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经济

城市化经济(Urbanization Economy)

目录

  • 1 什么是城市化经济
  • 2 城市化经济的内涵
  • 3 城市化经济与地方化经济的关系
  • 4 相关条目

什么是城市化经济

  城市化经济即单个企业生产成本随着城市地区总产出的上升而下降的经济现象。这就是说,由城市共享基础设施和经济集聚产生的大量正外部性,使城市产出在不增加城市总投入的情况下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而上升。它是集聚经济的另一种类型。

城市化经济的内涵

  城市化经济不同于城市经济,它有两种内涵。从狭义来看,城市化经济是城市空间本身各种要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经济效应,即单个企业或行业的生产成本随着城市地区总产出的上升而下降的现象,它表现为整个城市范围内所有行业之间的整体的集聚经济,这种经济性依存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共享性效益;从广义来看,城市化经济是指一定城市功能意义上的城市经济活动的运行,它与产业革命之后具有适应非农产业发展的城市功能的城市经济同义,而区别于产业革命前的城市的一般经济活动,其区别的关键点在于其经济活动是否引起了大量劳动力的非农化和大量人口的城市化

  可见,城市化经济来源于工业化,是工业化经济的产物。工业化发展至今都在稳定地、持续地改变着、增加着和扩展着城市功能,并在技术上支持着城市功能的产业化;而城市化经济一旦形成,又强劲地推动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功能为工业和各种行业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共同社会条件。因而城市化经济是与工业化经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地形成社会“一体化”,正是现代城市经济的基本特征。

  准确地认识城市化经济的内涵,是我们制定合理的城市化政策、有效地推进城市化进程的理论基础所在。本文沿着历史与抽象统一的研究方法,体会到农业剩余与比较优势非农产业、集聚经济、外溢效应是城市化经济运行的四大机制和特殊的经济性表现,从这里,可以找到解释城市化经济运行中各种问题的答案。鉴于它们的公理性特点,这里把它们称作城市化经济定理。

城市化经济与地方化经济的关系

  城市化经济与地方化经济的区别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城市化经济源于整个城市经济的规模,而不单单是某一个行业的规模;②城市化经济为整个城市带来利益,而并非1只针对某一个行业中的企业

  城市化经济出现的原因和地方化经济出现的原因是相同的。它是地方化经济效应从产业扩展到区域的结果,具体表现在:

  (1)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业的共享效率。如果提供中间投入品的厂商不仅仅是为一个产业服务的厂商(地方话经济),而是为几个产业的厂商服务,那么我们就应该把种类型的集聚经济归在城市化经济的范畴内。比如,类似机场、港口和铁路等交通设施的投入是不可分割的,而且一般情况下都具有外部性,可以为城市的每个产业提供运输服务;而一些投入品供应商在提供商务服务(银行保险房地产、旅店、建筑物维护、印刷运输)和公共服务(公路、货物大宗运输、学校、消防)的过程中,都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成本的大部分都是固定投入,使用量越大,平均使用成本就越低。所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种类也更丰富,对城市内厂商的外部性也越大,经济效率就越高。

  (2)产业集群的外部性。地方化经济中的范围经济关联经济,在城市化经济中已经由企业或行业的产品和生产过程集聚(多样化或纵向一体化)发展到企业集群式的集聚,甚至形成了企业网络。在更广阔的空间中,范围经济使拥有多个行业的企业集团出现了,关联经济使企业纵向一体化不只限于工业企业,而是出现了科工贸一体化等更综合性的一体化形式。企业集聚范围的扩大和深度的扩展,使城市中生产经营的成本更低,增强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灵活性,使企业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和保障这种信任关系的社会制度安排,从而积累社会资本、节省交易费用,使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起来并保持声誉成为可能,使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别是经验得以传播和扩散,激发新思想、新方法的产生和应用。这些,导致了产业和产业地区的簇起状态,在扩展城市规模的同时,提升了城市质量,增强了城市特色。

  (3)交易集聚的外部性。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和人口密度的提高,使得讲求规模效益商贸企业从柜台式零售发展到“超市”、“自助消费”、“体闲屋”;从单店经营发展到连锁经营。前者利用了消费者的购物“外在性”(购物的互补性和替代性),后者则充分利用了营销的外部效果。此外,大规模连锁经营商业企业或有众多分支机构企业集团获得了标准化和简单化的经济性。大规模商业企业在众多分支机构的选择、店铺的空间布置、店面的装修、设备的配置、商品的陈设等方面的标准化、简单化设施,一方面可以使其顾客降低购物过程中的信息搜索费用,并保持相对稳定的顾客群;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标准化、简单化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使企业经过长期摸索得出的成功经验能在众多分支机构中以一种标准化模式推广应用,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如现代市场营销中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ClS)的导入,能通过标准化、简单化的识别标记,和谐的色彩搭配,打动人心的口号与企业宗旨来突出企业整体形象,企业的每个分支机构只要按照统一部署行动,都能从中获益。

  (4)城市劳动力集聚的外部性。大城市人口众多,密度高,一般具有比较多的劳动力储备,可以提供劳动力市场共享服务,这对于城市内产业经营非常有利。从厂商角度来看,可以非常容易地雇佣和解雇员工,企业用工数量富有弹性,劳动市场的工资可以保持相对稳定;从劳动者角度来看,可以有效降低对工作岗位的搜寻成本和流动成本,方便地在产业间实现就业转移。城市劳动力市场保证了城市劳动力的总供给总需求的稳定,这对于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因为各个产业每年的景气程度可能是不同的)十分重要。

  (5)集聚式人力资本形成的外部性与城市的智能性。知识技术、人力集合起来能够产生更大的能量。人才一般多是一技独长,聚众之长就会形成人才聚集优势,形成“合理结构”,而城市能够产生人气集聚的“集聚效应”,从而产生创新:首先,城市中聚集了各种类型的企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可以充分利用城市中人力资本集聚的外部性。城市地区中聚集大量人口,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有各种各样的背景、兴趣爱好和专长,这些不同背景、不同专长、不同观点和不同行业的从业者之间进行交流,有可能通过思想火花形成创新。其次,在一个环境快速变化的动态竞争环境里,信息共享、资源互补、集聚竞争优势,这种安排相对于刚性化与缺乏弹性的垂直一体化安排更有效率,对环境变化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再次,就对于组织及其成员的作用而言,人力资本集聚可以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保证组织持续不断地产生创新成果,可以不断提高个人的技术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为个人发展提供良好机遇和广阔空间。最后,城市让人们沟通更为便捷,一群独立自主又彼此依赖、相互关联的成员集合在一起,利用各自的人力资本要素,进行信息与知识的流动,有利于知识的积累与创新能力的加强。许多非正式渠道的沟通往往能为创新提供具有重大作用的关键信息,克服了正式渠道的时滞性缺陷。

  在社会人力资源的分配过程中存在着“马太效应”,即人才越多的城市越容易吸引人才,人才越少的城市越容易流失人才。拥有较多人才的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或者具有迅速提高的可能性,可以为各类人才的生活和工作提供较为优越的综合环境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从而对人才有较大的吸引力;而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又进一步产生对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人力资本集聚产生的品牌与声望效应具有外部性:①使城市之外的人们对城市产生向往之情,扩大其人力资本集群的影响力,并会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以人为本”的品牌形象,形成良好的VI碑,从而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来城市工作,还减少雇佣专业人才方面的交易成本;②“名人效应”吸引了众多的高素质人才,如在某些领域闻名的企业家管理者、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凭借他们的社会威望及强大的影响力感召力,能为城市招揽各方面人才,进一步扩大其人才优势。城市的这种人才聚集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效应,会不断提高城市劳动力的层次,提升城市的智能性。

相关条目

阅读数: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