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媒介

目录

  • 1 什么是流通媒介
  • 2 流通媒介的内容
  • 3 流通媒介在资本计算的运用

什么是流通媒介

  流通媒介是指解决支付功能的空间和距离问题的方式或手段,事实上也是支付功能的延伸。流通媒介的形成是历史沿革、经济活动、生活习惯、信用习惯和国家法定等的综合因素的结果。

  在流通媒介上,商品流通公式的流通媒介是货币,而资本流通公式的流通媒介是商品。商品流通公式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而资本的流通公式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商品流通公式的流通目的是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相交换;而资本流通公式的流通目的是价值增值

流通媒介的内容

  在关于金本位论战期间,流通媒介是由金银铸币、英格兰银行纸币和国家(指伦敦以外地区)银行纸币组成,而汇票银行存款批发交易中是广泛使用的支付手段通货学派(包括金本位主义者)将“通货定义为金银铸币、纸币(银行券)等流通媒介上;银行学派对货币理解比较宽广,体现了深刻的洞察力,图克对通货原理的支持者指出,“货币”必须被理解为不仅是金银铸币和纸币(银行券),还包括支票、汇票、结算单据以及任何形式的可以作为流通媒介组成部分的、在日常交易中发挥货币功能的信用票据。“几乎不存在可以对信用进行归类的形式,在该形式中,信用经常被要求执行货币的功能;无论这种形式是银行纸币,还是汇票,或者银行支票,该过程在每一个实质特征方面都是相同的,结果也相同。”。

  银行学派看到了可用支票的银行存款取代纸币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因此,纸币发行与黄金准备的关系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调节银行业活动。通货学派的支持者虽然也意识到银行存款能被用来作为购买力,但他们认为英格兰银行纸币(Bank note)发行的数量决定银行存款的数量。正如汉森所指出的,“到头来却正相反,正确的还是:纸币发行的规模决定于银行存款水平”。因此,纸币发行的规模与其说是货币数量增加的原因,不如说是其结果;如果认为合乎需要的限制货币数量,唯一可以起作用的方法首先是由银行来限制信用膨胀。1844年银行特许法对国家银行纸币的发行施加的严格限制,要不是钞票已很大程度地为银行存款所代替,使用支票提取存款已成为这个国家工商界使用货币的主要形式,那很有可能导致19世纪后半期价格持续下跌,还很有可能伴随对生产的严重遏制。

流通媒介在资本计算的运用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货币并不就是资本,从货币流通和资本流通来看:

  (1)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 W----G----W

  公式两端是使用价值不同而价值量相等的两种商品,货币起着交换的媒介作用,也就是说商品生产者先出卖商品取得货币,然后再用货币购买其他商品。

  (2)作为资本的货币: G----W---G

  公式两端是同一性质的货币。表明货币的所有者先用货币购买商品(生产资料劳动者),然后把商品再卖出,换回货币。

  比较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可以发现它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

  第一,两者的买卖顺序不同。前者是先卖后买,后者是先买后卖。

  第二,两者的起点和终点不同。前者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货币充当交换的媒介;后者终点和起点都是货币,用货币换回更多的货币,货币充当价值增值的手段。

  第三,两者的流通媒介不同。前者的流通媒介是货币,后者的流通媒介是商品。

  第四,两者的流通目的不同。前者的流通目的是取得使用价值,即为了消费,为买而卖;后者的目的是为了价值增值,是为卖而买。

  第五。两者的流通界限不同。前者流通的目的是为了消费和满足一定的需要,因此,目的达到了流通过程就完结了;后者流通的目的是为了价值增值,而价值增值是无止境的,这就决定了资本流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运动过程。

  G---W----G’ (G’=G+∆G)

  G是资本家的预付价值;G’是资本运动过程结束时增大的货币额; ∆G是剩余价值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阅读数: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