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目录

  • 1 什么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 2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动因与实质
  • 3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对策措施
  • 4 参考文献

什么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就是用管理企业的模式来管理事业单位,采用企业中广泛运用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协调好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和资源,从而达到其目标。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实质就是提高事业单位运作效率,降低其管理的成本,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动因与实质

  在过去的改革中,事业单位成为分流人员的“蓄水池”,现在事业单位面临改革之际,过多的人员已成为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负。没有出口,改革很难。事业单位改革目标与国有企业不同,事业单位改革不应该把减人放在第一位,应该是以搞活为前提。搞活包括用人机制、分配机制、管理机制等方面,以增效为目标,使其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通过事业单位改革,科学地发展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分配、管理机制。为此,目前事业单位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是指参照企业的管理运作方式来管理事业单位,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将事业单位置于由付费顾客和激烈竞争者支配的处境,并对其财政底线负责。

  企业化管理使事业单位通过出售自己的服务而获得收入,因此,就会像企业一样,可能失败(并被迫解雇员工、削减工资甚至进行结算),也可能盈利,这些盈利分配给政府(“股东”)和管理者及雇员。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实质是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取得更大社会效益。企业化管理的目的并不是去盈利,而是去谋取更好的社会效益。因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利用的是市场力量来创造绩效后果的,所以就使其具有许多优点。

  (1)直接向顾客(市场)负责。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这时的事业单位的成败取决于顾客的决策,因此,使其被迫注意倾听顾客的心声。

  (2)可以促使绩效持续改进。因为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依靠顾客取得收入的事业单位就必须时刻取悦于顾客,它们面临持续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的压力。

  (3)强化了绩效的结果。事业单位只有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才能胜出,否则,就会萎缩甚至枯竭。这种“要么盈利,要么淘汰”的机制,为事业单位的效率和效能提供了简单、精确的评价。

  (4)必须进行长远的财政决策,以确保顾客利益最大化。事业单位采用企业(而不是政府)通行的财务管理办法,比如,长期的业务规划、会计制度、资产折旧、金融投资、投资利润统计等。因此,事业单位就可以在技术、培训和生产率提高等方面进行长期投资

  (5)易于控制,节约资金。企业化管理可以产生竞争,而无须人为地加以控制,预算部门与人事部门的冲突也会消除,立法部门也无须考虑拨款额度和投资决策,竞争性市场可以产生责任。

  (6)从根本上简化了改进绩效的政治活动。不需要对其进行投票表决,竞争性市场自会作出决断,顾客会作出最好的交易公断。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对策措施

  1.建立一套与企业管理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

  (1)打破身份职称界限,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

  以聘用合同的形式确定单位与职工之间的人事关系及双方义务和权利。为了使聘用合同真正成为事业单位用人的依据,可采用以聘用合同为核心内容的聘用、解除、终止合同手续E2J。通过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破除身份终身制,实现事业单位在用人上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促进事业单位的自主用人,保障人才自主择业,增强用人制度的灵活性。

  (2)建立岗位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权利和任职要求,以及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岗位管理是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区别之一。事业单位要依据“因事设岗,精简高效,结构合理,群体优化,竞争激励”的原则,把事业单位职工的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

  (3)加强聘后管理,健全考核制度

  事业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后,要加强聘后管理,建立健全聘后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考核是人员选拔任用、培训进修、人员奖惩、工资报酬等的主要依据,所以一定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充分发挥人员考核的约束激励作用。

  (4)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

  要改变事业单位现有的、单一的、固定的用人方式,实行岗位固定与岗位流动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制度。鼓励事业单位的人才流动,充分发挥人才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实现人才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市场化。

  2.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制度

  (1)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根据个人能力和工作绩效的不同,合理拉开工资报酬的差距,打破平均主义,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按照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按照岗位责任定年薪,年度业绩定奖惩、特殊贡献奖等灵活的分配激励制度。

  (3)重视人才,工资报酬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拉开脑力、体力劳动间工资收入差距,充分体现人才知识的价值。

  (4)加快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步伐。建立与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相适应的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制度。

  3.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

  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等。在事业单位实施绩效管理,可通过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考核评价等及时准确地获得职工的工作信息,为薪酬调整、奖金发放以及员工的升职、降职、调岗、培训等提供重要的依据,从而提高事业单位对员工管理的有效性,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MBO)是指组织通过参与管理的方式定目标,并经过逐级分权而使下层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将目标管理用于事业单位的管理中,可以改善事业单位缺乏竞争,不能充分调动职工工作主动性、积极性的局面。

  事业单位在企业化管理的进程中应该注意不能生搬硬套,要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稳妥慎重,并且根据各类事业单位的不同情况分类实施,因为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各类事业单位有各自的特殊性。作为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出台配套措施,以确保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改革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阅读数: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