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城市现代化一般指摆脱传统落后的社会经济因素,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达到较高质量的发展过程。国际知名现代化理论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认为,现代化意指社会有能力发展起一种制度结构,它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挑战和需求。他对现代化过程概括为9个基本方面:即现代化是革命的、复杂的、系统的、全球的、长期的、有阶段的、同质化的、不可逆转的亦是进步的过程。
城市现代化同我国的现代化一样,通过三大基本特征表现其时代内涵:
现代化的动力特征,表现为用什么样手段、方法、技术路线和产业层次来获得发展。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的现代化,表现在工业化水平指数是否实现了在倒U形增长曲线上从左侧向右侧的转移。这也是衡量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现代化进程动力转换的明显特征。
现代化的公正特征,表现为城市“共同富裕”的水平及其对于贫富差异和城乡差异的克服程度,目前我国城市现代化表现为社会公平程度指数是否实现了在倒U形增长曲线上从左侧向右侧的转移,包括人均财富占有的人际公平、代际公平和区际公平。是现代化进程衡量其社会公平能力(共同富裕)的明显特征。
现代化的质量特征,表现为城市“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及其对于理性需求(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需求)的相对差距,其中包括物质支配水平、环境支持水平、精神愉悦水平和文明创造水平的综合度量。我国目前的城市现代化表现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是否实现了在倒U形增长曲线上从左侧逐渐上升经过其顶部的临界区后再落入右侧不断下降,这个转移过程是衡量现代化进程质量状态的明显特征。
此外,我国目前城市现代化还表现在5大辅助特征上:(1)人口总量(规模)是否趋于稳定,即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否接近“零增长”和人口素质是否有很大提高(例如,全国平均受教育年限可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14年以上;人口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是否趋于合理);(2)能源消耗、资源消耗的弹性系数是否接近零,即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财富的积累,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速率是否呈现“零增长”或“负增长”;(3)在促进科技进步的R&D投入中,是否实现了政府投入份额由高到低和企业投入份额由低到高的转换;(4)国家信息化水平是否实现了信息技术对传统工业改造和升级的力度和速度;(5)社会腐败指数稳定下降,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有显著提高。
1.先进的生产力水平和高度的物质文明,是城市现代化的首要标志。城市经济要达到具备先进生产力水平的发达的现代经济,人均GDP及居民收入达到世界中等以上的发达水平。先进生产力和高度物质文明,不仅反映在产品数量与质量的提高,还表现在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与协作,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以及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力与吸引力上。
2.完善配套和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的基础标志。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架,必须骨架强壮,才能肌肉丰满(经济发展)和血气充沛(精神文明)。因此,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便捷的交通、通讯,水、电、气的充足供应,完善的住宅、医疗、文体设施以及污水、垃圾处理等。
3.优美的、适于人居的城市环境,是城市现代化的形象标志。城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前者的现代化要求有周全的环卫设施和优美的园林绿化,无污染、无公害,保持生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后者的现代化主要指城市建筑设计做到既有民族化,又有时代性。
4.丰富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深层标志。随着城市社会生产力的逐步提高,文化功能日益发展,城市居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根基,是城市气质的表现,文化使城市成为信息传播中心,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5.高水平的城市科学管理,是城市现代化的政府标志。城市现代化不可缺少高水平的科学管理,要求城市政府拥有高效率的行政机构、高水平的管理手段、高层次的公众参与,以及科学决策系统和民主监督方式。
6.精神文明和高素质的城市人口,是城市现代化的市民标志。市民素质,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灵魂。新世纪城市现代化发展和竞争,实质是人的素质的提高和竞争。没有高水平、廉洁奉公的管理者,没有高质量的城市人口和文明的城市风尚,不可能有良好的现代化城市。
对于城市现代化的指标,美国现代化研究专家英格尔斯(Alexlnkeles)在70年代初曾提出10项现代化社会指标,后来在国际上较为通用。这十大指标是:(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000美元以上;(2)农业产值的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不超过12—15%;(3)服务业产值的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5%;(4)非农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超过70%;(5)文化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要超过80%;(6)青年适龄年龄组中上大学的人数比例要超过10—15%;(7)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要超过50%;(8)平均每名医生负担的人口为1000人以下;(9)平均预期寿命在70岁以上;(1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