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学派(Banking School)
目录
|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相当大比例的货币是由私人部门内部供应的。这个现象是提供金融信贷的结果。例如,当商业银行把钱借给生产厂商和消费者时,它会为借款人开立一个支票账户。在任一时点上,这种账户的全体占了货币供应中相当大的部分。银行“原理”就是这样的观念和基本原理,即银行界的成员自己拥有供应正确数量货币的全部必要信息及动机。对这一原理的支持者称为银行学派。
银行学派和通货学派的冲突起源于商业银行的兴起,而后者又伴随着商业和工业资产阶级的发展,因为它们在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倡导自由贸易。当自由贸易取代了重商主义的政府贸易管制之后,货币交易取代了实物交易。起初,金块是国内和国外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但黄金很快被更方便的纸币取代,比例准备金银行业务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银行机构发现只持有相当于所发行纸币总量1/2或1/3的一小部分黄金,而把多余的纸券用于有息贷款是有利可图的。同时,企业和政府同样认为发行纸币只需要少量或不需要黄金准备。这一原则同时受到了私人和政府或者说“中央”银行的支持。在公众的眼里,不可兑换的纸币似乎和商品价格的广泛波动密切相关,因为他们认为纸币是过量发行的。出于同一原因,公众同时把纸币和高利率联系在一起。
1979年,英格兰银行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暂停以黄金承兑它自己和其他银行的纸券,重金主义者就这一事件展开了广泛的争论。(这一暂停持续了20年,黄金支付在1817年恢复。)在国际市场上,英镑价格下跌,人们普遍认为商品价格暴涨。重金主义者声称这些事件是由停止黄金承兑后纸币英镑过量发行引起的。而反对重金主义者则发表了一些相反的观点,其中坚持时间最长的主张是:除非为合法的商业融资,所有的银行都不得以任何目的发行纸券。正如重金主义者的观点是通货原理的精确表述一样, 反对中金主义者的主张也正是银行原理的精确表述。这并不是银行学派和通货学派的第一次争论,而是他们之间最著名的一次交锋。以后的历史表明两者之间的争论从来没有真正平息过。下面列举了一些重要的例子。
英国1844年通过了银行法案,名义上通货学派赢得了这次争论,至少从英格兰银行受到影响这一点上是这样。这一法案把银行分为两个部门,一个负责金融业务,另一个负责货币发行。通货学派的支持者认为这将切断金融活动和货币供应之间的联系。这个想法是建立在一种错误的观念上的,即货币仅仅是由纸币组成的,不包括银行信用。这一轮实际上是银行学派赢了。
另外,美国银行立法的历史,不管是州的还是联邦的,都不乏银行学派与通货学派争论的事例。在主要的联邦银行法案的重要章节中几乎都可以找到例证。国会分别于1791年和1816年创建美国第一银行和第二银行,还有其他一些举措,都是企图通过规定一种集中的票据结算机制来控制州银行券的发行。这些银行是通货学派思想在东北部利益的代表。1811年和1836年对每一个银行重新发放许可的失败源于位于西部前沿的银行学派的压力。同样,自1913年《联邦储备体系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和1933年、1935年的银行法案里找到它们的痕迹。在将来,银行和通货原理的解释作用将会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