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成本管理(Flexible Cost Management)
目录
|
柔性最基本的含义是指事物的灵活可变性,它是针对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而形成或设置的。根据Malecki的观点,柔性可提升事物的环境适应度以及增加其抗风险能力。柔性管理最早运用于生产领域,较为典型的是人们所熟知的柔性制造系统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企业柔性成本是指企业为建立柔性所付出的全部费用之和,柔性成本管理则是与刚性成本管理相对应的概念。
刚性成本管理是根据成文的规章制度,依靠组织的职权对企业的各种成本进行程式化的管理,又可称为准则导向型成本管理,柔性成本管理则在此基础上将环境这一外生变量导入组织的决策模型中,并将其作为显著影响企业经济行为和经济后果的重要参数之一,以此实现对企业的各种成本进行柔性化的管理,属于原则导向型成本管理。柔性化的企业不仅在企业内部实现生产成本与管理成本的降低,更重要的是增加产品的创新速率和多样性,增强了企业内部管理的灵活性,有效地实现了范围经济。
当代柔性成本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客观的环境条件:
1.在生产组织上,由传统的“大量生产”向“顾客化生产”转变所形成的生产柔性化发展趋势。顾客化生产要求企业能在较短时间内生产出不同的新产品,以及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与传统生产相比,其显著特点是生产的柔性化程度大大地提高了。而企业生产组织上这种巨大变革必然要反映到企业的成本管理上来,作出相应的配套性改革,从而导致企业内部柔性成本管理的形成与发生。
2.在生产技术上,当代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为经济、有效地实施以客户为中心,进行快速反应的柔性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与保证。以此为基础,形成并发展成的柔性成本管理系统,也可以看作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技术、经济、管理相辅相成的具体体现。
柔性管理目标追求的是企业的整体柔性,这一整体柔性不仅包括企业“软件”方面的柔性,也包括企业“硬件”方面的,因此与之相对应的企业柔性成本管理也不仅仅包括下文介绍的组织结构、技术、生产等方面的柔性成本管理,还包括人员、文化、战略方面的柔性成本管理。
1、柔性组织结构成本
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是根据本世纪初泰勒科学管理原理设计的。它按照专业化劳动分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依靠各种工作的职能化和专业化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这种组织结构由于部门间相互割裂,存在难以协调的弊端也很难适应经营环境的复杂变化。
近年来,企业组织结构出现了扁平化、工作团队、网络化、虚拟化的发展趋势。扁平网络化的组织结构比层级结构更具有柔性,它能够通过改变内部结构来适应外界环境的不同要求,表现出极强的应变能力。要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网络化,就需要考虑到组织结构的柔性成本的管理。
2、柔性技术成本
技术柔性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指企业必须力争保持技术上的领先性及时地更新技术,以便尽快地推出适应市场的新产品和新功能。如企业通过并行工程,计算机集成开发等技术来提高产品开发速度。
二个方面是指柔性的制造过程和设备,强调设备的可重用、可重组、可系列化。制造过程则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完成由一种零件加工到另一种零件加工的自动转换。有条件的企业可通过建立柔性制造系统来提高技术柔性。技术柔性使企业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要求为企业迅速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奠定物质基础。建立柔性制造系统、保持技术领先性等,都需要耗费成本,这种柔性技术成本的管理显得极为重要。
3、柔性生产成本
企业在进行生产系统投资时必须考虑未来复杂环境对生产系统提出的柔性化要求,以确保在较长时间内适应产品转换生产的要求。因此企业在进行生产系统投资尤其是硬件设备的投资时,必须考虑生产系统的柔性成本问题。柔性价值主要体现在柔性设备使用寿命长,可生产的产品范围广,相应带来的效益大,产品的转换时间快和上市时间早,较之刚性生产系统获得的额外利益大,产品的转换成本小,当然所获得的利益也大。
如果一个生产系统满足了这几方面的要求,我们就说这个生产系统的柔性大。但柔性越大,系统的初始投资和系统的运营成本也越高,且随着柔性的增大,柔性成本也加速上升。柔性价值的增加正好等于柔性成本的增加时,柔性利益最大。超过此平衡点,柔性成本大于柔性价值,在达到平衡点之前,柔性价值大于柔性成本,要提高柔性,常常需要配置柔性更强的设备、选用素质更高的人员、运用更先进的管理手段等,因此涉及到柔性成本管理的问题。
1.有利于改善成本信息质量
柔性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的显著区别,在于将企业视为满足客户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企业商品凝聚了在各个作业上形成并最终转移给顾客的价值,作业链同时表现为价值链。将成本管理的着眼点与重点从传统的“商品”转移到了“作业”,以作业为成本分配对象,这样不仅能够合理地分配各种制造费用,提供较为客观的成本信息,而且能够通过作业分析、追根溯源,不断改进作业方式,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实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因此,柔性成本管理能够很好地适应高新经济技术环境对成本管理的客观要求。
2.有利于加强成本控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企业间的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与此相适应,企业商品通常采用多品种、个性化、小批量的生产经营模式,以适应顾客日新月异的多样化需求。这使得传统的以“商品”为管理的核心与起点,以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分析及控制为重点的成本管理难以适应这种新的动态的不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而柔性成本管理以作业成本为对象,以每一作业的完成及其所耗的资源为重点,以成本动因为基础,及时、有效地提供成本控制所需的相关信息,从而可极大地增强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并以作业中心为基础设置成本控制责任中心,将作业员工的奖惩与作业成本控制直接挂钩,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进而达到有效地控制成本的目的。
3.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我国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只注重产品投产后与生产过程相关的成本管理,忽视了投产前产品开发与设计的成本管理,这已越来越难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极大地阻碍了企业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柔性成本管理能很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发展需要,它从一开始就特别重视产品设计、研究开发和质量成本管理,力求按照技术与经济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配置相对有限的企业资源,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工艺设计以及企业价值链的构成,从而提高企业商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1、成本管理决策的柔性化
成本决策目标从最优化准则向满意性准则转变。传统成本决策理论认为,成本决策目标的选择应遵循最优化准则,它所寻求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唯一的最优解,这是一种刚性准则。但若决策者在成本决策中基于综合判断作“满意的选择”就有较大的弹性。因而成本决策的最优化准则向满意性准则转变,实质上也就是从刚性向柔性的转变。
2、成本管理信息的柔性化
柔性管理本质上是一种“人本主义”的管理,是一个涉及各方面的复杂过程,因此柔性成本管理所收集、加工、利用的信息也不可能是单一化的,而必须是灵活、多样化的。与柔性生产相适应的柔性管理是一种强调适应柔性制造系统、发挥柔性制造技术作用,突出驾驭企业内外因素变化能力的管理。这种管理对企业外部用户需求的变化具有灵活快速的响应能力,对企业内部人、财、物各生产要素的变化具有有效及时的适应能力。
3、民主化柔性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管理把企业看作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形成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到外的作业链。与传统刚性管理最大的不同是将成本深入到“作业”层次上加以考察和管理,以作业作为企业成本管理的起点和核心,促进了企业柔性成本的管理。
另外,通过作业成本管理形成企业内部新的权力结构有利于将柔性成本管理落到实处。实际上,“作业链”是企业内部一个相互联结的“供应人——顾客”关系网,工作在每一个作业岗位的人都具有双重性,即他对下一个作业来说是供应人,但同时又是上一个作业的顾客,他们彼此从各自的主体地位出发,形成一系列的相互联结的内部契约关系,能更好地将柔性成本的管理贯穿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