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财政预测是对财政分配过程及其发展趋势预先作出分析、判断和推测的过程。
财政预测不是主观意识的先知先觉,而是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大量信息资料的占有、分析和科学测算,来揭示财政分配的变化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的。财政预测是现代财政管理的重要环节,它以财政分配活动的发展趋势为对象,以现代化的技术分析方法为手段,以大量的财政经济信息资料为依据,以正确的财政理论为指导,通过预测推断未来财政分配规模、结构、形式等的变化,达到提高财政决策水平,增强财政决策的科学性,减少财政分配的盲目性,优化财政分配活动的目的。
作为耐未来财政分配活动发展趋势的预见性工作,财政预测具有以下特点:
(一)预见性。财政预测是对未来财政分配活动的预计和推断,它不是对已经发生的财政分配的历史和现状的总结概括,而是在分析研究财政分配活动的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根据财政分配的变化规律,展望和预见财政分配活动的未来,因而它具有预见性的特征。
(二)时间性。财政预测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财政分配活动状况的预计和推测,由于不同历史时期影响财政分配活动的因素不同,环境和条件各异,因此,财政预测必须明确地界定预测的时间或时期,并对不同时期的预测对象,采用不同的预测依据及方法,因而它带有时间性的特征。
(三)概括性。财政预测是从已知推断未知,由于影响未来财政分配发展趋势的因素很多,且带有不确定性,所以财政预测也不可能对未来财政分配的每一个细节均作出精确的推断,而只能对财政分配活动作出概括性的趋势描述,这就是财政预测的概括性。
(四)服务性。财政预测是财政管理和决策的一种手段,其行为的意义和目的不是预测结果本身,而是通过预测为财政管理和决策提供服务。财政预测的对象、范围、指标、时间等都要根据服务对象的要求确定,因而它具有服务性的特征。
经济决定财政,经济发展状况决定财政收入状况。因此,必须对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状况首先做出科学的预测,为财政决策提供根本依据。
第一,预测农业、工业、建筑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变化对财政的影响。主要包括预测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经济增长速度等。例如: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产品产量、质量、社会劳动生产率等。一般说来,财政收入的增长与上述指标的增长变化关系极大。这些指标预测准确,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大体可测定。
第二,预测市场供求、价格变动对财政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收支均受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动所制约。财政部门安排预算盘子、制定财政规划,都要预测减收增支或增收减支因素。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价值的变动,往往是主要参数。
第三,预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对财政分配的影响。就经济效益而言,企业原材料耗用、能源消耗、费用开支,都直接关系到税利的多少;同时,社会效益虽然不直接影响财政分配,但其间接影响也不可忽视。例如,科技的进步,人才的培养,环境的改善等。
财政分配自身也有规律可寻。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可以推断未来财政收支的增减变化趋势。同时,还要预测财政收支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
财政预测内容繁多,形式多样。诸如,全国性财政预测、地区性财政预测和分级财政预测;预期目标性财政预测、探索性财政预测;定量性财政预测、定性性财政预测;近期财政预测、中期财政预测、远景财政预测等等。在诸多的财政预测中必须遵循相应原则,方能预测有序,提高财政预测实用价值。财政预测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
1.连续性原则。财政分配的实践,客观的存在着内在联系。从过去财政分配状况可以分析研究现在财政状况;从过去和现在可以推断未来。在财政实践中,经常按可比口径将历年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就是连续性原则的体现。
2.系统性原则。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可把财政分配按一定标准划分若干子系统,一千系统内又由若干要素所构成。当预测财政分配趋势时,要把财政系统与所处环境联系起来,要把财政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有机联系起来,使预测全面、有序,防止错漏。
3.综合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财政分配质的规定性是通过一定量表现出来的,财政预测既要掌握财政分配未来性质上的发展变化,又要研究体现性质的量的发展变化趋势。将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综合起来并以定量分析为主来实现财政预测。除上述三原则外,还应坚持财政预测的客观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原则,才能达到科学预测的目的。
1.经验推断法。即在人量财政信息的基础上,依靠实践已取得的经验,对未来发展变化趋势做出宅观推断。如专家决断法、集思广益法、社会调查法或民意测验法等。这是最常用的一种预测方法。
2.数学分析法。在已有财政信息的基础上,研究财政收支及相关数据之间的依存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运用电子计算机运算,得出预测性结论。
1.明确预测目标。每次预测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日的,必须事前确定—卜来。根据预测目标,再相应地确定需要哪些财政信息,采取哪种预测方法等。
2.收集整理财政信息,这是预测的前提和基础。3.选择预测方法和形式。
4.检验与修正预测结果。
5.提出财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