、组织、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比较快,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研究信息能力比较早,取得的成果也相对丰硕一些。

  信息能力的概念最早是在1974年美国图书情报学会委员会上,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可斯基(Paul.zurkowski)提出来的。他在所提交的一份协议书中建议:在以后的几十年内将在全国范围内使全民达到信息能力这一目标,并将其定义为“经过训练能在工作中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1976年在德克萨斯农业和机械大学图书馆关于未来知识组织的专题研讨会上,李.伯奇纳尔(Lee Burchinal)再次提出了“信息能力”一词,一他指出:“成为具有信息能力的人需要一整套新的技能,包括在解决问题及做出决策时如何有效地确定并

  利用信息。”他认为:一个具备信息能力的人,应首先知道许多问题可以使用信息来解决,了解信息源是必需的,并应具备获得信息的策略和方法。同年,传媒界强调信息鉴别在信息能力中的重要性,图书馆界则把信息能力同图书馆职业发展联系在一起。进入80年代,信息能力的概念和内涵进一步得到了扩充与拓展。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开始影响到信息能力对信息处理的要求。这一时期,专家们都提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即利用计算机和大众媒体生产、处理和分析大量复杂的信息和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1987年图书馆信息学专家Patrieia Breiv让在“图书馆与优化学术研究”全美研讨会上提出高校学生应成为具有信息能力的人。他将信息能力概括为是一种了解和获取信息的过程。美国图书馆协会于1989年在信息能力总统委员会的报告中将其定义为:“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及准确定位、评价并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这个定义很快就被社会各界广泛接受。以后的研究者尽管在界定信息能力的细节方面可能会有些差异,但基本上均普遍接受信息能力具有“定位”(locate)、“评价”(evaluate)和“有效利用”(use effectively)三个最主要的内容。到了90年代,专家们认为,信息能力是一个含义广泛和具有综合性的概念,而且这种能力必须经过终身学习才能获得和不断发展。教育界把信息能力作为学生能力的重要部分,管理界提出了情报竞争,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传媒界提出了信息力(Information Power)。从80年代末到整个90年代,有关信息能力的研究进入高潮。这时信息能力的主体范围更加扩大,它囊括了社会个体(尤其是学生),企业商务,公民生活与权利中信息能力涉及到的领域并强调了信息能力的培养方法。信息处理方式更加多样化,不仅是手工处理方式,还包括先进的信息处理工具和信息处理流程。信息能力的活动范畴也进一步扩展,不仅指专门的图书馆情报活动或信息活动,而从经济教育,公民权利,社会发展等方面对信息能力的活动范畴作了论述。

  从狭义上而言,企业信息能力评价是关于企业对环境及内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的全面估计、检查、测试、分析和评审。它是在分析改进与提高企业信息能力的方法与策略时,找出内部因素与外部表现(各要素)的对应关系,从根本上提高企业信息能力。它能够使企业对自身的信息能力有一个全方位的科学了解,使企业价值的实现有一个很清晰的方向。从广义上说,企业信息能力评价是指对企业信息能力以确认的某些标准为度量尺度,采用相应的科学方法来进行衡量,将所得到的结果与事先预定的目标相比较,以期求得最佳结果的过程。

企业信息能力的管理含义

  (一)企业信息能力与企业的信息模式变革

  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认知模式,并通过这个模式来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因而

  每个人特殊的认知模式也就决定了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信息获取、处理和利用模式,本文称之为个人的信息模式。当企业家借助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等对其个人信息能力进行延伸时,他所借助的企业组织结构等同样规定了企业会有其特殊的信息获取、处理、传递和利用方式,本文称之为企业的信息模式。这在具体的企业运行中会表现在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组织文化等多方面。由于企业的信息处理是以企业家为核心的,企业家要最大限度地扩展其理性,就必须选择他

  所熟悉的企业信息模式。在企业信息模式既定的情况下,企业成员必须不断改造自己的个人信息模式,以适应、熟悉和习惯企业的信息模式,从而使这个模式在企业内逐渐固定下来,并扩展到企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企业成员共有的行为模式。这也就是演化经济学中所说的“惯例”(routine)(纳尔逊、温特,1997)。

  这些惯例,一方面,由于企业成员不断重复和熟悉这些过程,从而提高企业对信息处理的速度和质量,使企业信息能力得以提高;另一方面,又可能会导致企业信息能力的下降。因为这些惯例的形成是由于企业按照某种方式获取、处理信息的,进而做出的决策“总是正确的”。在决策总是正确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对企业家和企业的信息模式做出修改。然而,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按照这种方式是否能够取得下一个“正确的决策”,就没有人能够做出保证了。由此可见,这

  些惯例多在环境不变或稳定的情况下是可靠的。一旦环境发生变化,按照原来的信息模式,企业不仅可能难以从新环境中获取的数据中解读出信息,而且可能由于原有模式的信息筛选,使某些重要的信息被遗漏(梁能,2000),因而难以对变化做出反应,这又是企业信息能力下降的表现。这就要求企业在动态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如市场环境制度、文化环境等;行业和企业内部的环境)中,通过加强学习、营造危机感、吸纳新成员和新知识、调整和创新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途径,保持对环境的敏感,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浏海建、陈松涛、陈传,2003)。

  (二)企业信息能力与企业规模

  在企业中,一方面,企业信息的产生与流动受物质规律的制约。在一定的时点上,一个采用特定技术、处于特定环境下的企业,总与具有某种分布和发布特征的信息及信息量联系在一起。在技术水平、环境相同的情况下,企业的规模越大,企业所包含的信息量也就越多。另一方面,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激励结构决定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效率。企业的信息能力越强,就意味着企业所能够处理的信息量越大,因而能够支撑起更大规模的企业。因此,一定规模、技术水平的企业意味着一定的信息容量。要支撑这个企业,就必须具备获取、处理和使用该企业所包含的信息的能力。因此,企业的规模最终是由企业的信息容量及其信息能力共同决定的。企业信息能力限制企业规模,而企业规模差异是由其信息能力差异造成的。

企业信息能力的内容

  1.信息搜集获取能力——企业信息能力的前提

  信息搜集是根据企业的需要,寻找、选择相关信息并加以整理的过程。在现代企业,信息已成为主要资源,也是重要资源,信息搜集获取能力是企业信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企业面对的是浩瀚无垠的信息海洋,数据洪水正向企业滚滚涌来,可以说企业已被海量信息所淹没,但这些信息并非都是有用的,其中有一些信息可能是与企业毫无关系的,甚至是竞争对手释放的伪信息。因此信息越多,企业越难以获得最需要的信息,而且企业必须在获取大量信息数据后,对其进行整理,筛选、鉴别,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不过这并不是信息挖掘,而是信息搜集的内容。

  企业信息能力所体现的信息搜集,不仅包括一般的企业内外部的经济信息,而且包括竞争对手的信息,知己知彼的市场竞争取胜的要旨。竞争情报是指关于自身及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竞争策略的情报(信息),是针对用户的特定需求,以信息的采集、评价、分析和综合等系列化加工为基本过程,以形成新的增值信息、为科学决策服务的一种智能活动。

  一般来说,外部信息来源有:合作伙伴信息系统联网、公开出版物(包括限制性公开资料、企业内部资料、政府文件等)、大众传媒(包括电视、报纸杂志、广播和Internet等)、各种会议展览、政府部门(政策、法规)、物流咨询公司、物流中介机构、个人交往与观察和客户;内部信息来源有:企业数据仓库、Internet、企业各职能部门(包括专职信息部门)、企业的各种内部资料(包括报告、文件、单据)、企业员工等。

  信息搜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存储管理。

  企业应具有较强的从外部搜集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善于组织协调内部信息,并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2.信息挖掘或知识发现能力——企业信息能力的核心

  通常,企业搜集获得的有用信息,并不是直接拿来就可以用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而是大量不完全的含有噪声的实际数据、信息,这些数据将存放在企业的数据仓库中,这就需要企业具有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从这些信息源中挖掘出能够直接作为决策依据或用来解决问题的知识的能力——即知识发现能力,这是企业信息能力的核心所在。

  知识发现(KDD)是从数据中发现有用知识的整个过程,其核心技术是数据挖掘,即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对企业来说,数据挖掘就是按企业的既定业务目标,对大量的企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和推理,发现数据间的关联性、未来趋势以及一般性的概括知识等以揭示隐藏的、未知的规律性并将其模型化,从而支持企业的决策活动。

  3.信息价值创造能力——企业信息能力的直接体现

  企业信息能力的实质是为了充分、合理地应用信息知识,做出正确的决策,解决实际的问题,实现并创造更多的信息价值,这样企业通过知识发现拥有的信息知识,还必须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决策者和信息知识的使用者,由决策者和信息使用者进行信息价值的再创造。这要求企业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使企业信息系统拥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另外,信息知识的使用具有很强的对象性,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对于同样的信息知识都具有不同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因此信息知识的应用是关键,这也是决定企业信息能力的最终环节,是企业信息能力的最终体现。

  企业信息能力的各部分、各环节并不是相互割裂的,他们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他们是同一事务的不同方面,而且相互交错:信息搜集过程也有着简单的知识发现、知识发现过程也存在信息的选择和甄别,还有信息使用的对象性的根源却是信息与使用者原有的信息知识背景相融和产生新知识的过程。总之,企业信息能力是一个综合能力,是企业所有员工(包括企业管理者)的知识背景、信息素质和企业信息资源、物质资源与企业信息技术形成有机结合的综合能力。

企业信息能力的性质

  企业信息能力是企业能力的重要组成要素,是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应用的价值体现,是企业信息化的必然产物,因此,它具有几个特性。只有深入了解了这些特性,才能够更好地把握企业信息能力,才能使企业信息能力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1)客观性。企业只要进行了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能力就客观存在着,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企业信息能力的客观性还表现为信息资源的客观性,信息资源的客观性源于客观存在的物质的运动属性。人类存在以前及至今天,自然界的各种生灵就利用着无穷无尽的信息资源

  (2)竞争性。信息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竞争性资源,企业信息能力源于信息资源并成为是企业能力的重要组成要素。因此,企业信息能力在企业文化组织管理业务流程人力资源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

  (3)价值性。信息与物质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资源一样,也是一种战略资源。如果开发利用的好,对企业的发展会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企业信息能力是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应用的价值体现,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大,企业信息能力的价值越大,企业创造的价值越大。

  (4)可度量性。信息是可以度量的,信息量是以系统的有序程度来表达的,表现为负熵。

  (5)动态性。企业信息能力具有价值性,其价值是可以度量的,是随着硬资源和信息要素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体现为企业信息能力的动态性。同时,企业信息能力是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中形成的,它将随着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变化而发生变化。

  (6)渗透性。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应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于生产、经营技术、管理等领域,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过程。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扩散性和渗透性。而企业信息能力是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应用的价值体现,它随着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扩散效应和渗透效应而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技术、管理等各个环节。

企业信息能力的功能

  企业信息能力对于企业发展以及竞争优势的形成具有内在与外溢功能。企业信息能力的内在功能是指企业信息化形成的企业信息能力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技术、管理等环节发挥作用体现出的价值;企业信息能力的外溢功能是指企业通过企业信息能力的塑造,使得企业的影响力得到提升,竞争优势不断增强而形成的外溢效应。

  1.企业信息能力的内在功能

  著名管理学家Drejer和Rils(1999)把企业的战略性要素概括为技术、人力、组织和文化。因此,企业信息能力的内在功能是指企业应用信息技术而形成

  的企业信息能力与企业发展的4个战略性要素(技术、人力、组织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体现了企业信息能力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组织管理、内部业务流程的互动效应

  (1)企业信息能力重塑企业文化的功能。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的制度文化信息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五个方面所构成。信息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推动企业文化,重塑企业文化。第一,随着信息技术在生产和管理环节的普及深入,现代企业在办公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工程档案管理、材料管理、工程设计管理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应用了信息技术,企业信息化形成了企业信息能力,企业信息能力又使企业的制度文化更加健全和规范;第二,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能够通过互联网和局域网进行电子邮件、资料查询、文档管理等基本办公工作,不仅提高了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观念和意识,而且壮大了信息化队伍;第三,企业依托信息化平台,可以把组织需要的能力设定成需要达到的目标,制造出一种学习导向,把原来的任务型组织升级成为学习型组织。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过程,也是企业组织文化的创建过程,企业信息能力与组织文化塑造的互动为组织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第四,企业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迅速地把企业形象和信誉传递给企业客户,从而树立了企业形象或产品品牌知名度。总之,企业信息能力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同时也促进了企业快速、高效的发展。

  (2)企业信息能力优化人力资源的功能。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为企业开辟了网上教学、远程教育等方式,使组织成员学习的途径更为多样、学习的手段更为先进。组织成员在信息化引发的创新环境中,把追求能力和自我素质的提高作为内在需要,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综合信息能力,从而提高了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优化了人力资源结构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信息门户的构建,为组织成员的协作沟通、交流提供了有效平台,提高了组织协同力和凝聚力;内部网站的建立,在组织成员间架起了文化互通的桥梁,实现了组织文化所要求的团队定向和人际导向,促进了学习型组织的发展,形成了企业竞争的优先级竞争优势——知识优势

  (3)企业信息能力改善组织管理的功能。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企业战略的调整重构了企业生产与管理流程,致使企业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第一、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协调了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的活动,实现了组织的动态管理,同时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使组织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这些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降低对科层的监督协调成本,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形成学习型组织,适应了高效率快节奏的市场需求,提高了组织管理效率;第二、柔性化的组织结构打破了固定的组织模式,形成了以任务为导向的团队式组织来完成企业的工作,这种团队式组织可以越过中间管理层次,直接对顾客公司的总目标负责。企业信息能力的提高将会大大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个性化、柔性化水平,提高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降低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成本,提高企业组织结构的柔性化程度;第三、网络化的组织结构便于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具有较强应变能力

  (4)企业信息能力再造业务流程的功能。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信息能力的提高,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方式,从而导致组织形式的巨大变革,推动了业务流程再造。尤其是信息技术与企业生产结合所形成的各种企业信息技术,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编制(CAPP)、柔性制造系统(FMS)、敏捷制造(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实现了企业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及管理的高度集成化,使企业生产经营趋于并行、敏捷、智能和虚拟化,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生产的柔性、敏捷性和适应性。

  2.企业信息能力的外溢功能

  所谓企业信息能力的外溢功能是指企业通过企业信息能力的塑造,使得企业的影响力得到提升,竞争优势不断增强,而形成的外溢效应。企业信息能力的外溢效应主要体现在企业创新与活力、企业形象与公共关系企业营销,以及企业管理四个方面。

  (1)企业创新效应。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技术与工艺领域,并全面地影响企业制度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知识进步。完善、自由流动的信息环境是企业保持创新与活力的基本条件。

  (2)企业形象效应。企业形象或企业知名度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外溢效应。通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绩效形象不仅可以较为迅速地传递给社会成员或企业股东,而且可以更全面地体现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拥有一套完整、高效率的信息基础设施是企业绩效好、有信誉的象征。

  (3)企业营销效应。企业营销不仅是企业信息化最重要的推动力,也是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外部效应。信息技术在企业内部的影响,基本上按产品设计生产、管理、服务和市场营销的顺序依次加深。电子商务既是信息化外部效应,同时属于建立现代企业形象的重要领域。

  (4)企业管理效应。信息技术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和活动中,特别是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职业教育,以此提高企业人力资源质量,是企业信息化最为重要的外部效应。企业借助信息系统信息网络获得外部专家支持,既可以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又可以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

企业信息能力的作用

  企业信息能力作为企业能力的重要组成要素,而且是战略性要素,其在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信息能力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能力、管理与决策能力、业务流程优化、市场营销、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资源开发等方面。

  (1)企业信息能力提高了企业的管理与决策水平。现代企业竞争力取决于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的能力。企业发展依靠的是正确的决策,而决策的基础则是信息。企业决策者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清楚企业自身经营状况,掌握竞争对手的动态对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显得尤其关键。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则能够更加灵活、快捷地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源,使信息、决策、行为三者高度集成,极大地增强了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方案评价能力,拓展了决策者的思维空间,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主观随意性。此外,通过企业信息化与现代管理理念的有机结合,建立良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2)企业信息能力提升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提高了企业把握市场和消费者了解市场的能力,使企业能够迅速将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及时反映到决策层,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开拓市场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企业及时改变和调整经营战略,不断向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不易为竞争对手模仿的独特竞争优势。现代信息化制造技术,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等,实现了企业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和管理的高度集成化,使企业生产经营趋于并行化、柔性化、智能化。此外,集成制造技术在产品设计开发中的扩散和渗透使企业工业化粗放生产升级为工业化精细生产,使企业“个性化、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和服务成为可能。同时又促进了企业在更高层次上的产品技术创新

  (3)企业信息能力培育企业学习型组织。企业信息化能够有效地增进组织学习,与传统的、集权化、官僚化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相比,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化和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具有明显的学习效率优势,信息技术系统的应用会给企业组织的文化氛围带来巨大的改变。通常,扁平化组织总是比传统的层级组织更易于形成积极的文化。在学习过程中,企业组织将发现信息技术有待改进的环节和新的内在需求。这些活动本身也将为组织记忆所记录,并成为企业信息技术更新和组织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4)企业信息能力整合了企业的内外资源。在市场竞争的激烈角逐中,企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有限的内外资源,生产出适应市场,物美价廉的产品,然后利用反馈的信息及时开拓市场,使企业走向国际化。而这些有赖于企业庞大的信息网络,即信息能力。一方面企业要善于利用其内部信息。企业内部信息包括规则、运作经营、财务技术管理等各个方面,这些方面相互关联,工作量也比较大。企业内部信息是企业组织生产的先导,企业联系市场的媒介,科学决策的依据,企业搞活经营的手段,企业改善素质的参谋和企业提高效益的保证。另一方面企业更要重视外部信息的利用。外部信息包括政策、法令信息、市场动态信息、科技创新及发展信息、竞争对手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企业保持警惕,进行创新,挤垮对手。当今社会,信息瞬息万变,抓住稍纵即逝的有用信息,对每个企业都至关重要。企业要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大量有价值的情报;整合内外资源,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5)企业信息能力促进了企业间的协同互动。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企业通过业务拓展、调整产品结构,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流通活动,企业之间的分工细化、协作增强,市场竞争不再局限在单个企业之间,而是企业群与企业群之间、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例如虚拟企业、动态企业联盟等。实质是在最终用户需求的牵引下,由多个企业联合形成一种合作组织形式,通过信息技术把这些企业连成一个协作网络,把各个节点的资源有效整合并互动管理,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来完成单个企业所不能承担的市场功能。

参考文献

  1. 王京安.企业信息能力:对企业能力理论的发展[J].战略管理,2011
  2. 余彩霞.企业信息能力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3. 徐二明主编.战略管理 2011 第3卷 第1辑.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4. 刘培刚.论企业信息能力及其内涵[J].技术经济,2007(2)
  5. 5.0 5.1 5.2 冷晓彦.企业信息能力的性质、功能与作用分析[J].情报科学,2009(6)
阅读数: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