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指标(social indicator)
目录
|
社会指标是指反映社会结构与发展状况的数量特征。它是测量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的工具,可说明社会状态、发展水平与趋势。它具有计量性、具体性、时间性等特征,如GNP、文盲率、失业率等。
社会指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在于衡量社会,因此在反映社会现象、社会发展状况时,决不能含糊不清,必须是具体的、明确的,而且具有很强的能在实践中执行的可操作性。因为社会指标是用来测量抽象概念的工具,这些抽象概念,如社会发展理论、计划、政策、方针、目标等,常常是不具体的,我们很难直接对其进行测量。因此,必须在社会生活中找到可以与之对应的经验层次的替代物,把抽象概念和理论落到实处,这是社会指标的主要功能之一。例如,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的标准之一是城市化水平,这样一个标准就是宏观的、不具体的。当我们把它落实到社会指标上时,必须将它转变为几个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的、便于测量的可操作性指标,如妇女就业人数、家庭子女数、交通、通信手段、人均居住面积、人均收入、消费水平等,同时还要注意城市的类型不同,指标也应有所区分,这样我们才可以对都市化水平进行衡量。社会指标的这一特性保证了我们可以客观地看待社会的发展,及时发现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助于减少决策的盲目性,使社会更为有序地发展。
社会指标之所以发展迅速,原因之一就在于社会指标并不是定性研究,它通过使用各种数字、数据、表格、符号,将原来复杂多变、不易理解的社会现象变得直观,并且可以计算和比较,也就是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和原理研究社会发展问题。对于社会指标而言,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定量研究方法,从而将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的统计数字。因此,统计手段的选择对于社会指标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有些社会现象是比较容易用统计描述进行分析的,如人口、收入、消费、活动频率等;而有些社会现象则很不容易测定,如态度等心理指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想当然,要遵守社会和统计的规律,尽可能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给予量化。当然,不同的指标要求量化的尺度也不一样,可以是定类、定序,也可以是定距、定比。
直观性即《走向社会报告》一书中所强调的易于解释性。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社会指标的数字化、统计性特征使其表示的结果一目了然,决定了它易于被社会所接受,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达到了直观易懂的效果;另一方面,社会指标并不是社会状况简单的说明,不是一堆数字的呆板的组合,它注重解释数字背后的含义,能使人们看到之后不仅知道数字,而且知道数字背后的含义,从而有所醒悟,受到启发。例如,如果仅仅将收入水平以人均收入的方式列出,人们很难了解这些收入数字的含义,但是,如果我们将它按社会地位、阶层的类型进行划分,分别统计其平均收入,我们就会得到贫富差距的指标,如果再将社会所能容许的贫富差距的界限列出,人们就能通过数字很容易地知道社会上正在和即将发生什么事。
一般而言,系统性是社会指标的本质属性,它首先表现为总体性和综合性。也就是说,社会指标反映的是社会的总体或某一方面的总体,它研究的是宏观社会现象,而不是个体的、微观的社会互动,否则就不是社会指标,而是个体指标。因此,社会指标就总体而言,包括社会系统的方方面面,不可避免地具有系统性。当然,有时适当加入个体指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指标。其次,社会指标的系统性还表现在具体概念的系统化测量上。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决定了一般情况下我们很难只用一个指标就能反映某个概念,因此,当用多个指标测量某一个抽象概念时,必须注意多个指标之间要满足完备、互斥的要求,即指标要能全面反映该概念,同时各指标间意义不能互相重叠。
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描述社会的客观发展状况是社会指标的主要目的,但并不是唯一目的。描述的结果是使我们能够更为清晰地看到社会的发展现状,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通过社会指标可以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从而为我们预测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依据。我们可以通过横向对比的方法,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在相同社会指标上的不同,进而分析其原因,找出其产生差距的问题所在,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帮助;我们还可以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从社会历史的发展角度,动态地研究同一社会指标的社会发展史,从社会指标的发展轨迹寻找其发展、变化的规律,预测其未来可能的变化,从而主动求变,适应时代的要求,使社会能够更加高效、平稳地运行。可以说,用社会指标描述社会发展只是手段,分析、总结、预测社会发展规律才是最终目的。
社会指标作为宏观概念和微观现象之间的桥梁,同时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社会指标是理论的产物,是人们根据某种理论而设计出来的,常常把一定的理论包含在其中,如用来描述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用来说明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等;另一方面,社会指标是社会现实最直接的反映,是社会现象的数字化表达,是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的。因此,社会指标既是理论的产物,又是实践的代表,是两方面的结合,具有两面性的特点。
1.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前者反映社会现象与事物的客观特征,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后者反映人们对社会事物的主观态度或评估,如满意度、意向性等。
2.描述性指标与评估性指标:前者是指对社会事物的客观说明,如增长率等;而后者是指对社会事物和社会发展状况的评估性、判断性说明,如贫困程度。
3.肯定指标、否定指标和中性指标。这是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来分的。肯定指标又称社会进步或发展指标;否定指标又称问题性指标;中性指标是指与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愿望无关的指标。
描述社会发展和运行状态是社会指标最基本的功能,它的作用在于通过对最重要和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现象的描述,使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具有一定条理,从而将社会全部或某一方面的信息清楚地再现,让人们易于理解和把握。对于当前信息时代来说,社会日益向复杂化发展,信息量正在以几何级数增长,我们每天都要面临大量的、纷繁芜杂的、各式各样的信息,社会和个人的直接经验在信息判断、选择上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要凭借直接经验认识社会已经成为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时,社会指标的功能就凸显出来,比德曼在《社会指标》一书中写道:“对于大量的信息必须加以整理,而且要重视其选择性、浓缩性、及时性和普遍性。大量的社会现象的指标,就是专为满足这些要求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借助社会指标,我们可以在大量的社会信息中找到重点,把握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进而做到对社会的合理的、科学的管理,使社会能够按照我们希望的方向前进。
描述的功能仅仅是最基本的功能,它只是我们利用社会指标的一个起点。建立在社会指标的基础上,并据此对社会指标所描述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社会指标的监控功能就发挥出来了。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对社会状态的预警功能,即指人们通过对社会指标的比较、分析而定期或随时监视社会或社会某一方面的运行,社会运行一旦出现问题,人们就能够从指标的变化中得到警告,从而能够及时采取对策,防患于未然。其次是对社会发展目标的检测作用,即根据社会目标评价社会计划的运行状况,实时判断某项计划的运行是否偏离原定目标,偏离了多少,以及偏离的原因。通过分析上述情况,及时对社会发展计划作出修正,使计划能够得到顺利实施,也更符合社会的实际发展。
根据已有资料,在深入分析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摸索出社会指标的变化规律,对未来进行预测,这就是社会指标的预测功能。预测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预测发展,是根据已有规律,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估计,例如对未来经济增长率、失业率的预测;另一方面是预测问题,是提早发现那些将会对人们和社会带来影响的问题。例如,人们曾根据20世纪70年代世界抽水量增长率和工农业生产发展速度,成功预测到20世纪末的水源短缺和水质恶化问题。社会指标的计划功能是预测功能的拓展和延伸。在社会指标的基础上制订计划,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指标的功能,可以使社会发展始终在良好的状况下运行,就像个体要保证身体健康,必须按计划定时做身体检查一样,如果要等病发了才去治疗,可能就已经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除社会指标可以全面细致地描述计划的全部内容外,社会指标还可以检验计划的完成情况,对参与计划的每一个部门、组织或个体起到监督作用。
易于解释性是社会指标的主要特点之一,通过这一特点,社会指标就发挥着解释功能,也就是在全面分析、描述社会状态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说明问题发生的原因,告诉人们“为什么会这样”,而且,它直观的数字表达也使得这种解释易于为公众所理解和接受。解释之外,还需要对社会指标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作出适当的评价,这种评价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的,可以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强调在同一时间序列上、同一时期内的同一社会指标的对比,它的范围大可以到国家层面,小可以到群体、小型的社区。目前世界各国社会指标体系大同小异,这就为各国之间的比较提供了可能,比较的结果可以让我们清醒地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不足和在世界中的位置。纵向比较的重点在于对同一对象不同社会发展时期的历史性比较。通过对同一社会指标在历史上的变化轨迹,可以使我们对社会或社会的某一方面的发展进行准确的历史定位,即在某一段时期内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可以对现实社会起到参考作用,以史为鉴,可知兴衰。
社会指标的作用即是社会指标功能的实际体现,主要是对社会现象进行描述、解释与评价;对社会规划、社会政策及其效果与影响作出评价;对社会发展目标和规划的实现进行检测和预测;对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提出参考性意见与建议。社会指标能够更为全面地衡量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从广义上讲,经济发展是指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和由此带来的物质财富的增多。自人类社会出现以来,经济发展始终是人们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技术的进步更加刺激了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指标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但是,过分注重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社会公平的破坏、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矛盾的激化等。因此,现代社会的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即以建立一个和谐、良好的社会为主要目的,将经济发展的成果转化为社会全方位发展质量的提高。而社会指标概念的提出正是适应了这一历史发展规律。现代社会的发展是社会的全面发展,只有通过社会指标,我们才可以从各个方面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这是其他任何一种指标所不能比拟的
此外,社会指标具有监督、评判社会发展计划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纯粹的市场经济已经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发展规划。因此,政府的社会发展政策、决策、发展计划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当今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瞬息万变,什么样的决策是好的决策,如何能够对计划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监测、预警直接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成败。于是,人们普遍要求对决策、计划实施的结果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和预测。而以往的统计指标只是对社会现象的简单描述,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因此社会指标就应运而生。借助社会指标,人们可以衡量、鉴定社会发展状态,预测社会发展计划的利弊得失,评价社会发展后果的是非曲直,从而保证社会发展能够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最后,社会指标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指当代人的发展不能影响下一代人的发展,一个地区的发展不能影响其他地区的发展,它强调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公平和建立能够持续发展的自然和社会基础。因此,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系统性、全面化的社会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要做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对包括社会、经济、环境、人口等社会发展因素全方位的测量和监控,以保证社会发展的平衡。而社会指标恰恰可以做到这一点,这是由社会指标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我们可以用社会指标就整个社会或社会中的某一层面定时或不定时地进行测量,以即时了解社会运行状况,调整社会运行方向,从而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社会指标也存在负功能。首先,过分注重社会指标会导致一个重视数字、忽视现实的极端。社会指标只不过是社会现象的数字表现,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全部,社会要比指标复杂得多,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现象都能用社会指标来表达。例如,现在社会上的“数字出官”现象就是这种社会指标的负功能的产物。其次,不合适的社会指标有一定的误导作用,有可能会使社会发展走上歧途。不合乎时代要求的社会指标并不能真实地反映社会现状,一个不合理的社会指标体系可能会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由于社会指标直接作用于社会决策和社会计划,所以就会对社会未来的发展产生误导。再次,社会指标间不恰当的描述或比较会给公众留下错误的印象。社会指标是一个科学体系,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如果片面强调体系中某一个指标而忽视其他会使我们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在社会指标之间进行比较时也要慎重,尤其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比较时。因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传统,所以比较时一定要注意到这些社会属性上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