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联盟企业

动态联盟企业(Agile Virtual Enterprise, AVE

目录

  • 1 动态联盟企业概述
  • 2 动态联盟企业的特点
  • 3 动态联盟企业的利益分配及模式
  • 4 动态联盟企业信息系统模型构架
  • 5 动态联盟企业运行过程管理模式
  • 6 多视图集成化的动态联盟建模方法

动态联盟企业概述

  AVE中文翻译为「动态联盟企业」或「敏捷虚拟企业」,了解AVE更多的基础知识请参见敏捷虚拟企业

  随着世界统一市场的形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快速响应市场,抓住经营机遇,在竞争中谋求发展,已成为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制造业将从单凭自身的资源设备为主的竞争发展到多企业合作的内外部优势资源集成的生产体系间的竞争。动态联盟企业(Agile Virtual Enterprise, AVE)即是这样一个围绕新产品、新经营机遇为进行产品的经营、开发、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动态建立的虚拟组织机构,它将成为制造业未来企业模式之一。

  动态联盟是由两个以上的组织成员(单位)组成的一种有时限(暂时、非固定化)的相互依赖、信任、合作的组织,以便以最小的投资、最快的反应速度(最短的反应时间)对市场机遇做出反应。其成员以自身的实力和社会信誉通过竞争被核心公司(企业) 吸收加入。为了共同的利益,每个成员只做自己特长的工作,把各成员的成长、知识和信息优势集中起来有效地用于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投资为目标的满足用户需求的共同努力中去。

动态联盟企业的特点

  动态联盟企业除具有一般企业的基本特征,还有一些专门的特点:动态联盟企业通常由盟主企业发动组建,根据机遇产品的资源需求设定企业模型、选择联盟伙伴、确定协作关系,并在企业运作过程中根据需要对协作关系作出调整,其组织过程需要灵活可变的动态性;动态联盟企业是以生产经营过程为主线的企业组织,各成员在这一主线的贯穿下,按照一定的协作规则完成各自环节上的任务,其运作过程强调明确可控的协作性;动态联盟企业的各成员在组织上相对独立,地理上较为分散,但他们之间的协作需要快速畅通的信息传递,其信息系统要满足及时有效的分布性。

动态联盟企业的利益分配及模式

  在动态联盟的组建和运行过程中,面对众多伙伴企业(它们有着不同资源、能力、文化、目标等),如何进行联盟的利益分配,以确保联盟运行的通畅和目标的达成,成为动态联盟组建和运行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利益分配在动态联盟中的重要性

  形成动态联盟的根本原因在于成员企业寻求自身的最大利益。尽管动态联盟有多种不同的组织结构,每种组织结构适应不同的环境,是为了达到不同的具体目的。但究其本质,都是为了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实现经济利益。动态联盟本质上是一种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形成的契约合作关系,利益是各伙伴企业相互合作的基础,正是处于这种有相互利益的愿望,各伙伴才会合作。

  勿容置疑,利益产生的双重效应,既使合作各方产生合作的要求,又会因为利益分配的多少、偏向而影响动态联盟的健康运行。由于加入联盟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预期收益,所以利益分配必为合作各方所关注,利益分配的结果与各成员企业参与联盟的预期利益相比形成各成员企业对参与联盟的价值评价(满意度)。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联盟的运行与联盟的利益分配有直接的关联。一方面,各个联盟成员是否通过联盟实现一定的经济利益,对该利益是否满足或是否因此而受到激励,对于联盟的稳定和有效运行将起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联盟是否有效运行又决定着联盟的利益是否能够顺利实现或在多大程度上得以实现。

  二、动态联盟利益分配要素及原则

  谈到利益分配,必然要确定利益分配的要素问题。所谓利益分配的要素应该是能对利益的产生起贡献作用的因素,如下:

  1)联盟的总收益的大小是联盟利益分配的基础。没有收益就没有利益分配。

  2)合作伙伴所投入的资本。这里的资本包括资金、人力资源、时间以及品牌知名度等等,即既有事物资本也有无形资产等形成的资本。

  3)合作伙伴企业在联盟中所承担的风险。这里的风险包括联盟目标达成的风险、市场的风险以及合作的风险、技术风险等等。

  4)在联盟中各个伙伴企业的工作成效。这里的工作成效可以量化为各成员企业为联盟目标的达成,所付出的有效工作时间(指能对联盟的发展或收益产生影响的有效工作时间)。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影响利益分配的因素,比如伙伴企业之间的关系问题,各企业在联盟中的地位问题等等都会对利益分配问题产生影响。

  动态联盟中各成员参与讨论该如何分享动态联盟的收益时,必然会考虑到一些收益分配原则与方法,如下:

  1)互惠互利原则—— 即分配方案可使每个成员企业的基本利益得到充分保证,否则会影响成员企业合作的积极性,甚至导致合作的失败或分裂。

  2)结构利益最优化原则— —即从实际情况出发,全盘考虑各种因素,合理确定利益分配的最优结构,促进各成员企业能够实现最佳合作协同发展

  3)风险利益相对称原则—— 即在制定分配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成员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大小,对承担风险大的成员企业给予适当的风险补偿,以增强合作的积极性。

  4)个体合理原则—— 即各成员企业参与动态联盟所得到的利益应该大于单独行动所获得利益。

  三、动态联盟企业的利益分配模式

  动态联盟各成员分配利益时,常见的有两种收益分配模式:产出分享模式与固定支付模式。

  1)产出分享模式— —指参与合作的成员按一定的分配比例从合作最终的总收益中分配自己应得的一份收益,这是一种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分配模式。

  2)固定支付模式—— 指一个成员(一般是盟主)根据其他成员承担的任务和风险按事先协商好的酬金给其他成员从合作最终的总收益中支付固定的报酬(可以一次性支付,也可以分次支付),而盟主则享有合作的其余全部剩余,同时也承担全部风险。这种分配模式接近市场交易模式。

  3)混合模式:是前两种模式的结合,盟主既向其他成员支付固定的报酬,同时也从收益中按一定的比例向其支付报酬。

  模式的具体应用视实际的市场机遇的性质、获利把握性、成员企业规模的大小、发展战略经营能力与运作情况和风险态度等因素谈判而决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以}昆合模式比较常见。

  动态联盟分为产品联盟型和知识联盟型。根据其主要特征,不难看出,产出分享模式更适用于知识联盟型企业,而固定支付模式更适用于产品联盟型企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联盟收益的分配问题在动态联盟的组建和运行过程中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促进联盟成员企业的积极性,确保联盟合作的成功,做到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异常重要。在效益兼顾公平原则下,各成员企业要求公平合理的分配联盟所得,是联盟组建的动因所在。

动态联盟企业信息系统模型构架

  动态联盟企业是由盟主企业发动组建的,它根据机遇产品的资源需求负责设定企业模型、选择联盟成员、确定协作关系、动态调整流程等工作,而一般的联盟成员之间没有控制关系,都是以盟主为协调中心接收任务形成协作的,因此本系统模型分为主系统和从属系统两部分,分别由盟主和一般联盟成员使用。主系统由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和盟主成员相关部分组成,从属系统则由各联盟成员相关部分和与外部系统的接口组成。盟主成员利用主系统将生产计划、订单跟踪、文件传阅等定义成各种工作流程,这些工作流启动后主系统将自动控制协调各从属系统的运作,同时盟主成员可随时对各流程进行管理监控修改。主系统对应实际流程中的这三个阶段相应分为过程定义、过程执行、管理监控三个组成部分。一般的联盟成员则负责将生产信息输入约定格式的数据库中,由主系统通过Internet调用本从属系统中成员对象的方法实现信息传递、生产调度、紧急通知等任务。动态联盟企业信息系统模型构架(如下图)及说明如下:

  动态联盟企业信息系统模型构架

  1)过程定义说明

  成员对象描述就是选择适当的成员类生成成员对象,将真实联盟成员的具体信息保存在其中;成员选择则是根据伙伴选择策略平衡动态联盟的各项核心资源,决定联盟成员最优组合并存入联盟成员表(包含成员间相互联系的基本信息,如各从属系统所在主机IP地址等);联系设置包括由用户为一特定工作流程设置一组联系,将联盟成员用有向线段连接起来,选择联系类型,设置各联系参数,并由系统生成该工作流的联系对象参数表;主从系统分离指的是将各成员对象和与之相关的方法库和任务列表从全局方法库和全局任务列表中复制出来集成在一起,配以用户接口、外部接口以及联盟成员表等分别构成若干从属系统交由各联盟成员在本地使用,盟主成员对象和系统主控部分集成为主系统。

  2)过程执行说明

  工作流引擎用来依据预定条件自动判断或人工启动某一工作流,创建该工作流实例;工作流日志记录负责记录每个工作流的执行过程及返回的状态参数,存入工作流日志;自动例外处理则提供一些标准程序对工作流程中的例外自动进行处理。

  3)管理监控说明

  工作流监测是指允许有权限的用户查看相关工作流运行情况并提供一些辅助分析工具进行工作流执行情况的分析;工作流修改包括用户对联盟成员的调整(由系统修改联盟成员表、成员对象、成员权限表),工作流过程和控制的调整(由系统修改联系对象参数表),工作流任务项调整(由系统查询任务列表,修改全局任务处理方法库);由于修改工作流的任何环节或系统运行后在过程定义工具中定义新的工作流,其改变都只体现在主系统中,这时由从属系统版本控制通知与变更工作流有关的从属系统下载复制新版本系统。

动态联盟企业运行过程管理模式

  动态联盟企业的概念是随着全球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因此他离不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持。现有的企业方法论或体系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企业内的系统集成,而对动态联盟企业的研究尚未形成较完备的方法体系,而且计算机支持工具的研究也不够充分L1j。通过研究分析,将这一构筑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基础之上的动态联盟企业的运行过程通过基于分布式的一组项目来进行描述,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项目管理技术的动态联盟企业的运行管理模式,并对其实现技术进行了研究。

  一、动态联盟企业的组织模型及特点分析

  在由计算机互联网支持的分布式计算环境下,动态联盟企业能将时空上分散但能力和资源互补的常规组织(或个人)高效地组合起来,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对挑战性机遇的快速应变能力,且不必改变他们原有的工作环境,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尤其在制造业,动态联盟企业和跨职能项目工作组已成为21世纪新一代制造业的核心概念。

  (1)动态联盟企业的组织模型

  我们知道,传统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是一种按照基于功能的递阶式组织控制结构,即企业被划分为若干层次,每一层次又被划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在这种组织结构下,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是一种严格按职能部门,由上而下的纵向管理执行模式,当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又由下向上层层反馈,因此基于这种组织的运行管理模式权力过于集中,在当今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缺乏灵活性。另一方面,各个职能部门由于相互分隔,每个部门又只能依赖本部门的领域知识来制定相关的决策方案,容易因知识的片面性而忽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些重大关键因素,从而有可能对企业的经营过程和产品质量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动态联盟是在全球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形成的一种跨企业的动态组织,他是由多个相互独立的企业为某一目标临时组建的一种全新企业组织形式。这种形式的企业组织不是多个企业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对每个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使该组织由传统科层制的“机械组织” 向自我管理的“有机组织”转变,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和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所以他的运行过程管理方式不同于传统企业的运行过程管理,这就给动态联盟企业的运行管理带来了许多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也必然要求企业在管理技术上有所创新以适应这一变化。为了充分发挥动态联盟企业的资源整合优势,如先进的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快速响应市场的应变能力、降低市场风险、共享全球资源等,动态联盟企业的运行管理机制必须要克服企业间在组织形式、企业文化、基础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所带来的管理障碍,实现建立在以产品信息模型为基础的跨平台管理模式。

  动态联盟企业是为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而组建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他强调在地域上的全球化,时空上的敏捷化,业务流程的重构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的需要,这就要求动态联盟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运行管理模式必须是柔性和可变的。由此可见,动态联盟企业的组织单元应是基于并行工程思想的集成产品开发小组(IPT),并借助于分布式项目管理系统(DPMS)思想构建动态联盟企业的运行管理模式,使企业的经营过程一开始就按科学的项目规划进行管理,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构成动态联盟企业的组织形式是由一个盟主企业和多个伙伴企业通过网络,以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为核心的集成产品开发小组,即企业成员按照动态联盟的实施目标,通过自身资源、组织和业务的重组,以 IPT的形式参与动态联盟企业的运行过程,这些IPT借助于计算机网络、通信及各种应用工具,通过DPMS有机地串联成一个动态联盟企业的组织框架,在DPMS环境及其支撑工具的支持下,各个IPT可并行、有序、高效、协调地开展工作。这些lET能适应动态联盟企业快速重组、重构和解体的需要,即具有很高的敏捷性,满足不同项目由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不同功能部门的人员参加的要求。

  (2)动态联盟企业的特点分析

  作为制造企业,动态联盟企业除了应具有一般企业的基本功能(如企业功能与过程、企业组织、企业资源与企业信息等)外,以lET 形式所构建的动态联盟企业的运行模式还具有如下特点。

  1)分布性。动态联盟企业各成员在地理上较为分散,他们之间的协作需要快速畅通的信息传递,即其信息系统要满足及时有效的分布性要求。

  2)灵活性。动态联盟企业通常由盟主企业根据市场机遇、产品的资源需求发起组建,他从组建到解体完全取决于市场机遇的到来与消失,并且企业内所设IPT的规模和大小是根据市场所需的产品而定,因此他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

  3)动态性。考虑到在选择合作伙伴、确定协作关系,并在企业运行过程中经常会根据需要对协作关系作出相应的调整,同时在产品生命的不同周期会调用不同的IPr。所以动态联盟企业中IPT的相关职能和人员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是动态变化的。

  4)敏捷性。市场和竞争对象的不断变化要求动态联盟企业具有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就体现在组成动态联盟企业时各成员企业所具有的敏捷性,这种敏捷性就是企业通过自身业务和资源重构而获取的,在这里具体表现在参与和组建IET 的速度和能力的大小上。而 lET 由于在组建、运行、控制及解体等方面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动态性,必然使得这些IPT具有很高的敏捷性。

  5)并行性。lET 内的成员是由不同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所组成的,他们在小组之间是通过产品信息的预发布实现并行工作的,在小组中又是由掌握多学科领域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并行工程的思想协同完成产品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工作。

  6)可控性。动态联盟企业是以生产经营过程为主线的企业组织,各个lET 在这一主线的贯穿下,按照一定的协作规则完成各自环节上的任务。鉴于动态联盟企业的运行方式是让其成员在保持相对独立性的同时协作完成其联合项目,因此其运行过程强调明确的可控性。

  7)临时性。动态联盟企业是面向某一机遇产品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所以他也具有明确的生命周期,即该企业具有临时性或一次性的特点。在该生命周期内,成员企业之间是一种伙伴合作关系,在该生命周期外,各企业又是竞争对手,所以在动态联盟企业内对非共享信息需要加强安全和保密等措施。

  二、动态联盟企业运行过程管理技术及其实现

  为了支持具有上述组织结构模式的动态联盟企业的正常运行,现提出一个基于web技术的分布式项目管理系统用以支持动态联盟企业的过程管理。基于Web的分布式项目管理系统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工具,不但可以通过该分布式项目管理系统平台和产品特征对动态联盟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管理,改变由原来需要经过多个部门进行管理和执行的信息流程为一个1Prr来完成,以消除由此产生的失误、延时和返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而且还可以在计划、调度、控制等方面引入项目管理已有的定量分析和仿真方法,使企业的运行过程建立在科学的管理技术基础之上。

  (1)企业业务过程与项目任务之间的信息映射动态联盟企业中的业务过程可根据业务流程性质和项目管理技术的要求分解成多个不同的具体项目,这些项目又可根据动态联盟企业运行管理的需要在不同层次和任务粒度上进行再分解,从而在一个动态联盟企业中形成多项目、多任务的层次管理模式。各个项目依据各自所定义的目标和进度组织实施,而多项目间的相互关系则可由企业流程通过产品信息模型和企业资源视图进行映射得到,具体表示如图2所示。

  企业的业务过程是由一系列相关活动(Action)所组 成的,而过程概念的核心是活动以及活动之问的时序和逻辑关系。为了完成某一活动,需要在这一时序和逻辑序列中,通过资源和时间的消耗生成所需产品模型信息。因此过程可用如下八元组来表示,即:

  Process = NA,TA,CA,RA,WA,SA,IA,OA

  式中:NA为构成过程的活动名称;TA为活动所消耗的时间;CA为活动间的约束关系;RA为活动所需资源集合;WA为作用在活动上的操作集合;SA为活动的状态;IA为活动的输入信息;OA为活动结束时产生的输出结果。

  而项目是由一系列任务(Task)组成,项目管理的核 心就是对任务间进行工期、资源及相互间关系的描述,他 同样也可用一个八元组来表示:

  Process = NT,TT,CT,RT,WT,ST,IT,OT

  式中:NT为构成项目的任务名称;TT为完成任务所需工期;CT为任务间的规则集;RT为完成任务所需资源;WT为作用在任务上的操作集合;ST为任务所处状态;IT为任务执行所需的输入信息;OT为任务完成时所提交的输出结果。

  由上述分析可知,Process和Project所描述的对象之 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即可通过产品信息模型和企业资源 视图M 进行下式转换

  Processes= M (Proiects)

  由此可见,通过对动态联盟企业基于产品信息特征、 企业资源分布视图的分析和企业过程的重组,可导出动态 联盟企业业务过程与项目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反之,通 过应用成熟的项目管理技术可对动态联盟企业经营过程中 的计划安排、资源分配和运行控制进行有效管理。

  (2)动态联盟企业运行过程管理模型

  通过上述分析,动态联盟企业中的业务过程可以映射 为一组分布式项目,而每个项目又可根据管理、操作和控 制的需要在一定粒度上进行任务分解。任务作为项目的基本操作和控制单元,他是由相关群体组织在特定的期限内,根据给定的输入和资源,施以某些操作,产生特定输出的过程,如图3所示。

  其中活动是任务的具体操作,活动的进行引起任务状态的变迁,同时他必须依赖于一定的资源,并受相应规则的约束控制;组织是任务活动的直接操作者,对应着担任某种角色的群体或人员;资源是任务起动和执行的必要条件;控制可映射为业务规则,是任务执行中受到的一系列约束条件,只有在满足条件的基础上,任务才能接受相应的操作,任务控制要素通过反映企业业务规则来实施,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动态联盟企业运行和管理等的相关特性;输入倩出是任务接受操作时所需和所产生的与产品信息相关的数据流,他包括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

  在对动态联盟企业的运行过程进行管理前,一个详细、合理和可行的计划是保证过程管理成功的关键。通过对动态联盟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组织、资源、任务等内容的分析,现采用网络计划法(PERT/CPM)建立过程管理模型,他是由节点、箭线和流3个要素构成,其中节点表示各项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箭线为组成项目流程的各项独立的任务,流表示为完成各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费用、组织及资源等参数。

  根据动态联盟企业运行管理的特点,动态联盟企业的运行过程管理可划分为3个层次:即决策管理层、计划与优化层、调度与监控层。

  1)决策管理。他是围绕动态联盟企业经营目标而进行的决策管理工作,包括市场调研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供销、财务、综合管理等。组建动态联盟企业的直接动力来自市场机遇,而动态联盟企业的实施目标和方案会因环境、成员企业、产品等不同而不同,因此需要对动态联盟企业的实施目标和方案进行决策支持,通过分布式项目决策支持模块重点对动态联盟企业的组建、企业之间的资金流和业务过程进度实施决策管理。

  2)计划与优化。计划与优化是对动态联盟企业的一种静态和动态分析。计划是对项目的静态分析,他包括对项目依据产品结构、资源分布状况进行定义、分解,并规划任务执行的时间表(如开始时间、完工时间、工期、优先级等),同时对任务预分配资源(包括人员、设备、资金等)。而优化则是对项目进行的动态分析,他是围绕上述计划,应用优化算法对时间/成本进行仿真运行,分析瓶颈资源,调整任务模型,并删除一切不增值的环节。文中采用网络计划技术对项目进行建模和分析,通过对所定义的项目、任务模型的结构分析,以保证所定义的模型符合网络计划法建模规则,并运用计划评审技术关键路径法 (PERT/CPM)找出一组成本最低、工期最短的企业经营方案。经过上述项目的计划与优化,得到一个以任务进度即Gantt图为主视图,产品结构信息、资源、组织人员等为辅助视图的一个动态联盟企业运行过程管理的多视图,这为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管理支持工具。

  3)调度与监控。调度与监控是对动态联盟企业运行过程进行的操作与控制。调度就是对任务进行资源、人员、任务状态等的一系列操作。而监控就是对任务的执行过程进行时间、成本、质量等的监测与控制,使其按预定的目标向前推进。在动态联盟企业内,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往往会影响动态联盟企业日常工作进程,如资源的短缺、成员的流动、市场的变化及产品结构的调整等。因此对任务、组织、产品、资源、时间的调度和监控是动态联盟企业运行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同时由于动态联盟企业内成员企业的相对独立性、分布性、异构性等特点,因此强调动态联盟企业运行过程的可控性尤其重要。通过在项目管理系统中引入里程碑(Milestone)对动态联盟企业的运行过程进行有效监控,以保证动态联盟企业具有足够的市场响应速度和市场竞争优势。

  (3)动态联盟企业运行过程管理的实现技术该系统借助于Intemet/lntranet/Extranet网络平台,通过Web、Email、Ftp等技术实现动态联盟企业运行过程的管理,具体实现技术如图4所示。

  客户应用端是用户与应用系统交互的人机接口,完成项目的输入输出等操作功能。在该系统中,对于项目组的每个用户设置了不同的密码和账号,系统根据不同的账号为项目组中不同角色设置不同的权限,项目经理具有最高权限。其他组员的权限由项目经理设定。并可进行动态修改,以适应虚拟企业动态运行管理的需要。

  中间层服务器是整个应用的核心部分,他由web、E-mail、Ftp等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组成。在该中间层集中了分布式项目管理系统的所有应用逻辑,利用VB开发语言,对DPMS的各个功能模块设计成标准的ActiveX应用控件,然后通过调用嵌入到HTML页面,使用户通过浏览器能很方便地下载DPMS应用控件,从而完成对DPMS的操作和应用。

  现通过ASP (ActiveServer Pages)技术在web服务器与应用系统数据库服务器之间建立连接服务。采用ASP技术是因为在开发web服务器端的应用程序具有编写容易、无需手动编译、面向对象、与HTML和Script语言完美结合,并且与数据库的连接编程简单,易实现等优点。由于该系统主要是建立在web环境下,因此对客户端的要求十分简单。客户机只需支持web浏览器,用户操作界面通过web服务器获取,他由一组支持动态联盟企业间信息交换,且具有统一模式的各个窗口组成,以支持动态联盟企业正常运行管理的需要。动态联盟企业中各IPT成员通过客户端共享产品设计、开发、制造、销售等信息,并根据各自在动态联盟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完成对企业中的信息、物流的加工和传递,参与企业的经营过程。

  三、结束语

  在对动态联盟企业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项目管理系统的动态联盟企业运行过程的管理模式。通过web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动态联盟企业运行过程管理所特有的分布性、跨异构平台、动态管理的特殊需求。系统中由于引入项目管理的成熟技术,从而实现了企业运行管理的优化和控制。同时在该系统中,将具体的应用逻辑和抽象的过程逻辑分离开来,从而只要在系统中修改任务模型,而不需修改具体实现功能就可改变项目流程,以适应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动态联盟企业过程管理的需要。

多视图集成化的动态联盟建模方法

  一、动态联盟企业概念模型

  动态联盟企业模型是以形式化或信息化的形式对AVE进行的抽象化描述,是分析、仿真、优化AVE企业功能、过程、活动和行为的基础。我们在分析动态联盟企业特点、组织形态及其建立过程基础上,鉴于多视图建模的重点突出性和面向对象方法的信息完全性的特点,结合面向对象技术和多视图企业建模方法,提出动态联盟企业的概念模型如图5所示。

  首先,VEM模型通过五类对象刻画动态联盟,它们是过程类对象(过程、活动、项目、操作、任务等)、组织类对象(动态联盟项目组VG、企业项目组 Team、企业基本组织单元BOU等对象)、资源类对象(技术、资金、设备、人员、物料)和信息类对象。这五类对象通过相互发送消息协同工作,构成了面向对象动态联盟企业模型的基本对象类结构。

  其次,为了方便模型的描述,根据对象之间的关系,整个模型分为四个视图。工作流视图利用项目、任务、过程和活动对象从事务处理角度对AVE过程进行建模。主要描述过程/活动、过程/活动之间信息和物流的传递关系;过程/活动间的顺序、并发与合并等。由于过程对象是连接其他各对象的纽带,因此工作流视图是整个VEM的核心;组织视图是从组织方面对AVE建模,主要描述AVE组织形式、权限、职责、组织单元之间的关联以及伙伴企业组织参与的状况;物理视图 (资源视图)用来描述企业的资源布局、配置以及物流等。反应企业中静态资源和流动资源的状况。一般而言,企业资源可以分为五类、物料、资金、生产设施、技术和人员;信息视图用于描述企业内的信息实体及信息实体之间的联系。

  VEM各视图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工作流视图的过程对象具有输入、输出、支撑、控制/约束以及执行者等要素。其中,过程的输入可以是物理视图的物料、资金、技术等;输出可以是物理视图的资金、物料、技术、设备以及信息视图的文档、报表等;支撑主要是物理视图技术、人员和生产设施;控制/控制则主要是信息视图中的计划、命令;执行者可以是组织视图描述的某一组织。组织视图的企业组织又是由物理视图的资源组成的,即企业的基本组织单元(BOU)是由物理视图中不同人员、不同设备,同时带有一定技术组成的企业资源可重组的基本单位。

  图5 动态联盟企业概念模型

  在这四个视图中工作流视图是控制协调其他视图的关键。在建立工作流视图的过程中便可逐步引入其他视图的构成对象,建立完整的AVE的AVE企业模型。可以说,VEM模型克服了划分视图所引起的信息割裂,利用对象之间的联系很好的解决了视图之间的关联问题,真正做到整个模型的集成。

  此外,VEM容现实企业与虚拟企业于一体,体现了动态联盟多企业集成的分布式特点。动态联盟是由多企业基于公共网络环境通过合作建立起来的,各伙伴企业既有自己的独立性,又要遵循动态联盟的统一指挥。因此,对伙伴企业,需要建立动态联盟所要求的伙伴企业模型。这时的伙伴企业模型是各伙伴企业的局部模型,描述的是伙伴企业参与或可能参与动态联盟的部分。各伙伴企业通过合作形成的动态联盟具有不同于伙伴企业的运行模式,它所涉及的是多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协调、控制及约束关系,即图中Internet上方描述的动态联盟的全局模型。因此可以说,动态联盟企业模型VEM是由一个全局模型加上若干局部模型构成的。由于局部模型是伙伴企业提供的且在动态联盟建立阶段(甚至运行阶段)是不稳定的,因为在选择不同合作伙伴来承担任务时,不同合作伙伴企业所带来的模型的结构和性能一般是不同的。VEM采用面向对象技术,面向对象技术的封装性继承性等特点,使得局部模型和全局模型很好的相互结合并保持模型的完整一致性。

  二、动态联盟企业模型化方法

  1)动态联盟企业模型化框架

  为了帮助用户完成动态联盟的企业建模工作,需要有模型化框架来指导。模型化框架是用于指导人们准确、全面完成企业建模各种任务的建模指南,它应指出模型建立需要考虑的各方面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根据动态联盟模型及建立过程,图2所示为VEM模型的建模框架。

  图6左侧的圆柱就代表了VEM的建模框架。切面被分割为四份,分别表示VEM的四个视图。圆柱纵向分为内柱和外柱,外柱表示动态联盟各伙伴企业的四个视图的描述,内柱则表示最终动态联盟的模型描述部分。整个圆柱横向切割成六个圆柱片,对应动态联盟建立过程,表示模型建立的不同层次。右侧的圆柱透视图清楚地表示了整个模型的建立过程。

  图6 VEM模型的建模框架

  VEM模型的建立分为需求分析层、设计说明层和实施描述层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支持用户不同的建模需求,提供由粗到细的不同程度的建模描述。

  (1)需求分析层:用来描述针对一个机遇产品实现的关键环节。包括了用VEM的各个视图表示的关键经营内容(关键过程、主要参与企业组织、相关信息描述等)。

  (2)设计说明层:在需求定义层建模的基础上,从描述的完备性和抽象层次上进行更深入的建模。结合动态联盟的建立过程,又可分为产品过程设计、合作方式设计、项目设计和组织设计四个子步骤,它们是以螺旋形式的循环设计方式进行工作的。

  (3)实施描述层:实施描述建模层描述最详细的企业的内容。在设计说明建模层对各视图定义的基础上,描述到企业的最基本单位。最后输出的各视图的实施描述报告作为指导实施的文件,包括三个系统的实施描述——信息系统、物理系统和组织系统。除此而外还有说明这三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工作流的实施描述。模型化后的输出既要给出AVE本身所要求输出的信息,又要给出各伙伴企业参与AVE部分所要求的信息。

  VEM模型化框架强调的是伙伴企业和动态联盟企业互相协作设计,是多企业经过反复交流与协商完成的,强调以工作流设计为核心,进而引出物理、信息和组织视图的设计。强调由粗至精的细画过程,使AVE模型逐步深入。

  2)动态联盟企业模型描述方法

  建模方法是一整套用来描述和建立各种企业模型的方法。在充分考虑AVE特点基础上,我们将VEM中各视图描述方法归纳如表1。

            

  三、动态联盟企业建模工具系统MOTAVE

  为进一步支持动态联盟的建模工作,在考虑了AVE企业模型和建模框架需求前提下,我们设计并开发实现了计算机支持的AVE模型化工具系统MOTAVE(MOdeling Toolkits for Agile Virtual Enterprise)的原型系统。该系统的功能结构如图7所示。该工具系统以模型描述工具为核心,辅以其他工具的集成工具箱,共同支持AVE生命周期中所有描述工作。

  图7 计算机支持的AVE模型化工具系统MOTAVE的功能结构

  基于AVE企业模型、建模框架和建模方法,MOTAVE系统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具有可重用性、可扩充性和易维护性特点。此外,MOTAVE系统支持图形化用户描述、多层次的多视图建模需求、多用户协同式工作、伙伴企业模型的嵌入和对象的一致性检查、并提供针对不同性质企业的半通用参考模型库及仿真和决策支持接口。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基于Windows 95平台,使用Visual C++5.0编程语言,基本实现了原型系统,并正在进一步测试和调试。

  四、结束语

  动态联盟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性使其建立更为复杂,VEM是AVE建立运行的根本保障。本文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和多视图建模方法,提出了一套动态联盟企业模型化方法体系。包括动态联盟企业模型、建模框架、模型化方法及相应工具系统。该模型既反应了动态联盟企业模型的特点,又保护良好的模型完整一致性,为动态联盟企业组织管理问题提供了从理论到操作的支持。

阅读数: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