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目录

  • 1 什么是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 2 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目的[1]
  • 3 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原则[1]
  • 4 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标准[2]
  • 5 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方法[3]
  • 6 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意义[2]
  • 7 参考文献

什么是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是指采用适当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环节、各因素的经济效益指标进行综合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总体状况所作的评价。

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目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规经济效范,国家对国有企业管理已由直接管理与控制向间接管理和宏观调控转化,企业已不再是政府机构的附属物,而逐渐成为市场的主体。企业要面向市场,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开展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对于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对于国家政府健全宏观经济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有以下主要目的:

  (1)以内部审计为主体,对企业进行自我解剖分析,改善经营管理,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要面对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面对市场就要研究市场,适应市场。为此,企业就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其生产经营的品种是否符合市场的需要企业的经营决策经营管理是否适应市场的变化,企业的经营服务是否适应顾客的需要。对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就是从企业经济效益的现状和发展后劲上解剖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直接目的在于:

  ①描述企业经营工作的状况,横向比较企业经济效益的水平和差距;

  ②深入研究企业经济效益差距存在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缩小和减少差距;

  ③将评价结果作为企业诊断的起点,把评价与诊断结合起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以国家审计机关为主体,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以实现国家对企业的间接管理和宏观控制,是国家审计监督微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

  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从主体上可以分为企业自行评价(内部审计为主体)、国家评价和社会评价三种。国家评价的主体主要有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监管部门,包括国家审计机关。从评价的功能来看,一般认为有判断功能、预测功能和导向功能,国家审计机关所进行的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更侧重于导向功能。

  (3)以社会中介组织为主体,接受有关单位或个人的委托,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提供诊断服务,其目的是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降低经济活动运行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应当通过建立综合的指标体系,对影响企业绩效水平的各种因素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和综合评判。

  (2)客观性原则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应当充分体现市场竞争环境特征,依据统一测算的、同一期间的国内行业标准或者国际行业标准,客观公正地评判企业经营成果及管理状况。

  (3)效益性原则。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应当以考察投资回报水平为重点,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基本方法,真实反映企业资产运营效率和资本保值增值水平。

  (4)发展性原则。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应当在综合反映企业年度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企业年度之间的增长状况及发展水平科学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

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标准

  综合评价企业效益,首先要建立一定的评价标准。经济效益评价标准是用来分析、比较和评价经济效益指标合理程度的尺度。评价经济效益的标准一般有以下四种。

  (一)计划标准

  计划标准是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标准。参照企业的历史和同行业状况,确定经济效益的计划指标,把某项效益指标实际达到的水平与计划标准进行对比,可以表明该项效益达到计划目标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二)历史标准

  历史标准是以企业历史上最好水平或企业前一期水平为标准。将企业某项效益指标的实际水平与历史标准进行纵向对比,可以反映经济效益的动态变化,为进一步挖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提供依据。

  (三)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是以国内同行业企业已达到的先进水平作为评价经济效益的尺度。把企业实际水平与行业标准相比,可以反映企业经济效益与同行先进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有利于促进企业为赶超同行业先进水平而努力。

  (四)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是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经济政策的要求和各地区、各部门情况制定的标准。评价企业经济效益以国家标准为尺度,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比性和更大的一致性。

  当然,经济效益的评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标准也是逐渐提高的。

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方法

  对于企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在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后,还要确定评价对比标准、权数问题和综合评价方法

  (一)评价基准

  评价基准主要是对评价指标确定对比的基本标准,常用的评价基准有四种。

  1.动态基准,是以本企业某一时期评价指标的实际值作为对比基数,用本期的实际值与之比较,用以反映企业经营变化。

  2.行业基准,是以同行业评价指标的平均水平(或先进水平)作为对比基数,用本企业的实际值与之比较,用以反映本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与差距。

  3.国家基准,是以全国评价指标的平均水平(或最优水平)作为对比基准,用本企业的实际值与之比较,用以反映本企业在全国所处的地位和差距。

  4.国际基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较,用以反映本企业的差距。

  (二)权数的确定

  评价指标的权数,是指权衡各项评价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和重要程度的数值。赋予每个指标不同的权数,用以体现它们对企业总体经济效益的形成所起的不同作用。

  1.专家经验评定法。企业邀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专家,采取开讨论会的形式,在深入分析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上,共同研究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数。

  2.德尔菲法,也叫专家咨询法。这是依靠专家确定权数的另一种方法。它与专家经验评定法的不同之处在于,这种方法采取函询调查,由专家对所函询的问题独立判断,然后将他们的意见综合、整理归纳;匿名反馈给各个专家,再次征求意见;然后再加以综合、整理、反馈。循环往复多次,最后得到比较一致的权数。

  3.层次分析法它是系统工程中对非定量事件做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方法,也是人们对主观判断做出客观描述的一种有效方法。层次分析法,首先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形成一个多层次分析结构模型,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人们的判断以决定其权数。

  (三)综合评价的方法
  1.打分法

  基本步骤:

  (1)将各项指标的实际值与基准值(或标准值)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凡是实际值好于基准值的计100分,凡是实际值与基准值持平的计50分,凡是实际值劣于基准值的计0分。

  (2)计算各类指标的平均得分。   

某类指标平均得分=

∑(指标得分×该指标在类中的权数)
100

  (3)计算企业在本期的总得分。   

企业总得分=

∑(某类指标平均得分×该类权数)
100

  (4)将企业的总得分,按得分多少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借以确定企业名次。

  (5)将企业各个时期得分,绘制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得分变化图,纵坐标是得分值,横坐标为时期,图中划一与横坐标平行的50分线,将各类指标得分与企业总得分分别用不同颜色的曲线画入图中。

  用图来观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情况,一方面注意各条曲线的走向,用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向好的方向变化,还是越来越差;另一方面要注意与50分线的距离。50分线是本期实际值与基准值持平的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凡是各条曲线的坐标点在50分线以上,说明本期的实际值优于基准值,距离越大,优的程度越高;凡是各条曲线的坐标点在50分线以下,说明本期的实际值劣于基准值,距离越大,说明越劣于基准值。

  2.功效系法

  功效系法是系统工程和运筹学多目标规划中使用的一种方法。基本步骤:

  (1)确定每项指标的满意值与不满意值(不允许值),即最优企业水平和最差企业水平;

  (2)将每项指标的满意值(上限)与不满意值(下限)的差额作分母,该项指标的实际值与不满意值的差额作分子,并将每项指标的功效系数转为相应的得分数作为该项指标的评价值,某项指标功效系数得分数=×40+60

  (3)将各项指标的功效系数得分数,用该指标权数进行加权平均,求得各类指标的功效系数综合得分数和企业总评价指标的功效系数总得分数。

  (4)按照各个企业总评价指标的功效系数总得分数,从大到小依次排队,确定各个企业的名次。

  3.平衡计分卡法

  平衡计分卡体系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学习和创新四个方面考察企业。

  

  (1)财务角度。财务指标显示了企业的战略及其执行是否有助于利润的增加。典型的财务指标有营业增长率资本报酬率现金流量经济增加值等。

  (2)顾客角度。顾客所关心的事情有四类:时间、质量、性能和服务成本。平衡记分卡要求企业管理层把自己为顾客服务承诺转化为具体的测评指标,这些指标应能真正反映与顾客有关的因素。典型的指标包括顾客满意程度、顾客保持程度、新顾客的获得、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占有率等。

  (3)内部业务角度。战略管理以顾客为导向,优异的顾客绩效与组织研发、生产、售后服务密不可分,企业管理层必须从内部价值链分析人手,对企业内部进行考察。典型的指标包括影响新产品引入、周转期、质量、雇员技能和生产率的各种因素。

  (4)学习和创新角度。企业创新、提高和学习的能力是与企业的价值直接相连的。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发新产品,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并提高经营效率,企业才能占领新的市场空间,增加收入和利润,才能不断壮大发展,从而最终增加股东价值。典型的指标有开发新产品所需时间、新产品的销售比重、研发新产品所需的技术、人员投入比重等。

  平衡记分卡体系通过因果关系链把任务和决策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和指标,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进行有机地结合,而这些转化与结合的关键就是战略与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平衡计分卡就像一个活的组织,其中的各个指标相互联系,相互牵制,又具有极强的灵活性;而在此之前的评价指标则更像是“散落的零件”,未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平衡计分卡为代表现阶段的业绩评价体系已经跳出了财务核算的范围,而是站在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评价企业效益,它覆盖了采购、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系统企业文化等等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是一个综合的效益评价体系。

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意义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复杂多样的,反映企业投入与产出的指标又有许多种。相应地,要全面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水平,必须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设置一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体系。然而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是从不同侧面反映经济效益的,各项指标的性质不同,计算方法和计算单位也不一样,反映经济效益变动的方向和程度也不一致。为了对企业经济效益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必须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就是在考察和计算出的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各指标数值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方法,进一步对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作出全面、综合的评价。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对企业经济效益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便于各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不同时期经济效益水平的比较;它可以促进企业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发现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建议和措施。

参考文献

  1. 1.0 1.1 杜建菊,王德礼著.经济效益审计.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12.
  2. 2.0 2.1 马树才,袁国敏编著.现代企业管理统计实务.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01.
  3. 李竹荣,董克柱,金雪涛等著.中国传媒产业效益评价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
  
阅读数: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