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制衡机制

目录

  • 1 什么是财政制衡机制
  • 2 财政制衡机制的作用
  • 3 财政制衡机制运作条件
  • 4 相关条目

什么是财政制衡机制

  财政制衡机制是指国家运用各种财政要素与经济变量的有机关联,实现社会总供求均衡、烫平经济波动的机制。它是财政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财政经济稳定功能的作用方式。财政制衡机制与财政分配机制财政调控机制财政约束机制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以分配机制和调控机制的正常运作为基本前提,并通过它们来实现;也只有在约束机制功能健全的条件下,财政制衡机制才能保持应有的灵敏度。

财政制衡机制的作用

  财政制衡机制的作用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直接分配制衡预算差额制衡。直接分配制衡是根据累进征收和弹性转移性支付的作用机理,随经济增长速度自动调节财政收支社会总需求的控制力度,产生对社会总需求的扩张或收缩效应,实现均衡社会总供求、稳定经济发展的财政目标,预算差额制衡是根据社会总供求的对比情况,分别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总供给与总需求大致相等的不同情况,相应采取扩张、收缩、均衡的财政总量政策,利用赤字、盈余等预算差额或平衡的财政手段,弥补社会总供求缺口,实现均衡社会供求总量,稳定经济发展的目的。

财政制衡机制运作条件

  财政制衡机制有效运作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财政收入以累进征收为主要特征。只有在累进征收的条件下,财政收入才能与经济发展保持正向关联、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才能随经济兴衰自动升降、财政对社会需求的控制力度也才能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自动张驰,财政制衡机制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二)必须建立弹性转移性支付机制。只有建立弹性转移性支付机制、明确规定享受救济和补贴者的收入标准和范围,将转移性支付与经济增长联系起来(而不是单纯与人口增长联系起来),才能发挥转移性支付对社会需求的扩张或抑制作用,进而收到烫平经济波动的效果。

  (三)形成“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体系。这种体系的特点是将社会总供求均衡当作财政政策目标,并根据实现目标的要求灵活选择财政政策手段及运作方式。从理论上概括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增长过热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手段和方式包括提高税率、发行公债、限制补贴、控制折旧、减少政府开支等,以抑制社会需求,实现均衡社会总供求的政策目标。②当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手段和方式主要包括降低税率、变现公债、提高折旧率、增加财政补贴、扩大政府支出等,以刺激社会需求,达到社会总供求的相互适应。③当社会供求结构失衡时,应通过差别税制和行为调节税等引导财政以外的资源流向,使其流入供不应求的产品和产业,同时通过财政投资财政补贴的直接倾斜,支持滞后产业的发展,以改善供给结构,实现均衡社会供求结构的政策目标。

相关条目

阅读数: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