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伯特模型

目录

  • 1 什么是蒂伯特模型
  • 2 蒂伯特模型的假定
  • 3 蒂伯特模式与现实世界的差距

什么是蒂伯特模型

  蒂伯特模型是指个人在各辖区之间移动的能力产生了一个类似于市场的、解决地方公共产品问题的方法。一般地,当人们知道现在所居住的社区不能满足其对公共产品的要求,或者发现有另外一个社区能够更有利于提高他们所追求的福利时,人们就会“用脚投票”流动到并居住于这样的社区,该地区提供他们最喜欢的公共服务税收组合

蒂伯特模型的假定

  蒂伯特引起争论的所谓准市场过程能够解决公共品问题的断言激发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的大部分旨在寻找一组明确的充分条件,在这组充分条件下,公民们用脚投票的能力将导致公共品的有效供给。下面列举了若干条件。

  (1)不存在由地方政府行为而引起的外部影响。正如在上面所强调的,在社区间存在外溢效应的条件下,资源配里将是低效的。

  (2)个人被认为是完全流动的。每个人都能毫无代价地旅居到一个最适合于他的公共服务组合的管辖区。个人就业所在地的区位对其住在哪里不加任何限制,也不会影响他的收人。

  (3)人们对于他们在每个社区将接受的公共服务和他们必须支付的税收具有完全的信息

  (4)存在着足够不同的社区,以致每个人都能找到满足其所需要公共品的社区。

  (5)公共服务的单位成本被认为是常数,这就意味着,如果公共服务的数量翻倍,那么总成本也将翻倍。此外,提供公共品的技术也是这样的,即如果居民人数翻倍,那么提供的公共品数量必须翻倍。为了弄清使蒂伯特均衡有效为何需要这些条件。不必想像随着提供规模的增加,公共服务的单位成本随之减少。要是那样,就会存在规模经济,而独立运行的社区可能沾不到规模经济的好处。

  这个假设使公共品必然成为一种公共提供私人品。“纯”公共品(诸如国防)并不满足这个假设。然而,许多地方公共服务。诸如教育废品回收,看来在合理限度内符合这种描述。

  (6)公共品还被假定为由比例财产税来资助的,税率可以在各社区之间不相一致。

  (7)各社区可以颁布排他性区城规划法-禁止某种土地使用的法令。尤其是,它们可以要求所购任何房屋的占地面积是最小的。为弄清这个假设之所以重要,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蒂伯特均衡中,各社区是根据其成员对于公共品的需求而加以划分的。如果收人与公共品的豁求成正相关,就会按收人来划分社区。在高收人社区中,财产价值的水平趋于较高,从而,社区就能以相对较低的财产税率来筹措一笔既定的公共支出。因而,低收人家庭会有移到富裕社区的动机并且建造相对较小的住房。因为低税率,所以低收人家庭会有相对较小的纳税义务,但是仍然能享受到较高的公共品提供水平。随着更多的低收人家庭有了这种想法进而移人,该社区中每个家庭的平均税基显然缩小。税率必须提高,以资助为应付人口增加所需而扩大了的公共品水平。

  既然我们假定完全流动性,就没有理由认为,有钱人必须忍受这种情况,他们完全可以移到另一个社区。但是有什么办法可阻止穷人追随有钱人呢?在没有限制流动的情况下,是毫无办法的。显然,在蒂伯特模式中,“音乐郊区杆游戏的开办是可能的。”排他性区域规划是防止这种现象发生,从而维持一种稳定的帕票托有效均衡的一种方式。

蒂伯特模式与现实世界的差距

  蒂伯特模式显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理想的描述。人们不是完全流动的,可能没有足够多的社区可以让每个家庭找到完全适合于它的一个公共服务的社区,等等。而且,与蒂伯特模式所指的正好相反,我们看到许多社区,在这些社区内,存在着巨大的收入差异,从而可能存在着不同意愿的公共服务提供水平。且让我们考虑任何一个主要城市

  不过,我们不应该太草率地忽略蒂伯特机制。在美国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流动性。一个持久的格局是在任何给定的年份,大约16%的美国人具有不同于前一年所有的住处(美国人口普查局,1993年,第32页)。而且,在大多数都市区内,对于社区类型的选择,其范围是广泛的。正如怀特(White,1975年)所提到的:“在美国大都市中有关区位选择的显著事实就是家庭能广泛地选择居住地。在一个半径为20英里的区域内,他们一般能选择一个或几个中心城市以及多达几百个郊区。”

  当然,因果观察表明,在郊区与郊区之间,相当多的是按收人来划分居住区的,并且广泛地实施排他性区域规划。此外,要找到对蒂伯特型行为的流行解释是不难的:

  对于蒂伯特假说,曾有过几个正式的经验检验。有一种研究着眼于地方公共品和税收的价值是否被资本化到了地方财产价值中去,其观点是,如果人们响应地方税收和公共服务的组合而迁移,那么这些组合的差异应当反映到财产价值中。假定其他条件〔包括税收)不变的话,那么一个拥有较好的公共服务的社区应该有较高的财产价值。这些资本化研究稍后将在这一章的财产税中进行讨论。正如在那里所提到的,资本化的出现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另一种有趣的检验是由格拉姆利克和鲁宾菲尔德(1982)所做的。他们分析了向人们询问有关他们想要的地方公共支出水平的调查问题的答复。如果蒂伯特机制是可操作的,我们就期望找到位于邻近许多其他社区的郊区内需求之极大的同质性,因为,在这种背景下,该模式惫味着,那些不满于现行支出水平的人完全会移居到其他地区。另一方面,在附近没有许多其他社区的地区,如果你感到并不幸福,就不那么容易离开了。在这些地区,对于公共品有着很不相同需求的人可能会被聚集到一个单独的社区中。格拉姆利克(Gramlich)和鲁宾菲尔德(Rubinfeld)发现,与那些没有很多选择余地的地区相比,对位于大都市市区的社区内公共品的偏好确实会有相对较小的差异。这一结论说明,至少在某些背景下,蒂伯特模式是对现实的一个良好的描述。

阅读数: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