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收入分配管理是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收入分配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收入分配流程进行控制和组织,以实现预定的政策目标的经济活动,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收入分配管理的内容主要有:收入分配目标模式的确定,收入分配总量的控制,收入分配结构的安排,收入分配原则的选择,收入分配政策的决定和搭配等。
收入分配管理的类型是分配理论在分配领域中的综合运用.各个国家由于其具体国情、理论依据不同,选择的收入分配管理类型也有很大不同。一般说来,收入分配管理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1)自由放任型
这种类型的收入分配管理是建立在自由的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自由的市场经济理论强调市场手段的调节作用,轻视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主张宏观经济通过市场的自发调节,实现正常运行。同样,选择自由放任型收入分配模式的国家认为,在收入分配的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需求量会增加,就业率会不断上升,职工的收入会逐步提高,必然能自发实现收入分配关系的合理化。但实际上,在收入分配中,有些问题是市场力所不及的,如公平和效率问题,市场本身不能使社会公平自然地实现。在自由放任型的收入分配管理下,社会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社会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必然会使经济产生动荡,从而影响社会安定。在这种情况下,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不仅得不到自然解决,反而会有越来超恶化的趋势。
(2)增量管理型
收入分配的增量管理是指政府在不改变整个收入分配关系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政策措施,调节社会新增收入,实现收入分配的合理化。采用增量管理型收入分配管理的国家认为,这种做法能在不改变原有利益分配格局的条件下,通过对新增收入的合理分配,实现收入分配关系的改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口是在不断增长的,而且速皮比较快,仅仅对新增收入进行分配管理,难以在短时期内满足社会需要,不利于收入分配格局的根本改善。
(3)总量管理型
这是与增量管理型相对应的一种收入分配管理模式。在总量管理型中,政府采取财政、金融、社会揭利等各种政策措施对总量加强管理,以缓解收入分配不公这一矛盾。采用总量管理型收入分配模式的国家认为,在收入分配问题中,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居民基本生活的需要,而这仅靠增量管理是难以做到的,还必须借助于总量管理,从收入分配总额上加以调节.通过建立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以保证居民对基本食物、生活用水、医疗卫生等的最低需要。
收入分配管理的意义具体可表现为:
(1)有利于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矛盾,实现二者的基本平衡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两个方面,收入分配管理能同时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加以调节,以促进供求平衡。从结构方面来看,供求结构失衔主要表现为一部分商品积压,另一部分商品供给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收入分配管理可以从分配的具体流向和规模方面加以调控。比如,将资金主要投向那些技术薄弱而社会需求旺盛的生产部门,以增加该种产品的供给;或将资金重点投向固定资产的更新、技术的改造,以提高社会有效生产,增加社会有效供给等。这些做法都可以缓解商品积压或供给不足的矛盾。从总量方面看,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可以来用扩张性的收入分配政策刺激需求,以实现供求平衡;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可以采用紧缩性的收入分配政策,以控制需求,促进供求平衡。
我国目前社会需求不足,供给相对过剩。因此,应从多方面着手币政策、社会保障等多种手段,以刺激国内需求,促进供求平衡。
(2)有利于收入公平化
收入公平是指通过调整收入分配,使之达到社会公认的公平状态。收入分配不公平,贫富过于悬殊,在政治上,会加剧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在经济上,会加剧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在收入分配的管理中,一方面,要制定正确的收入分配政策,打破平均主义、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以刺激效率:另一方面,要通过税收政策、社会保障制度,从确保最低收入和限制高收入两个方面,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减少收入不均的程度,实现社会安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3)有利于各种利益关系的合理化
收入分配的实质是经济利益在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由于各个经济主体有着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彼此之间既可能相互促进,也可能产生矛盾,因此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如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地区与地区间的关系,部门和部门间的关系,个人和个人间的关系等,收入分配管理就是要通过各种经济政策以及行政、法律手段,对这些经济关系进行协调和安排,以促进宏观经济的顺利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