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维

目录

  • 1 什么是管理思维
  • 2 管理思维的内容
  • 3 管理思维的种类
  • 4 管理思维的特点
  • 5 相关条目

什么是管理思维

  管理思维是指与管理行为相伴而生的思考活动,亦即管理者在履行管理过程中的思考活动。

管理思维的内容

  管理思维形成管理观念,影响管理态度和行为。人类的思维是在生产实践活动作用下人脑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机能,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观察和反映客观世界,也对客观世界进行分析和综合。管理思维是管理的根本,世界上对于管理思维的看法,如果细分可能有数十种,但主要的只有以下三种:

  1.三分法这种管理思维以中国人为代表。三分法通常一方面给人迟疑和缺乏原则、标准感觉,但是另一方面又会给人圆融变通的感觉二分法这种管理思维以美国人为代表,是目前占据支配地位的管理思维。

  2.二分法一般给人是非分别的清晰感,但另一方面也会给人一种生硬呆板的感觉。一分法这种管理思维以日本人为代表。

  3.一分法一般给人迅速决断的速度感,但是同时也给人一种缺乏思考的盲目感。

  三分法思维可以轻易地转化为二分法和一分法思维,二分法思维也可以转化为三分法和一分法思维,但转化为三分法思维时相对比较困难。一分法则很难转化为三分法和二分法思维。管理的制度化不管是哪一种管理思维,都必须遵循和认同以下观念,即:虽然制度化的管理不是好的管理,容易因僵化而与现实脱节,但尽管如此,也仍然必须毫不犹疑地实现管理的制度化。管理的制度化需要经过三个步骤,即:是非化、标准化和制度化。是非化管理者必须根据一定的观念(主要是价值体系),判断哪些行为正确,哪些行为错误。这是标准化的必要前提。

管理思维的种类

  常见的管理思维有:

  所谓实证思维是指思维主体主要从管理的经验事实出发,并且注重用实验检验的方式揭示现象之间现实的、有用的、可靠的、确切的、肯定的联系,具体描述各类现象,再经过归纳上升到规律和一般性结论,来把握管理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体系。它主要包括类比思维、证实思维和证伪思维三种方法。

  科学思维是指管理思维主体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思想,进行科学探索、科学实践、科学研究,以理性的、抽象的、逻辑思维方式去把握管理的本质和规律。它要求用全面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看待问题、认识问题,用辩证的、系统的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注重探寻规律、发现规律,形成规律性认识并用以指导实践,促进实践发展。求实求真性、能动创造性、辩证系统性、历史时代性,是科学思维方式最鲜明的特点。它主要包括科学理性思维、逻辑分析思维和数学分析思维三种思维方法。 

  系统思维就是从系统观点出发,从系统与元素、系统与环境、元素与元素、结构与功能的诸多关联中,把握客观对象的系统性本质及其演化规律,从而实现多方位、多层次且最有效、最优化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主要包括系统整体性思维、系统结构性思维和系统动态控制思维三种思维方法。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它往往表现为发明新技术,形成新观念,提出新方案和决策,创建新理论等。 由于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一种探索未知的活动,因此要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这就决定创造性思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创造性思维是指管理思维主体以非逻辑的、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把握管理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式。 

  它包括直觉思维灵感思维顿悟思维形象思维横向思维逆向思维等一系列思维方法。

管理思维的特点

  管理者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种不断以旧经验理解新经验、根据已有经验作出新推断的思维过程(在无任何经验之前依据本能)。这种过程决定了管理者的思维,认识离不开经验,管理者的思维内容必然要以自身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依据,而不可能产生与其经验无关的新内容。思维的经验性二方面使人类能够加快、加深对新事物的认识与把握;另一方面也使人类受到经验的局限和误导,容易产生先人为主的成见和以偏概全的偏见。

  管理者对事物的认识容易产生一种将其主要特性泛化的倾向,即将事物在主要方面所具有的特性推广到事物的其他方面,认为该事物在其他方面也应该具有与主要特性相一致、相符合、相统一的特点。思维的惯性主要受个人经验与文化涵养的影响,经验越少、涵养越低,惯性的影响也就越大。思维的惯性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种缺乏辩证思维能力的表现,是人类产生英雄崇拜和宗教迷信的主观内在认识根源。

  管理者在思考、解决问题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倾向于从自身所处的利害关系出发,受自身欲望、情感意志的影响,以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伦理观来衡量事物,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去处理问题。管理思维的单向性是造成人们之间误解与冲突的思想根源。

  上述管理思维特性从主观上不自觉地影响、制约了管理者对事物的认识与判断。这种影响因管理者个人的天赋、经历、修养等方面的差别而不同。

相关条目

阅读数: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