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合作委员会官方网站:http://www.gcc-sg.org/
目录
|
海湾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Gulf Cooperation Council--GCC)全称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是中东地区重要区域性组织。1981年5月在阿联酋阿布扎比成立。其成员国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巴林、卡塔尔、科威特、沙特阿拉伯6国。海合会反映了海湾6国联合自强的强烈愿望。目前它已成为维护海湾安全和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总部设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成员国总面积26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400万,主要资源为石油和天然气。2001年12月,也门被批准加入海合会卫生、教育、劳工和社会事务部长理事会等机构,参与海合会的部分工作。
1、利用各成员国的资源和力量,实现成员间在一切领域内最大限度的协调、联系、合作和一体化;
2、加强与密切成员国民间的联系、交往和合作;
3、在联合自强的基础上,以加强防务合作和区域经济合作为中心,推动六国的工业、农业、科技和国防发展,建立科研中心、举办联合项目,鼓励私营企业间的合作,不断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海合会的组织机构由最高理事会、部长理事会、最高理事会顾问委员会、总秘书处和各专业委员会构成,前二者是领导机构。最高理事会即六国首脑会议,海合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每年举行一次例会,主席由成员国国家元首按名字字母顺序轮流担任,任期一年。属于执行机构的部长理事会,由成员国外交大臣(部长)或其他大臣组成,每3个月举行一次例会,主要负责为最高理事会审议其他大臣会议和机构商定的政策、决定、建议、法案、法律报告,以及准备首脑会议议程等项工作。部长理事会主席由各成员国按国名字母顺序轮流担任,任期一年。
海湾合作委员会成立1981年5月25日,海湾地区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国酋长国、阿曼、卡塔尔、巴林6国元首在阿联酋宣布了海湾地区第一个区域性组织——海湾合作委员会的诞生。
海湾6国有许多共同点,很久以来它们就酝酿成立一个联合体,但由于种种原因延搁下来。近几年,海湾地区战略地位日趋突出。苏联出兵侵占阿富汗,将其战略前沿向前推进了650公里,直接逼近海湾。其军事力量在海湾地区形成钼·形包围。美国为了抵制苏联的攻势,也极力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筹建了快速部署部队。两霸的角逐加剧了形势的危险性。与此同时,海湾地区本身的各种矛盾也出现了急剧的变化。霍梅尼在伊朗掌权以后,海湾其他国家对伊朗输出伊斯兰革命的口号感到不安,它们深恐国内什叶派发生动乱,又担心两伊战争蔓延,两霸得以插手,威胁它们的安全。因此海湾6国进一步感到时局严重。它们国小力单,联合起来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
海湾合作委员会作为区域性政治组织,负责协调6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安全政策,其基本宗旨是:利用本身的资源和力量,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团结与全面合作,实现统一和一体化,共同对付外来威胁和内部动乱,排除外国干涉,独立自主地维护海湾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以保障各成员国的共同利益。
为实现这一宗旨,海湾合作委员会成立了由各国元首组成的最高理事会,由外交部长组成的部长理事会等机构。设秘书长一人。6国之中以沙特的经济力量最为雄厚,因此地位也较为突出。委员会的会址就设在沙特首都利雅得。
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或“GCC”)自成立之初即同中国建立了联系。自1990年起,中国外交部长在出席联大期间均集体会见海合会六国外交大臣(或其代表)及海合会秘书长。1996年9月中国同海合会决定建立政治和经济磋商机制,迄今已举行了三轮政治磋商。
2004年7月,海合会六国财经大臣和秘书长联合访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予以会见,唐家璇国务委员与代表团举行会谈,李肇星外长与海合会秘书长阿卜杜一拉赫曼·本·哈马德·阿蒂亚举行了中国与海合会的政治磋商。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中国与海合会成员国经济、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框架协议》。访问结束后,中国与海合会发表了新闻公报,宣布双方一致同意启动有关建立中国与海合会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以发展和加强中国与海合会成员国的关系,并为双方在各个经济领域开展相互投资创造良好的基础和环境。9月,海合会部长理事会第九次会议在声明中对海合会联合代表团访华成果、特别是签署《框架协议》并正式启动同中国的自贸区谈判表示欢迎。
9月,李肇星外长访问海合会秘书处总部,会见了秘书长阿蒂亚,双方就进一步加强中国与海合会及其成员国关系交换了意见。同月,李外长在联大会议期间集体会见了海合会六国外交大臣(外长)、代表及海合会秘书长阿蒂亚。
11月22~23日,海合会秘书处谈判总协调员尤素夫·沙东访华,就有关启动第一轮自贸区谈判准备工作同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举行会谈。
海合会六国处于东西半球交通要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北与伊拉克、约旦接壤,南与也门及阿拉伯海相邻,东靠阿拉伯湾,西濒红海。境内绝大部分是沙漠,屑热带沙漠气候。根据海合会网站2006年公布的数字,六国的国土总面积为266.7万平方公里,人口3100万。主要资源为石油和天然气,如果说整个阿拉伯地区是世界石油“储藏室”的话,那么海合会国家就是内涵最丰富的“百宝箱”。它的石油储量达到500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45%;拥有的天然气储量为25.6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16%(另一说是25%),接近100亿立方米的年产量,大约为世界总产量的10%。此外,沙特阿拉伯与阿曼的矿产资源丰富。沙特阿拉伯三分之一国土面积蕴藏各种贵金属和普通金属矿藏,其中有金、银、铜、锌、铅、锡、铝、铁、铬、锰、镍、钛、铀等。非金属矿藏有重晶石、氟石、盐、硫、石膏、煤炭、花岗岩、石灰石、磷酸盐、钾盐、硅、滑石等。沙特阿拉伯北部发现的储量居世界首位的优质磷酸盐矿,将使其成为世界第三大磷酸盐生产国;阿曼矿产资源有煤、铜、金、银、铬、石灰石等。其余四国矿产资源贫乏。
海合会国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气输出地区,2003年的日产石油总量为1495.7万桶,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19%,2005年的石油产量占全球产量的22%,石油出口占全球出口量的40%,占海合会国家总出口额的75.4%,当年的石油收入在3000亿美元左右。由于国民经济和国际油价息息相关,所以在油价急剧下降的1998年至2002年,海合会六国的GDP年均实际增长只有2.5%;而得益于一路走高的油价,海合会六国2003年至2005年的GDP实际增长分别为8.5%、5.9%、6.8%,名义GDP则从2003年的4046亿美元增至2004年的4751亿美元,2005年更高达5972亿美元,名义增长率分别为29.8%、17.4%、25.7%。据巴林《海湾日报》消息,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国际金融研究所发表的报告认为,2006年海合会六成员国GDP增长率为19%,名义GDP将达7250亿美元,人均GDP额将达17000美元。而按照目前油价,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为9.4%。
富庶的能源储备使海湾六国成为世界最主要的能源供应地之一,由此带来了丰厚的石油美元收入,石油出口每年创汇约1000亿美元。海湾六国30多年来积累的石油美元数额巨大,据一些经济机构估算,目前六国海外资产已达8000—12000亿美元,这些资金主要集中在沙特阿拉伯投资者手中(约占50%),其次为阿联酋和科威特投资者。六国在海外投资的主要形式是股票、房地产、政府债券、银行存款等,而较少投资生产、建设型项目。然而单一的经济结构也决定了对外贸易在海合会六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除了石油和石化产品外,其他生活和生产所需大都依赖进口。六国2004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919亿美元,其中进口1296亿美元,出口2623亿美元。当然,海合会六国对外贸易方面的优点是人均消费力强,市场潜力大,贸易条件好,无外汇管制,关税低,进口无限制,无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