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多腿凳定律又称长板理论,是指一个拥有多条长短不一凳腿的板凳如果想要尽可能的平稳,不是垫高最短的腿,而是消减最长的凳腿.在凳面范围内加大凳腿之间的距离也能起到增加稳定性的作用。
管理中提到木桶原理,大家皆知。木桶理论认为一个桶装水的多少,不取决于木桶的长板,而取决于木桶的短板,如果存在短板,水就会从短板处流失,水最多装到短板的高度。管理人员应该重点尽快修补“短板”,消除“短板”的限制瓶颈。但是,在市场定位中,营销者不能遵守这个“木桶原理”,不应该更多关注木桶的“短板”,而是要集中注意“长板”,找出“长板中最长的长板”,甚至把“长板”加长,让“长板”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至于“短板”,水桶倾斜一下就解决了,或者等企业有了足够的实力以后再慢慢修补。这就是市场营销中的“长版理论”。
多腿凳由中国自由撰稿人宋雪峰于2006年7月最先提出。
企业经营管理中有个著名的木桶理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而不是最长的那块,公司就象一只木桶。
根据传统的木桶理论的观点,可以得出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木桶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木桶才能盛满水,比最低的木板高出的部分是没有意义的,高出越多,浪费越大;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板的高度不够,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就应该想方设法加高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这是最有效也是惟一的途径。
从上述木桶理论的核心观点,对应于组织发展,不难得出的结论是:组织发展要想不断迈上新的高度,各种资源应该集中投入到组织最短的那块板上去。因此,我们说传统的木桶理论也可以称之为“短板理论”。
与之相反,泰德的领导人从企业自身的发展实践出发,结合当前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提出了“长板理论”,其核心观点为:公司就象一只木桶,桶壁上的所有木板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当短板变长后,原来的长板就相对变为短板,于是需要继续加高短板;如此循环往复,所有木板都在不断变长,于是木桶的高度也就不断上升,木桶的装水量也就不断增加。
“短板理论”与“长板理论”实质上体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短板理论”实际上暗含着一个前提,即在木桶的高度(取决于桶壁上最高一块木板的高度)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加高短板;而“长板理论”暗含的前提是不主观限定木桶的高度,鼓励短板变长,而长板更长,通过木板之间的长短互动不断提升木桶的整体高度。
通过以上对两种理论的核心观点和假设前提的界定,可以对二者做一个比较分析:
“短板理论”是策略型思维,而“长板理论”是战略型思维;
“短板理论”是目光向内,而“长板理论”是目光向外;
“短板理论”适用于成熟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而“长板理论”适用于新兴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因为在新兴市场经济环境中,大多数产业的集中度不高,产业发展标准与竞争规则尚不成熟,从而为作为竞争个体的企业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可能和可行性。在此阶段,企业的发展速度是竞争的核心关键。换言之,“短板理论”适用于红海竞争,而“长板理论”适用于蓝海竞争。
企业在对竞争状况进行分析时,必须要认清自己的相对优势和劣势,这样的优势可能是木桶上最长的一块,也可能是木桶上最短的一块;也可能是自己最弱的一块,却是相对于竞争对手最强的一块。因此企业在分析自己的木桶时,一定要求“真”,即真实了解自身和评价对手,明确相对的优势和劣势。事实上,很多企业之所以能够在竞争中生存发展,根本原因在它拥有的相对竞争优势;而限制了企业更好发展的原因,在于它的相对竞争劣势。
同时,企业要认识到,充分发挥长处才是生存和发展之本,而克服短处,则是对失败的防范。优势可以为组织带来成功,劣势为组织带来风险。对于组织而言,木桶中最长的一块(相对优势)是成功的根本,而木桶中最短的一块(相对劣势)是失败的根本。因此,认为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了木桶的容量,依据生活经验而论无可厚非,但如果简单地认为组织发展能力的高低也取决于组织中最短的木板,则是大谬不然了。
以战国时代田忌赛马为例来说明。在这个典故中,田忌的三匹马分别都不如齐王,如果按照“木桶”逻辑,田忌赛马成绩的好坏取决于他最慢的那匹马——这马比齐王的任何一匹马都要慢,田忌必输无疑。谋士孙膑提出的赛马策略大家都知道:让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去与齐王的上等马比,用自己的上等马与齐王的中等马比,用自己的中等马与齐王的下等马比,结果当然是田忌赢得比赛的胜利。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出“长板理论”的核心效用,那就是短板不短,长板更长,长短各有其用,以奇胜,以正合。
因而我们又可以说,“长板理论”是唯物辩证法,是系统工程论。
一个木桶(组织)中会有战略型木板、文化型木板、业务型木板、管理型木板……作为木桶的各块木板(组织发展的各种核心要素),其所发挥的功能是各不相同的,或者说在不同的阶段发挥的功能也是有主有次的,是差异化的。但所有的木板又都是不可或缺的,虽然阶段性发挥的功能会有差异,然而最终从木桶高度提升的意义上说, 所有的木板其实是不分主次,不分轻重。
以泰德自身的发展来对“长板理论”进一步做出剖析。
2005年以前,泰德的“长板”是文化和业务。2005年组建集团的过程中,在总结前六年发展沉淀的基础上,花了大力气重塑企业核心价值观,当时很多人不理解。现在回过头来,2005年初步完成了集团的组织建设和管理团队建设,构建了集团的基础管理体系,这在2006年的业务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2006年煤炭产业放量增长,充分奠定了今年乃至未来几年组织发展的基础。没有2005年文化型、组织型与团队型“长板”的建设,2006年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2005年底初步完成了未来三年集团的战略规划。进入2006年,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在业务型“长板”拉升后,对集团的组织建设、基础管理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原来的组织型与管理型“长板”又逐渐变为“短板”。同时,在业务发展中也反馈出产业战略不够清晰、无法真正“落地”的问题。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集团适时于2006年四季度系统开展了战略评价工作,除进一步明晰产业战略外,在泰德发展历史上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资本战略和职能战略。战略评价完成后,战略型“长板”的威力立显,今年前两个月虽然逢春节长假,但业务发展实现了开门红,与去年同期相比又是放量增长。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今年集团的文化、人力资源、制度和资本战略的深入执行,在泰德这个木桶中,各块木板将充分呈现此起彼伏、你追我赶的喜人景象。
由“木桶理论”到“长板理论”,无论如何演变,最终还是要解决木桶如何能装更多水(组织如何不断发展)的问题,或者更进一步说,要解决如何造一个更好、更大的木桶的问题。
造桶(组织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战略管理的要义就在于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对构成木桶的各块木板(组织发展的各种核心要素)进行动态的调控,定期、适时通过战略评价,确认其时木桶的长板(组织发展的相对优势要素)与短板(组织发展的相对缺位要素),以长促短,长短互动,达成所有木板齐头并进,共同提升,最终实现木桶高度的不断提升和装水量的不断增加(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
因此,“长板理论”与战略管理理论其表虽异,其里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