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消费

知识消费(Knowledge consumption)

目录

  • 1 什么是知识消费
  • 2 知识消费的内涵分析[1]
  • 3 知识消费的描述性分析[1]
  • 4 知识消费选择的决定因素[1]
  • 5 参考文献

什么是知识消费

  知识消费作为知识经济形态中的一种主导性消费形式,对其概念可作如下表述:知识消费是知识生产和知识交流的延续,是消费主体受到利益驱动而进行的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知识消费主要包括信息消费、教育消费、文化消费和科技消费。知识消费不同于普通的物质消费,其消费对象、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的主体因素、消费效用表现的精神本质使其属于精神消费的范畴。

知识消费的内涵分析

  1.消费客体的知识化

  在知识消费中,消费的客体是“知识”。消费客体的知识化表现在:第一,知识或知识产品本身成为一种消费客体,而且是极重要的消费客体;第二,一般社会产品或服务中,知识含量丰富,知识价值在产品或服务的总价值中所占的比重较高。

  2.消费方式的知识化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光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以高技术知识为特征的信息技术促进了人们消费方式的知识化。目前,一些知识化的消费方式正式得以推广应用,如远程教育、电子图书馆、电子商务、远程医疗专家会议等。

  3.消费主体的知识化

  知识消费的主体就是知识的所有者和使用者。消费客体和消费方式的知识化在客观上要求消费主体也知识化。为保证知识消费的有效实现,知识消费主体必须是合格的知识消费主体,即具有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和转化知识能力的个人或组织。消费主体的知识化还体现在知识消费能促进消费主体知识水平的提高。

  4.消费过程的知识化

  知识消费是获取知识和使用知识的过程。获取知识是整个知识消费过程的第一个阶段,获取知识必须在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使用知识是知识消费的第二个阶段。使用知识就是对知识的创造和转化,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商品使用价值,满足消费者的效用需求。可见,知识消费是知识化的消费主体对知识化的客体消费而不断知识化的运作过程。

知识消费的描述性分析

  知识消费过程包括知识需求、知识占有、知识处理和知识再生4个环节,整个流程表现了知识消费者与知识产品的相互作用。消费者通过思维方式理解知识内容,并将获得的知识内容作用于自身的思想和行动,以产生知识增值

  1.知识需求

  知识消费过程始于知识需求。知识消费者主观知识量的不足,或者说消费活动所需的知识与消费活动主体的主观知识间在(质量)结构上的差异,是产生知识需求的原因。可用以下方程表示:K[I]=K[R]-K[S]??式中K[I]、K[R]、K[S]分别表示消费者知识需求量、消费活动所需知识量和消费活动主体的主观知识量。在方程中,K[S]≤K[R],即就某一知识消费活动而言,消费者的主观知识量总是小于或等于所需知识量,因此需要知识保证。当K[S]=K[R]时,K[I]=0,表明消费者没有知识需求。

  2.知识占有

  知识占有是通过获取知识的物质载体形态而最终获取知识精神内容的知识消费环节。支配知识消费占有行为的不是客观知识需求,而是主观知识需求,即处于认识和表达阶段的知识需求。知识需求是在知识占有行为中动态形成和发展的,其基本含义是:知识占有的越多,则知识需求越明确;知识需求越明确,则知识占有得越多。

  3.知识处理

  知识处理是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吸收和消化过程,是智能系统对知识的认知加工,涉及人脑的认知与思维的过程。这一环节实现了消费者与知识的有效结合,从而改变了消费者原有的知识结构,有助于知识消费终极目标的实现。

  4.知识再生

  知识再生作为创造客观知识的活动,是知识消费过程的终结,也是知识消费行为追求的目标。知识再生是在知识消费者主观知识结构中进行的,是在知识吸收的基础上,不仅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知识结构的一部分,而且通过知识解构与重组,再生出新的知识。可见,知识消费具有增值性,是一个消费者满足并创新的过程。

  以上是以时间为坐标考察知识消费行为的流程和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知识消费的历时性结构(时间结构)分析,也是一种描述性分析。

知识消费选择的决定因素

  在知识消费过程中,人类个体或群体消费知识的选择标准是对消费成本与消费收益进行比较,以求达到均衡状态。知识产品或服务以及消费者的购买力构成了知识消费选择的决定因素。

  1.知识产品或服务

  知识消费品中,既有有形的知识产品,也有无形的知识服务。产品或服务的品种、数量、质量、价格和效用等都是消费者考虑的因素,其中效用是首要因素。效用指的是消费者从消费一种产品或服务中得到的主观上的享受或有用性。理性的消费者强调把他们有限的资源分配在能给他们带来满足的产品或服务上。作为一种体验性消费,知识消费的消费者对产品体验在前,而对其的价值判断在后。有些连续出版物一直能维持稳定的用户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对该出版物以往消费的评价。因此,知识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其长期拥有稳定的用户群并吸引更多用户的基础。当然,知识产品生产的特殊成本结构,即生产第一份知识产品的成本非常高,但复制此产品的成本却非常小,也导致一种知识产品会有许多版本或者重组的知识产品出现,这些产品质量不高,内容重复,但价格较低,会干扰消费者对价高质优产品的选择。知识产品百户拥有量和人均拥有量,知识基础设施满足率和设施投资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的比率以及知识服务业的规模和服务设施分布密度等可反映人们对知识产品或服务的消费。

  2.消费者的购买力

  作为一种自觉追求,知识消费主体能够自由、主动地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产品及服务,而且在“被动——主动”行为转变的同时,消费主体的地位亦发生了从“消费者——生产者”的转变。这种转变表现在,在知识消费的过程中,消费者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知识,转化知识,从而为自己的消费创造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可以说,消费本身就是生产,而且是精神的扩大再生产

  当然,知识消费的特点对知识消费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物质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不同,构成知识消费主体消费的要素是需求、获取知识和使用知识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即购买力)是货币、时问精力和智力等因素的总和,其中智力因素是决定“购买力”大小的最主要因素I。因此,知识消费要求消费主体具有更强的行为能力。从个体角度而言,消费者信息能力的高低、经济能力的强弱、信息素质和意识的高低及其不同的消费心理,都将成为决定知识消费质量的重要因素。知识消费率(知识消费支出额/可支配收入)和知识消费支出结构比等能反映知识消费在人们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人们对各类型知识消费的偏好。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沙淑欣,王秀举.关于发展知识消费的思考(A).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3
阅读数: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