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信息

财政信息(Financial Information)

目录

  • 1 财政信息的定义
  • 2 财政信息主要包括[1]
  • 3 财政信息的特点[2]
  • 4 财政信息的分类
  • 5 财政信息的作用
  • 6 参考文献

财政信息的定义

  财政信息是能够反映和描述财政分配活动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的资料、情报、数据、指令等的统称。它是财政分配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反映,是财政分配关系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体现。系统、完整、准确的财政信息是进行财政预测、决策、确定财政发展战略目标、编制财政计划的重要依据。因此,及时地对财政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传递和反馈,是加强财政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优化财政运行、提高财政分配效益的必要途径。

财政信息主要包括

  财政既有宏观调控作用,又有微观管理职能,涉及面广、关联性强,因而财政信息的生成环节较多、构成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财政收入信息。目前,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政府债务、政府收费和罚没收入等。收入信息集中体现了相关}财税政策与法规贯彻执行的结果,同时也反映财税部门在收入筹措与征管上的作为与成效,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众遵守财税法纪的自觉程度。其各类收入的性质、依据、标准、权限等,不仅反映政府对各种经济成分的政策导向,而且反映财政资源分配的合理程度。

  (2)财政支出信息。财政资金最终要通过支出的形式流出政府及财政部门,通过预算管理体制、管理职权、支出范围和预决算编制等反映出来财政支出的具体规模与结构。长期以来,我国《预算法》要求地方各级政府以收支平衡为基本原则,确保政府各项职能有效履行。

  (3)预算执行信息。预算管理是财政资金管理的基本手段。现实中,预算分配数与实际执行数之间可能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分析预算执行信息,可以准确判断预算收支是否切合公共财政建设的要求,是否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需要。因此,预算执行信息成为政府、财政和广大民众共同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4)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包括经营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存量与流量。国有资产管理是部门预算管理的一个方面,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结合起来,才能编制好部门预算,执行好预算,也才能真正有效地管理好国有资产

  (5)财政综合信息。主要反映财政内部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人员结构、队伍素质、廉政约束、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财政政策与法规也是财政综合信息的一部分,具体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法律法规、制度办法等,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杠杆,也是反映财政运行、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方面。

财政信息的特点

  财政信息作为财政分配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情况的综合反映,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广泛性。财政分配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它深入到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同时,社会经济生活中影响财政分配的因素也很多,这些因素不但涉及到物质生产领域,而且涉及到非物质生产领域;不但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而且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在和未来。因此,财政信息的来源,传播及反馈渠道和范围必须与社会经济活动相适应。在社会经济运行中,一切与财政分配有关的资料、数据,情报等部属于财政信息的范围,所以财政信息具有广泛性的特征。

  (二)客观性。财政信息是财政分配活动的客观描述,它向人们展示的是财政分配过程的客观轨迹,所有能成为财政信息的资料、数据、情报等,都反映着财政分配活动的客观情况,所以财政信息具有客观性的特征。

  (三)社会性。财政信息与生物自然信息不同,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传递的信息,是人们在财政分配活动和相关经济活动中互相联络和沟通的工具。其载体是发出者和接受者均能共同理解的文字、语言、图象、数字、符号等等,因而它属于社会信息的范畴,具有社会性的特征。

  (四)有用性。在财政分配和相关经济活动中,能成为财政信息的,只能是有用的资料、情报和数据;错误的、没有使用价值和参考意义的资料、情报和数据不能成为财政信息,更不能加以传播。因此,财政信息具有有用性的特征。

  (五)时效性。信息作为一种商品,时间是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标准。及时、适用的信息,是财政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过时的信息则会因丧失了使用价值而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因此,财政信息的价值与其传递的速度和时间成正比,它具有时效性的特征。

  (六)序列性。财政分配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运动的过程,财政信息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产生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财政信息的产生有先有后,呈顺序排列,在新信息产生的过程中,旧信息在不断老化;人们一方面要重视对新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加工,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对老信息进行更新和淘汰,以充分发挥财政信息的时效性。所以财政信息具有序列性的特征。

财政信息的分类

  按照信息的不同标志,可对财政信息进行如下分类:

  (一)按信息的稳定性分类。按信息的稳定性,可将财政信息分为固定信息流动信息

  固定信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不发生大的变化,在制定财政计划和财政决策时可以重复使用的信息。它包括标准信息、查询信息和计划信息。标准信息,是指各种相对稳定的财政定额和标准,如税目税率支出定额、开支标准等等;查询信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不发生根本变化,因而可以随时查询的信息,如税法、人事档案、产品不变价格等等;计划信息,是指计划期内已定的计划、规划、方针、政策、任务及其所反映的各项计划指标,如预算收入指标、预算支出指标、成本降低指标、计划经济发展速度等等。

  流动信息,是指反映财政分配活动在某一时期实际情况的信息,如每月、每季的预算执行情况、收入入库情况、效益变动情况等等。流动信息时间性强、变化大,一般只有一次使用价值,随着时间流逝,信息便会发生变化并相应失去其使用价值。

  (二)按信息的来源分类。按信息的来源,可将财政信息分为原始信息加工信息

  原始信息,是指反映财政分配和相关经济活动情况的各种原始数据、原始记录、原始资料等财政信息。它是财政分配和相关经济活动的最初记载和反映,其范围十分广泛,哪里有财政分配活动,哪里就有财政的原始信息。收集原始信息是财政信息工作的基础,财政原始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财政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加工信息,是指在原始信息的基础上,按照财政管理和决策的要求进行分类、筛选、整理后的信息。原始信息一般是杂乱而分散的,它往往只能反映财政分配活动的表象和外部联系,因此,必须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使其条理化、系统化、准确化,并据此为科学的财政管理和决策服务。

  (三)按信息的流动范围和方向分类。按信息的流动范围和方向,可将财政信息分为内部流动信息和外部流动信息。

  内部流动信息,是指在财政部门内部流动的信息。其内容主要包括:①上级财政部门向下级财政部门下达的各种计划、指令、规章制度、情况通报等等,②下级财政部门向上级财政部门呈报的各种请示、报告、情况反映、财务报表、预算收支计划等等;⑧同级财政部门之间的各种交流信息。

  外部流动信息,是指财政部门与外界交流的信息,包括流入信息和流出信息。流入信息是指外界流入财政部门的信息,如经济增长速度、价格变动幅度、利率变动情况等等;流出信息,是指财政部门流向外界的信息,税率、税种变动情况,预算收支增长情况,财政政策、制度变动情况等等。

  (四)按信息产生的时间分类。按信息产生的时间,可将财政信息分为过去信息、现在信息和未来信息。

  过去信息,是指反映和描述财政分配历史情况的数据、资料等信息。它向人们揭示的是在过去某一时期和阶段,财政分配的历史情况。掌握过去信息,便于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认识财政分配的客观规律,更好地为财政决策服务。

  现在信息,是反映和描述即期财政分配和相关经济活动情况的资料、数据和情报等信息。它是进行财政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掌握大量的财政现在信息并对其加以分析研究,可以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及时发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采取相应的凋整对策,减少或避免经济工作的失误。未来信息,是对未来财政分配和相关经济活动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见、分析、估计和推断后产生的信息。其特点是预见性,即在掌握大量过去信息和现在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各种客观规律,采用科学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社会经济和财政分配发展状况进行事先推断,它是进行财政预测、决策、编制财政计划和确定财政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依据。

财政信息的作用

  作为财政分配活动的客观反映和财政预测和决策的重要依据,财政信息在财政管理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财政信息是财政管理科学化的基础。科学的财政管理必须以掌握大量真实、可靠的财政信息为基础,没有系统、完整的反映财政分配及相关经济活动的信息,就无法对财政经济发展变化趋势作出准确的判断和估计。信息失真、失实会导致财政计划和决策等财政管理工作的失误。信息短缺会增加财政管理的难度,使财政管理目标及手段的选择出现偏差,财政计划和财政决策等财政管理工作也容易与客观规律的要求发生背离。因此,财政信息是财政管理科学化的基础。

  (二)财政信息是财政调控和监督的依据。在财政分配过程中,伴随着财政信息的不断流动,国家借助于各种财政法规、制度、计划、政策等信息形式,规范各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借助于税种、税率、公债率、补贴等财政信息变量影响市场,进而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控制和调节经济运行速度和方向。同时,财政分配活动和社会经济运行情况又被各种财政信息记载下来,并反馈到有关决策管理部门,作为其监督社会经济活动,制定新的经济调控方略的重要依据。

  (三)财政信息是沟通财政部门与外界联系的纽带。财政分配的涉及面十分广泛,它既对社会经济各部门产生影响,又受社会经济各部门的制约。为了加强财政部门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处理好财政分配活动与整个经济运行过程的相互协调关系,必须借助于财政信息这一“神经中枢”,将财政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计划指标等传递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同时,又要通过各种信息手段将其他经济部门的情况传递给财政部门,作为其调整财政分配活动的依据。通过这种纵横交错的信息流动,沟通财政部门与其他经济部门的联系,使财政分配活动与整个经济运行更加衔接和协调。

参考文献

  1. 马洪范著.统筹管理与财政信息化:新时期财政改革与管理创新的求索.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07月第1版
  2. 项怀诚,黄可华.《当代中国经济大辞库》财政卷[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阅读数: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