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计价

目录

  • 1 什么是流量计价[1]
  • 2 流量计价方法
  • 3 参考文献

什么是流量计价

  流量计价即对发出的存货进行计价,决定销货成本,以便把销货成本与经营收入配比计算期间净收益或分配存货的取得成本给有关的产品服务

流量计价方法

  1.个别辨认法。个别辨认法是在每次发出或领用存货时,查明其入库时的实际成本作为该项存货领用或者发出时的实际成本。采用个别辨认法,一般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存货项目必须是可以辨别认定的;二是必须要有详细的记录据以了解每一个别存货项目的具体情况。从概念可以看出,个别辨认法的优点是商品流动和成本流动体现了高度的一致性,但如果企业存货品种、数目繁多、流动频繁,采用这种方法核算工作就会相当复杂,所以个别计价法适用于价值高、数量少,体积大或专为生产某一特定产品而领用的货品,特别是不能适用于可互换使用的物品。

  2.平均成本法。平均成本法是利用各批或各个存货的获取或生产的平均单位成本来对存货进行计价。很明显这种成本流动假设和存货的实物流动是不一致的。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取决于如何确定平均单位成本。根据平均成本确定方法的不同,平均成本法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简单平均法。简单平均法又称算术平均法,即用收入各批货,其中包括期初存货的单位成本的算术平均数来对存货计价。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核算比较简单。但由于这种方法不考虑期初存货和各批进货数量的多少,都占用相同的比重,得出的平均单位成本往往由于各批存货实际占的比重不同,影响实际存货计阶的客观性。而且,由于这种方法只有在期末最后一批存货入帐以前才能确定单位成本,平时无法进行计算,使得期末会计工作紧张、繁忙。

  (2)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以本期期初存货和本期各批入库的成本总额为依据,以本期期初存货和本期入库存货的总数量为权数,加权计算存货的单位成本,据以确定本期领用或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计价,计算公式如下: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各批进货总成本
期初存货数量+本期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加权平均法的优点是,从成本角度来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丁简单平均法的不足,计算出来的平均单位成本相对比较客观。其缺点是计算出来的成本和货晶的现行成本相比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当物价上涨时,加权平均成本将会小于现行成本;当物价下降时,加权平均成本将会超过现行成本。当其与现行成本差距较大时,收入和费用不相匹配。基于上面的分析,加权平均法适用于无法具体辨认的货品,如液体燃料等的计价。

  (3)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是存货每次入库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单位成本,并以新的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计价。这种方法,在实行永续盘存法时最为适用。移动干均法的优点成本计算比较合理,特别是在永续盘存法下,移动干均成本能更接近于存货的实物流动。而且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即可以对发出存货或领用存货进行计价,并可登记明细帐,均衡会计核算工作。但也存在期末存货成本和现行市价之间有差距的缺陷。在存货品种、批次较多的情况下,会计核算工作比较繁重。

  3.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收到的商品先售出,或先收到的原材料先耗用:根据这种假定的存货流动顺序对领用、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进行计价。每次发出存货时,都假定是先发出最先入库的存货,这是我国传统的存货计价方法。

  先进先出法的优点是

  ①它使存货价值接近于物价趋势,因为期末存货是根据最近期的进货成本计价的;

  ②在永续盘存制定期盘存制下均可使用。其缺点是:在存货收发频繁的情况下计算手续比较繁琐。而且在物价上涨时,用先进先出法核算使得发出货品成本偏低,利润虚增,企业所得税税基增大。对企业不利。先进先出法特别适用于对易腐蚀,易变质的物品的计价与核算。

  4.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是以后入库的存货先发出这一假定为依据,并根据这种假定的流转顺序来确定领用或者发出的存货和期末存货的计价。每次领用或发出的存货假定是最后入库的存货;期末存货则假定是最先入库的存货。这种方法正好与先进先出法相反。

  后进先出法的优点是:

  ①在物价上涨情况下,领用或发出的存货最接近于市价,不仅可以使存货的价值得到完全补偿.而且以此计算的盈亏最符合当时的情况,体现了稳健原则

  ②在物价升降濒繁情况下,企业利润的波动相对较小;⑧后进先出法可以使企业获得税收上的好处,即能相应推迟部分所得税的交纳期间。

  其缺点是:

  ①后进先出法的存货成本流动与大部分企业的实物流动顺序正好相反,因而不能使特定成本收入很好地进行配比;

  ②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数字仅代表过去的事实,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现行财务状况

  ③不利于不同行业或企业不同期间财务报表的比较。

  为了解决资产负债表中存货上的缺陷,可采用角注法,即注明存货的现行价值数。

  5.最近进价法。最近进价法是指根据最后一次进货的成本确定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最为简便,通常是在存货周转较快,或者存货大致是按照它们进货的先后顺序发生的情况下使用,其计算结果与个别辨认法,先进先出法相近似。

  6.次批购进价格法。在次批购进价格法下,企业一切发生货品的成本,都按次一批进货的单位成本(即重置成本)计价。其目的是要以现行营业收入和现行重置成本相配比,以消除利润中的虚假因素,正确计量营业利润。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物价上涨的情况。

  下面举简例说明存货发生不同计价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①个别辨认法。假定在12月10日销售的450件存货中,210件属期初存货,240件是12月5日的进货。12月20日销售的450件全部是12月15日的进货,则本期的期末存货450件中包括期初存货90件,第一批进货60件,第二批进货150件,第三批进货]50件。计算过程为:

  本期发生存货从成本=210×1.00+240×1.10+450×1.15=991.50(元)

  本期期末存货总成本=90×1.00+60×1.10+150×1.15+150×1.40=538.50(元)

  ②平均成本法

  a.简单平均法

  平均单位成本=(1+1.10+1.15+1.40)/(1+3)=1.16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900×1.16=1044(元)

  期末存货成本=450×1.16=522(元)

  b.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300×1.00+300×1.10+600×1.15+180×1.40)/(300+300+600+150)=1.13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900×1.13=1017(元)

  本期期末存货成本=450×1.13=508.50(元)

  c.移动平均法

  第一批进货后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300×1.00+300×1.10)/(300+300)=1.05

  第一批发出存货的成本=450×1.05=472.0(元)

  第二批进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150×1.05+600×1.15)/(150+600)=1.13

  第三批进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300×1.13+150×1.40)/(300+150)=1.22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450×1.05+450×1.13=981(元)

  本期期末存货成本=450×1.22=549(元)

  ③先进先出法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300×1.00+150×1.10+150×1.10+300×1.15=975(元)

  本期期末存货成本=300×1.15+150×1.40=555(元)

  ④后进先出法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150×1.40+300×1.15+300×1.15+150×1.10=1065(元)

  ⑤最近进价法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900×1.40=1260(元)

  本期期末存货成本=450×1.40=630(元)

  ⑥次批购进价格法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900×1.15=1035(元)

  本期期末存货成本=450×1.15=517.50(元)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各种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和当期收益的影响是不同的。比如按先进先出法就比后进先出法计算本期收益时将会多算出90元(1065—975)。上述各种方法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参考文献

  1. 林钟高,吴建敏.企业运用会计政策指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年04月
阅读数: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