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盖普洛以造府访问的方法,进行一项广播收听率的调查,同时以电话访问作验证,发现到:造府访问与电话访问的调查发现几乎具一致性。
萌芽期(1941-1960)
电话普及率上升,由37%题升至78%,因美国缘故,使电话调查逐渐在检讨公共政策何行销两方面扮演起重要的角色。
蓬勃期(1961迄今)
进入60年代之后,以电话访问为主的正式研究纷纷出现探讨电话民意调查的专书。
电话调查的优势
1、电话普及
2、电信技术进步
3、访谈过程计算机化
4、集中作业:增加效率可防弊
5、现场实时监听
6、研究主持人可以在场协助
电话调查面临的挑战
1.整体性调查误差(total survey error)
1、Groves(1989) 指出:
身为调查研究人员必须注意到,使用方法中对于控制及测度涵盖范围之误差、未获响应之误差、及测量方法之潜在影响。
将关切重点置于抽样误差上,是一种「不完整无法让人满意的方式 」 。
2、Fowler认为
造成不精确与偏差的所有潜在根源,会构成 total survey error.因此在规划、实施、解释一项调查案时,应该对每一种根源都加以个别考虑。
2.抽样误差
造成抽样误差的根源在于以一个母体中所有构成要素,仅有其中的某个样本部分被加以研究,而不是对所有的构成要素都进行全面性普查研究 。
3.涵概范围之误差
例如:使用电话调查的方式并不适用于:没有电话的家庭、无家可归的游民,就属于涵盖范围的误差。
4.未获响应之误差
譬如:电访员电访时,合格受访者出外出不在或因其它因素无法接受电访,此即为未获响应之误差。
5.测量方法之误差
在调查案中,并非所有被记录在问卷调查表内,以及和感兴趣的现象都是正确无误的。因为,问卷调查表的本身、访员、受访者、资料搜集时使用之模式都可能是会产生误差的变量。
1、设计问题的遣词用字拙劣,搭配问题的答案很容易造成受访者曲解的方式排列。
2、访员行为会影响受访者的答案。
6.调查成本
1、为降低和测量各种不同种类的调查误差潜在影响所做的努力,都会与实际成本有所牵连。
2、可实施某种程序以测量其概略的误差大小,并在阐释调查结果时将其列入考虑,在成本上或许是能够承担的。
电话访问过程基本步骤
1.决定一份抽样计划(sampling design)
确认抽样结构(sampling frame)在抽样单位(sampling unit)中,选取受访者时所使用的方法。
2. 选择在抽样中将被使用的方法,便于从抽样结构中产生电话号码的群集。
3. 针对每份抽样样本电话号码制作一份访谈表格。
4. 发展一份草拟问卷调查表,将其表格化。
5. 发展一份草拟的简介/选项窗体及打退堂鼓时所用的声明窗体,以供电访员使用。
6. 雇用电访员与监督人员,制定与访谈有关的时程表。
7. 先进行指引性测试(pilot-testing),藉此修正调查程序及方法。
8. 印制最后定稿的问卷调查表及其它各种表格。
9. 对访谈人员及监督人员进行训练。
10.进行完全受到监督的访谈。
11.对已完成的问卷调查表进行校订育编码的工作,并将所有资料转换成计算机可判读的格式。
12.对资料进行分析,编制各种调查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