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传递(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目录
|
汇率传递是指名义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商品价格以及一国国内总体物价水平的影响。汇率传递一直是国际经济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汇率传递关系到一国国际收支的调节效果、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应对通货膨胀的效果。汇率传递是国际经济领域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课题,是实现宏观经济国际传导的重要机制。
1.汇率传递是各国存在的普遍现象
Hooper和M ann(1989)提出,广义的汇率传递 (exchange rate pass-trough,简称 EPT)是指进口价格对名义汇率波动的变动率。该理论以“一价定律”为基础,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经过厂商的套利行为 ,汇率的波动必然引起进出口价格的同比例变化 ,此时传递系数为 1,汇率波动的影响由进 口商完全承担 ;若价格变动幅度小于汇率波动幅度,则传递是不完全的,传递系数小于 1,由进出ISl商共 同承担汇率波动的影响。
管涛(2004)根据坎帕和高博格(campaand,Goldberg,2002)推荐的测算汇率传递效应的方程式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有关季度数据(IMF2003b),对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24 个 OECD 国家的汇率传递效应进行实证研究 ,得出结论 :汇率的传递效应在当今世界是一个普遍现象,各国均存在汇率传递 。
2.汇率的波动表现为不完全传递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一价定律”并不成立 ,进出口厂商具有一定的定价能力,汇率传递效应往往会被进出口商的价格调整所抵消,汇率波动传递表现为不完全。而据 Dom busch(1987)的研究 ,相对价格变动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市场分割 、国内产品和进 口品的替代程度以及市场组织形式。具体来说,导致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因素主要包括:
(1)市场分割
运输成本、分销成本等因素的存在 ,导致了各国间市场分割,厂商很难通过商品套购来实现 同质商品在不同市场的一致价格。另外 ,各国为了维护本国利益 ,尽管降低了原有的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 ,但各种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如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纷纷 出台,造成国家之间的价格差异长期存在,妨碍了汇率的完全传递。
(2)厂商的歧视性定价行为
为了获取最大利润 ,出口厂商通常会根据当地市场对进 口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制定歧视性价格 。出口厂商定价能力越高,汇率传递系数也就越高。对于需求弹性高的市场 ,产品竞争激烈,厂商降低自主定价能力 ,由自己吸纳汇率传递的影响,汇率传递系数较小;反之,汇率传递系数较高。此外,不同的行业特征导致不 同的市场结构 ,因而厂商 的“看市定价”行为不 同(M arston,1990;Knetter,1993),从而可以解释动态的汇率传递现象。当外 国厂商和本地厂商分享一国市场时 ,拥有垄断地位的一方将具有定价能力 ,从而将汇率波动的影响转嫁给对方,由对方承担调整价格的责任。随着外国厂商 占有当地市场份额的增加,超过本地厂商份额越多 ,垄断地位越强,其看市定价能力也就逐步增强 ,传递系数将变得越大(Dom busch,1987)。
(3)国内外市场份额的相对重要性
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的国家,出口厂商为了维持在进 口国的市场份额,会牺牲部分利润 ,即使进口国汇率有了较大变化 ,也会保持出 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不变或较小 幅度的变化 (Krugman,1987,Froot,Klemperer,1989),而由自己吸纳汇率的波动。反之 ,如果对 国际市场依赖性较小 ,国内外市场的替代程度较大时 ,出口厂商往往将汇率波动的影响传递给国外进 口商 ,形成较高的传递系数。麻省理工学院的 Rudiger Dom busch(1987)对美国进出口价格行为的研究证实了该因素的影响结果。
(4)结算货币选择
一国厂商的市场地位越强 ,越能选择本国货币作为结算货币,从而把汇率风险转嫁到进 口国,传递系数相应越高(Baeehetta,W inco p,2001)。反之,如果 国际竞争越激烈,出口厂商所 占市场份额越小 ,出口厂商将倾 向于用当地货币定价,EPrr水平相对较低 。
(5)商品价格粘性和菜单成本(menu cost)
当商品价格存在粘性时,汇率波动将产生“超调”(over—shooting)现象 ,商品市场价格对汇率波动的反应具有滞后性 ,短期内汇率波动表现为不完全传递。另外 ,由于各国的贸易合同是事先已经确定的,因此,短期内贸易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并不会随汇率波动而马上改变,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 ,汇率传递效应才会显现出来。因而汇率传递短期内表现为具有不完全和滞后性。
3.短期汇率传递呈下降趋势
实证研究表明,各国短期内汇率波动表现为不完全传递 ,而长期汇率传递系数高于短期系数 ,汇率传递效应的滞后影响普遍大于即期的影响(管涛,2004)。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贸易竞争 日益激烈 ,降低了各国厂商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能力,因而各国的汇率传递系数 日趋降低 。
(2)货币政策稳定的第三国货币成为主要国际结算货币
通常,一国汇率波动越小 ,货币政策越稳定 ,出口厂商越倾向于以该国货币作为结算货币(Engel,Devereux,2001,Baeehetta,W ineo p,2002)。这也是为什么美元被大多数国家作为结算货币的原因。由于汇率的波动与当地价格联系较小,因而削弱了他们的 EPT。
(3)低通胀的国家环境
由于中央银行长期反通货膨胀的政策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公信力 ,国内厂商通胀预期稳定 ,相信汇率最终会趋于均衡水平 ,因此不会为临时的汇率波动调整产品价格(Baqueiroetal,2003),EPT降低。
(4)进口商品篮子组成发生变动
Cam pa 、Goldberg (2002)认为 ,进口商品篮子组成发生变动是短期汇率传递呈下降趋势的重要原因。他们的实证分析发现 ,近年来各国进 口商品组成有 了较大变化 ,能源产 品和原材料所 占权重下降 ,而制成品权重增加。能源产品和原材料由于其产业特性 ,需求弹性较低 ,厂商具有极大的定价能力 ,传递系数较高 ;制成品的情况则相反。这就对各国短期汇率传递下降趋势予以了充分解释。
(5)浮动恐惧症迫使各国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降低汇率波动水平
由于汇率的波动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的相应波动 ,从而间接影响本国商品以贸易品价格反映的国际竞争力 ,因此 ,一些国家尤其是发展 中国家 出现害怕汇率浮动(fear of floating)的现象 (Calvo,1999 ,Reinhart,2OOO)。许多发展中国家往往实行盯住某一国家汇率的汇率制度,以保证对该国的贸易稳定性。可见 ,汇率的波动会引起一些国家产生浮动恐惧症 ,但另一方面,浮动恐惧症又引致货币当局通过动用外汇储备或改变利率方式干预外汇市场 ,减小汇率浮动,降低 了汇率传递系数。
(6)Ballasa一Samuelson 效应
根据 Ballasa一Samuelson 效应 ,由于贸易品部门的生产效率增长速度超过非贸易品部门,超过的程度越高 ,总的生产力就增长得越快 ,非贸易品的价格相对于贸易品的价格提高就越多。汇率波动主要引起贸易品的变化 ,因而随着非贸易品价值在产品总价值中所占比例的提高,汇率波动引起产品价格变化的比例会相对减少 ,传递系数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