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包括两方面的涵义:
一是指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不仅取决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战略管理能力、生产和服务能力等这些实质性因素水平的程度高低,更取决于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细密程度,每一个因素都分别和其他六个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下图1所示。
二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因素中的核心因素,其他六项因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因素中的外围因素。企业文化与六大外围因素之间都有双实线通道相连。所谓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就是由这六大路径支撑起来的,相互间有密切联系的六大因素通过有机结合最后形成一个交叉立体空间结构模型,这种立体结构使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会有很大的“势能”,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在这六大基本路径的培植与和谐运行中提升的。模型如下图1所示: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术,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它使公司在某一特定领域内成为领先者。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难于模仿的、不可替代的、独特的并且是有价值的能力,是企业的一种“内在的含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下列七个方面:
1.企业文化。这里所说的企业文化是指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和企业风尚。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我们只能建设并应用初级阶段的企业文化,初级阶段企业文化最好的实践方式是构建“科学决策一企业文化一管理制度”系统。即构建以企业文化为主体的企业管理模式。
2.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包括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管理团队、员工忠诚度、员工素质和工作态度等因素。人力资源由数量与质量两方面构成,人力资源质量是指劳动者具有的综合的劳动能力水平,可用劳动者的健康状况、知识和技能水平及劳动态度来衡量;人力资源数量是指劳动者数量的规模。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人力资源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3.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主要是指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创新意识、专利技术、开发与应用专利技术的能力,其中技术创新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因素。企业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才能不断地积聚力量,积累势能,才能持续发展。
4.组织管理能力。企业组织管理能力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信息传递、管理措施、内部管理、管理系统和企业内部制度等方面内容。企业组织管理能力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
5.市场营销能力。市场营销涉及到企业营销过程、销售网络和销售渠道的管理与控制、市场策划、企业品牌、品牌知名度和品牌信誉度等。对企业来讲,市场营销能力就是创造市场需求的能力,它直接决定了企业把握市场主动权的大小和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能否自如地运行在规模经济的水平上。
6.战略管理能力。战略管理能力包括战略规划水平,战略资源配置与实施能力,整合资金、财力、设备及社会关系网的能力。资源能力、战略管理能力是企业在把握未来市场和环境的前提下,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对资源进行有效地利用,并对企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组织管理和控制的能力,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7.生产和服务能力。‘这里所说的生产和服务能力是指企业满足市场需求的综合能力,包括产品和服务的性能、质量、品种、价格、分销和促销等方面。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体现在生产制造和服务能力之间的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是需要通过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水平来展现的。
1.企业文化一人力资源路径。是指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之间客观存在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会使企业文化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水平和数量规模。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而人力资源尽管包括质量和数量方面,但其载体仍然是人,所以客观上存在“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路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的核心理念都应该是关心人、培养人和激励人,企业在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和应用企业文化对企业进行管理时,事实上就是提升企业人力资源质量和数量的过程。“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路径”的通畅会直接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实力和水平。
2.企业文化一创新能力路径。创新能力包括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和开发与应用专利技术的能力,这三种能力的载体仍然是人,企业文化管理方式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企业技术部门工作人员热爱企业的心情和热爱工作的热情;另一方面通过企业文化培养人的功能也提高了企业技术部门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使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和开发与应用专利技术的能力均得到增强,最终使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企业文化一创新能力路径”的通畅会直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3.企业文化一组织管理能力路径。企业组织管理能力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信息传递、企业内部制度等方面内容,企业的组织结构、信息传递机制和路径的设计都要为企业更好地进行科学决策服务,而企业内部制度也就是企业的管理制度,它本身就是以企业文化为主体的企业管理模式“科学决策一企业文化一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由此可见,由企业文化和组织管理能力内在内容上的逻辑关系就已经决定了客观上是存在“企业文化一组织管理能力路径”的,而企业文化管理方式的应用,不仅能够消除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对该路径的堵塞,而且可进一步增强企业组织结构、信息传递、企业内部制度的合理性,从而最终提高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水平。
4.企业文化一市场营销能力路径。市场营销能力就是企业创造市场需求并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从市场营销技术的角度讲,市场营销能力涉及到企业营销过程、销售网络和销售渠道的管理与控制,其中涉及到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人,他们可被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企业的营销工作人员,他们是发现需求并通过提供有效供给满足需求的人;二是企业营销工作的对象,他们是需求要被满足的人,并且他们的需求被满足的程度决定了企业市场营销能力的大小。实施企业文化管理方式会使企业营销工作人员最终接受企业文化基本理念,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最终使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得到提高。总之,“企业文化一市场营销能力路径”不仅存在,而且市场营销能力还会通过企业文化管理得到提升。
5.企业文化一战略管理能力路径。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对于全局性的发展方向做出决策,并通过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保证发展方向得到有力贯彻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它是由企业高层领导负责,各级管理人员参与的管理工作过程。战略管理能力包括判断问题、评估问题的重要性、分析问题、战略提出、战略实施、战略评价与控制等六个方面的能力。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仍然是人的因素,因此存在“企业文化一战略管理能力路径”。事实上,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石,企业文化为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实施、控制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提供了与企业目标协调一致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哲学、企业道德和企业风尚,因此企业文化可为企业战略的制定提供成功的动力,是企业战略顺利并成功实施的关键,也是维持企业战略优势的重要条件。“企业文化一战略管理能力路径”的通畅可以使企业战略管理能力得到持续提高。
6.企业文化一生产和服务能力路径。企业的生产和服务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体性因素 企业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能力最终决定了企业使目标市场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企业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能力是掌控在企业工作人员的手中的,渗透了企业文化基础理念的工作人员群体在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工作的同时,必然会使企业的生产和服务能力提高。
企业核心竞争力钻石模型分析表明,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文化这一核心因素和六大外围因素构成的六大路径的支撑下,由彼此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和较强相互影响的六大外围因素的有机和谐运行决定的。六大路径的通畅和六大外围因素的状态直接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的高低。由这一钻石模型决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成为一种难于模仿的能力,不可替代的能力,独特的能力,有价值的能力。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应考虑下列政策:
第一,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造就以经理为核心的高水平的企业家群体,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目前,政府鼓励大中型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参加高等院校的MBA等高层次的学习与进修,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培养高水平经理的有效方式,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的限制,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培养的人员毕竟是少数,还应该广开教育门路,使企业中更多的贤才得到培训和提高。企业文化是靠企业家来倡导的,但同时也需要一些做思想政治工作、协调组织工作等的实干家来协助,更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来实践。这样才能提出科学合理的且有针对性的企业文化来,才能使企业文化得到切实的建设,才能保证作为核心要素的企业文化的高质量,也才能够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第二,我国要继续深化企业制度改革。这是形成构建上述钻石模型所需要的外围因素必需的政策条件。只有不断地推进企业制度改革,改革企业的产权制度、用工制度、工资制度、决策体制及管理体制,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型现代企业,才能使企业真正重视企业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战略管理能力、生产和服务能力的培育。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构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六大科学路径,才能使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可能,并且能够自觉地使这些路径畅通无阻,最终使其核心竞争力得到实质性提高。
第三,我国应加快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市场化程度。这是企业必须构建上述钻石模型的经济体制环境条件。市场经济体制越完善、市场体系越完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与企业很好地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之间的正相关性就越强,就更能使企业深刻认识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迫切性与重要性,才能使企业有意识地通过构建钻石模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四,政府应通过立法等手段为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这是竞争压力导致上述钻石模型六大路径必须通畅的政策条件。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已颁布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市场竞争的公平程度,净化了企业的生存环境。公平的市场竞争越激烈,就越容易形成“优质企业胜出,劣质企业淘汰出局”的态势。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就会想方设法主动提高企业自身的素质和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就会使企业有可能设计并建设优质的企业文化,使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六大路径的建设和通畅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1.生产要素的分析
主要是指发展牛肉产业所需要的各种要素投入,包括人力资源、饲草料资源、肉牛良种、资金投入等。
新疆的农区有340多万hm2耕地,可利用的农作物秸秆、青贮饲料、加工业糟渣等非常丰富,是发展养牛业的良好基础。
新疆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有1269.13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63%。新疆是多民族聚集地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0%多。自古以来各少数民族就有养牛的传统习惯,养牛业历史悠久。
一个产业的竞争力归根结底要靠技术和人才的竞争。20多年来新疆畜牧业科技工作者在肉牛生产上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肉牛生产技术体系,为新疆肉牛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例如,针对新疆的荒漠生态环境及牧民定居后生产方式的改变,按照现代草原畜牧业的理念,提出了“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的家庭牧场模式,解决了牲畜舍饲和冬季死亡率高等关键技术难点。此外还在肉牛的集约化养殖与商品化生产、新型饲料添加剂(预混料、纤维素酶等)、研发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都进行着不断的尝试并取得丰硕得成果。
但不容乐观的是在畜牧业领域中的管理组织人才、市场营销人才非常缺乏,导致许多技术成果得不到有效地应用,这是新疆肉牛产业优势地位逐步减弱的重要原因。
肉牛品种方面,就目前情况严格来说,真正生物学意义上的地方品种牛数量并不多,大部分都是来自不同血统的杂种牛。新疆良种牛的比例一直在30%左右,2005年上升为57%,这与国内牧业大省和国外畜牧业强国相比较低。内蒙古自治区牛良种化率占到70%以上,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牛的良种化率一般达到90%以上。新疆牛个体小、胴体重小,2003年新疆牛平均胴体重为142.26kg,内蒙牛的平均胴体重为151kg,而世界牛平均为202kg,发达国家250kg以上(其中:美国为325kg,英国为308kg,加拿大为339kg)。
资金方面,养牛生产需要较大的投入,而目前新疆的养殖户基本上依赖农村信用社的小额借贷。这些小额贷款利息率有6%-12%之高,且使用时间较短,半年到一年后就得还贷。养殖户往往为了还贷而低价卖牛,形不成养殖规模。
2.需求要素分析
就新疆牛肉业的发展而言,存在国内需求加和疆内需求两方面。
1985年—2004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牛肉人均消费量(kg/人) | ||||||
---|---|---|---|---|---|---|
年份 | 1985 | 1990 | 1995 | 2000 | 2003 | 2004 |
牛肉 | 0.39 | 0.41 | 0.36 | 0.52 | 0.5 | 0.48 |
1985-2004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购买牛羊肉量(kg/人) | ||||||
---|---|---|---|---|---|---|
年份 | 1985 | 1990 | 1995 | 2000 | 2003 | 2004 |
牛羊肉 | 2.64 | 3.28 | 2.44 | 3.33 | 3.31 | 3.66 |
牛肉(推测) | 1.22 | 1.968 | 1.47 | 1.998 | 1.986 | 2.196 |
从国内看,自1980年以来中国牛肉的消费增长速度,如上面两表所示:自1985年以来,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年牛肉消费量和城镇居民年人均牛羊肉购买量都有很大的增长。由于大部分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对城镇居民年人均购买牛、羊肉量都是合并统计的,只有1995年的数据分别列了出来:牛肉是1.47kg/人,羊肉是0.97kg/人。那么依此,按照牛肉量占牛羊肉量的60%,计算结果作为表2第三行的牛肉购买量。
就疆内需求而言,牛肉一直在新疆人的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例如,1985年新疆城镇居民年人均购买牛肉量是2.7kg,甚至高于同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购买牛、羊肉量的总和。这二十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疆人肉食品需求趋于多样化,尤其是养禽业的崛起,牛肉的消费量有所降低,但2004年的数据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196kg/人和0.48kg/人。
消费习惯、收入水平、购买牛肉的便利程度、价格、质量都对牛肉的消费产生影响。城镇普通工薪阶层多选择在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私人肉店和超市等购买整块牛肉,超市里分割牛肉相对价格高些,整块牛肉更实惠,而且在家食用的牛肉一般采取传统的烹饪方法,对高档分割牛肉也并不十分需要。值得一提的是,城镇居民对牛肉的消费有相当一部分是在餐馆。尤其新疆的穆斯林群众较多,清真餐馆占相当比重,而清真餐馆使用的肉类以牛、羊肉为主。另外使用牛肉较多的是火锅店。火锅店的涮牛肉对牛肉的部位、嫩度等方面要求相对较高,这或许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开拓“小牛肉、高档牛肉消费市场”之路。
1985-2004年新疆农村居民人均牛肉消费量(kg/人) | ||||||
---|---|---|---|---|---|---|
年份 | 1985 | 1990 | 1995 | 2000 | 2003 | 2004 |
牛羊肉 | 6.55 | 6.77 | 5.31 | 8.98 | 10.62 | 10.81 |
牛肉 | - | - | 2.09 | 1.95 | 2.65 | 2.04 |
1985-2004年新疆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购买牛羊肉量(kg/人) | ||||||
---|---|---|---|---|---|---|
年份 | 1985 | 1990 | 1995 | 2000 | 2003 | 2004 |
牛羊肉 | 12.3 | 13.51 | 13.38 | 16.68 | 11.87 | 12.27 |
牛肉 | 2.7 | 2.97 | 2.95 | 3.62 | 2.68 | 2.85 |
3.相关行业及支持行业分析
一个产业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获得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支持。牛肉产业的相关及支持产业是饲料业、运输业、畜牧兽医技术服务及牛皮贸易等。
规模化、集约化的肉牛饲养育肥必须依靠科学的饲养管理,其中之一的重要因素是饲料。新疆饲料行业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较为成熟,大型饲料公司如天康、泰昆等都提供牛各生长育肥阶段的饲料。另外饲料企业为养殖户及养殖场提供的技术服务也是促进畜牧业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
活牛和牛肉的流通运输方面,近些年来,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高速公路交通网以及全疆的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活牛运输更为方便。
根据调查发现,目前运输方式落后,疆内基本是以活牛方式运输,由于冷鲜设备很少,少数出口牛肉是冷鲜肉,而运往内地的基本都是冻肉。
当前,新疆基层畜牧兽医管理组织技术设备陈旧、经费紧张,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经营性服务意识不强,服务的积极性不够。同时,又很少有社会力量参与畜牧兽医技术服务。
疆内各地州的市、县、乡都有定期交易的活畜市场,也有定点屠宰点,牛肉、牛杂基本供应本地居民消费。在乌鲁木齐的周边地区,存在一些较大规模的活畜交易市场,屠宰场。如米泉的通汇活畜交易市场、通汇屠宰场、华凌屠宰场和米泉毛绒皮交易市场。以这些交易市场和屠宰市场为依托,聚集了新疆大量活牛、牛肉及牛皮、下水等的交易活动。米泉的毛绒皮交易市场,是新疆最大的皮货交易市场,这里聚集着30多家皮货商,主要依托附近的通汇屠宰场和华凌屠宰场。由于新疆没有很好的皮革加工企业,大部分皮子在这里聚集销往内地,羊皮主要卖到河北,牛皮主要卖到温州,另有一小部分卖到河北、甘肃、河南等地。
4.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分析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属于新疆牛肉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新疆牛肉产业竞争力主要依靠企业来完成,企业竞争力必然决定着产业竞争力。新疆肉牛养殖、牛肉加工企业的规模、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品牌和管理经验以及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都对竞争力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前面提到新疆牛肉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淘汰奶牛及奶牛公犊,所以从一定角度上奶牛业也是牛肉业的一部分。自2000年以来,在国家实施“学生饮用奶”工程的影响下,新疆奶业发展迅速,如新疆金牛公司、农七师、农八师、天山畜牧公司等先后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购进了约4万多头高品质的荷斯坦奶牛。与此同时,一批现代乳品企业也先后涌现。现代奶牛企业及乳品企业的崛起,促进了新疆养牛业的发展。
2004年各地区散养肉牛利润表 | ||||||||
---|---|---|---|---|---|---|---|---|
项目 | 平均 | 吉林 | 黑龙江 | 山东 | 河南 | 陕西 | 宁夏 | 新疆 |
每头牛净利润(元) | 843.09 | 1564.3 | 753.69 | 321.34 | 839.18 | 431.43 | 1034.83 | 956.6 |
成本利润率(%) | 44.98 | 139.37 | 26.77 | 16.12 | 46.86 | 22.4 | 59.98 | 54.77 |
肉牛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农户和专业育肥户,专门从事育肥的大型养殖场几乎没有。虽然新疆各地州市都有养牛业,但饲养分散,规模较小,不能形成批量化,如果有一笔大订单,根本无法在短期内集中生产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例如伊犁州直(包括伊犁、塔城、阿勒泰三个地区)是新疆最大的养牛基地,占全疆养牛总数的近20%。根据2004年对伊犁州直的调查结果显示,共有农牧户约28万多户,饲养10头以上的养牛户为10635户,占3.69%,其中饲养10-49头的养牛户占到80.14%,饲养50头以上的养殖户只占19.86%;养牛大户比重小,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着养牛业的发展。
另外从散养牛利润情况看,新疆散养牛的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低于吉林和宁夏,与牛肉主产区的几个省份相比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优势。
屠宰加工企业方面,据调查,目前新疆牛羊肉产品加工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伊犁州所属的地县(市)和乌鲁木齐市周边地区,约14家,月加工能都在100吨以上,产品大多为分割肉,至多作排酸处理,进行深加工的很少。深加工的牛肉制品仅有伊犁巴口香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巴口香牌牛肉干,在新疆较为知名,但在区外影响不大,此外再没有品牌牛肉。据实地调查了解,相当一部分屠宰场、加工厂存在“吃不饱”的问题,而效益相对好些的厂子也存在“没有稳定肉源,价格不稳定”的问题,导致有时内地有连续的大批量的订单时却不敢接单,怕风险太大,不能履行合同。
据调查,现有的所谓的养牛协会,主要是以“贩、养结合”为特点的养牛大户帮助散养户卖牛,从中取利。中介组织不规范,经纪人队伍素质不高,主要充当“二道贩子”的角色,没有起到搞活市场,联系养殖户与加工企业的作用。牛羊肉屠宰加工企业与养殖户联系松散,没有相对稳定合同关系,彼此信息不流通,各自为战,产业化组织程度低,导致市场不稳定,不利于形成规模,难以形成品牌,是新疆肉牛产业发展的重大障碍。
5.机会因素分析
随着人们对牛肉消费逐渐增加和对营养保健食品的需求增长,牛肉的价格也越来越高,牛肉市场越来越好,这无疑是行业发展的契机。也是中国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新疆地处中国的西北边陲,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八国有共同的边界线,且多为伊斯兰教国家,牛肉出口市场空间很大。新疆是公认环境污染较轻的地区,是生产“绿色食品”的理想场所“,绿色食品”的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新疆应抓住这难得的机会,打出绿色牛肉品牌。
6.政府因素分析
政府因素是指政府通过政策调节来创造竞争优势。近年来国家的农业政策提倡大力发展草食家畜,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新疆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确立了畜牧业主导产业的地位。目前,新疆已经确定重点建设三个畜牧产业带计划,其中之一就是以新疆北部为主建成商品肉生产加工基地,形成优质牛羊肉产业带。
提升新疆牛肉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从以上对新疆肉牛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方方面面进行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新疆发展牛肉产业所具备的优势基本都集中在低级要素上,如饲草料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等,而生产组织形式、技术服务、产业链建设等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却处于相对劣势。基于以上分析,就提升新疆牛肉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出几点浅见:
(1)加快良种繁育速度,提高肉牛生产性能。品种改良是牛肉产业发展的基础,要加大对品种改良投入,在全疆普遍实施良种工程,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并建立以自繁自育为主的良种繁育体系,加大良种繁育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迅速扩大优良畜群规模,尽快形成优良品种的规模优势,从而全面提升良种畜的比重和个体生产能力,提高养牛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加强科技推广,改变传统落后的饲养方式,要逐步摆脱“低精料长周期”的育肥方式,保证良种牛的生产效率。
(2)保持扶持养牛业政策的持续性,促进牛肉产业化进程。从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鼓励养殖户走规模化的道路,集中力量扶持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牛肉加工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养殖户”“、公司+养殖户”和“企业+基地+协会+养殖户”等多种有效产业组织形式,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3)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各种人才从事畜牧业经营。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经济、管理人才从事畜牧业经营,把好技术变成经济效益。按照市场化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等社会服务。
(4)制定和规范牛肉产品质量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发挥新疆的地缘优势和牛肉产品绿色、无公害的品质优势,建立健全优质牛产品的安全生产体系,形成区域特色产业,创出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