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模型

目录

  • 1 什么是审计风险模型
  • 2 审计风险模型要素组成[1]
  • 3 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1]
  • 4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不足与修正[1]
  • 5 参考文献

什么是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的一种表达方式,反映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各要素问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审计风险模型要素组成

  (一)主要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模型主要研究构成审计风险的要素、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审计风险的影响。目前,审计界认可的一个基本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I)R)此模型的特点在于从风险控制的程序上分解审计风险,并用连乘形式表明了审计风险在不同阶段的数量关系。这种审计风险模型为制度基础审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使得进一步定量评估审计风险成为可能,同时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往往也根据这个模型和对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决定审计程序审计范围

  (二)审计风险模型逻辑关系剖析。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者的内在关系,可以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加以考察:l、从定量方面看,是指审计风险可能造成各方面经济损失的一定限度的规定性。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探讨审计风险问题,目的是尽可能地把审计风险控制在一定水平上。审计风险三要素的相互关系为: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x检查风险(DR)。根据上述公式,在既定的期望审计总风险水平上,注册会计师可以容许的最大检查风险为:最大可容许检查风险=期望审计总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其中。检查风险=分析性复核风险×实质性测试风险。2、从定性方面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程序中接受的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检查风险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即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越高,注册会计师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反之亦然。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确定,应当考虑将检查风险降低到可容许的程度。

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

  审计风险模型AR=IR×CR×DR,在风险导向审计方式下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审计的计划阶段和审计的终结阶段在审计计划阶段的运用,主要是根据计划检查风险水平确定将要实施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和所搜集审计证据的数量。在审计终结阶段的运用,主要是评价实际审计风险是否低于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如果实际审计风险低于可接受审计风险,说明审计证据是充分的,可据此做出审计结论;如相反,则应重新评价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估计水平是否适当,审计证据是否充分。

  举例分析

  第一步:了解内控后初评CIR,如果高水平,表明不信赖。此时DR很低,说明主要依靠实施详细的实质性测试,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如。CIR=100%.AR=5%,IR=100%,则DR=5%很低.进行详细测试。

  第二步:了解内控后初评CIR,如果低于高水平,并拟信赖内控制度,则进行符合性测试,再评估出C2R,此时DR=AR/(m×C2R),根据DR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阊、范围。

  如。假设C1R=80%。打算信赖内控——进行符合性测试,再凭C2R=6O%,则计划的控制风险就是60%,计划的DR=5%/(100%×60%)=8.33%。按DR=8.33%确定具体审计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阊、范围。

  第三步:终结审计前,再评C3R。若C3R=40%,小于60%,则DR=12.5%.说明审计程序执行较充分;若C3R=80%,大于60%。则DR=6.23%,说明对控制风险最终评估的水平高于计划评估水平,审计程序不充分。应当考虑追加审计程序或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将检查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不足与修正

  经研究发现。目前审计风险模型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认为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对于存在重大错误的财务报表未能适当地发表审计意见的风险。它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使财务报表没有重大错误.注册会计师也会因各种原因而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第二,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仅从审计的过程上把审计风险划分成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三个因素,未能从审计过程之外分析审计风险产生的深层次社会原因。而实际上,审计风险是审计内环境与审计外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三,模型假设各风险耍素相互独立。而实际上lR、AR、DR都取决于CR。当内控不健全或无效时,这种相关性的忽略将导致对风险因素的低估。因而使得审计师最后面临的风险大于承受水平。

  在现实操作中,审计人员的主观因素有时却是最终导致审计意见不恰当的决定性因素。由于审计人员自身的原因,对于某些公司,即使审计过程中发现了重大错报或漏报。仍存在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因为这种可能性更多的是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在许多审计失败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许多财务报表的错报在审计检查阶段已经被发现或应该被发现(例如简单的勾稽关系不符),但审计意见对此没有给予恰当的披露。常见的解释是审计人员未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或者面对利益诱惑,签字的注册会计师没有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基于上述不足和现象,应对审计风险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模型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独立性风险。独立性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和声誉、被审计单位对会计师事务所的重要程度、被审计单位重要管理人员与会计师事务所人员的关系、被审计单位与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有长期业务关系等。

  在接受审计业务时,审计人员需要利用修正后的审计风险模型对审计风险进行衡量,大体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l、确定会计师事务所的期望审计风险。在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客观风险前,先对独立性风险进行衡量,若独立性风险几乎超过了期望审计风险时,事务所应该考虑拒绝接受委托。

  2、在独立性风险可以接受的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初步评估系统风险(固有风险X控制风险)的大小,以确定是否接受委。啶收费标准。

  3、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上两步的风险评价.如果其风险总和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汁师事务所会接受委托。同时,应对报表和账广余额层次的重要性水平进行初步评估,对重要认定制定初步审计策略,设计控制测试。

  4、实施控制测试,评估控制风险。

  5、根据审计风险模型确定检查风险。检查风险=(审计风险一独立性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再根据检查风险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6、实施实质性测试。根据实施过程中获得的相关证据。修正对重要性水平、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和独立性风险的原有估计。

  7、审计实施过程完成后,综合评估审计风险。出具审计报告。强化风险意识、以审计风险作为规划审计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由于审计工作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并非所有都是界限分明、数字准确,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有所把握。尽管审计风险模型有诸多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它是目前审计工作的基本判断工具,它的发展与完善有待更多的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张莉.审计风险模型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02S
阅读数: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