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外投资

企业对外投资(Enterprise Foreign Investment)

目录

  • 1 什么是企业对外投资
  • 2 企业对外投资的分类
  • 3 企业对外投资的目的
  • 4 企业对外投资的意义
  • 5 企业对外投资决策应考虑的因素
  • 6 企业对外投资发展的四个阶段
  • 7 日本企业发展对外投资的经验

什么是企业对外投资

  企业对外投资是相对于对内投资而言。所谓企业对外投资就是企业在其本身经营的主要业务以外,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方式,或者以购买股票债券有价证券方式向境内外的其他单位进行投资,以期在未来获得投资收益的经济行为。对外投资是相对于对内投资而言的,企业对外投资收益是企业总收益的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特别是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的条件下,企业对外投资已成为企业财务活动的重要内容。

企业对外投资的分类

  1.按对外投资形成的企业拥有权益不同分类,分为股权投资债权投资

  股权投资形成被投资企业的资本金,而投资企业则拥有被投资企业的股权。如购买上市公司股票兼并投资联营投资

  债权投资形成被投资单位的负债,而投资企业是被投资单位的债权人。包括购买各种债券租赁投资。债权投资与对外股权投资相比,具有投资权利小、风险小等特点。

  2.对外投资投资方式不同,分为实物投资证券投资

  实物投资直接投资的一种,是指直接用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投入其他单位,并直接形成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为从事某种生产经营活动创造必要条件。它具有与生产经营紧密联系、投资回收期较长、投资变现速度慢、流动性差等特点。实物投资包括联营投资兼并投资等。

  证券投资间接投资的一种,是指用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购买或折价取得其他单位有价证券(如股票债券等)的对外投资。这些有价证券按其性质分为三类:

  一是债券性证券,包括国库券、金融债券和其他公司债券

  二是权益性证券,即表明企业拥有证券发行公司的所有权,如其他公司发行的普通股股票;

  三是混合性证券,优先股股票是介与普通股股票和债券之间的一种混合性有价证券

  3.按对外投资投出资金的回收期限分为短期投资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是指购进不准备随时变现、持有时间在1年以上的有价证券,以及超过1年的其他对外投资。

  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短期投资的目的是利用生产经营暂时闲置不用的资金谋求收益,投资购入的有价证券通常是证券市场上交易活跃、容易脱手的证券。


企业对外投资的目的

  企业对外投资的目的,一般有以下几种:

(1)资金调度的需要;
(2)企业扩张的需要;
(3)满足特定用途的需要;
(4)企业战略转型的需要。

企业对外投资的意义

  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

  (1)对外投资有利于企业闲置的资金(资产)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通过对外投资,可以在企业外部尤其是在外地或外国开发资源、材料来源,保证企业能源、材料来源成本低廉、供应稳定,较好地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某些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

  (3)通过对外投资,可以开辟企业新的产品市场,扩大销售规模。

  (4)通过合资、联营,便于从国内外其他单位直接获取先进技术,快速提高企业的技术档次。

  (5)利用控股投资方式,可以使企业以较少的资金实现企业扩张的目的。

  (6)对外投资是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途径。在对外投资的可行性调研、合资联营谈判、投资项目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和有利条件,及时捕捉对企业有用的各种信息。

企业对外投资决策应考虑的因素

  研究对外投资决策,要周密地研究影响对外投资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一)对外投资的盈利与增值水平。对外投资的收益与增值提高超过对内投资的收益、增值水平是进行对外投资的先决条件

  (二)对外投资风险。对外投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对外投资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说不能获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可能性。投资风险加大会破坏投资收益的安全性,因此,投资的风险又可称为投资的安全性。诱发对外投资风险的因素很多,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自然的和企业自身的各种因素往往结合在一起共同对投资收益发生影响。对外投资的风险主要有利率风险物价风险市场风险外汇风险决策风险等五种。

  (三)对外投资成本。对外投资成本是从分析、决策对外投资开始到收回全部投资整个过程的全部开支。包括:

  (1)前期费用,指从提出投资项目开始进行的可行性分析费用,到作出抉择期间发生的调查费用、评估费用、准备费用等;

  (2)实际投资额,即用于投资的资金,如联营投资额、股票债券的购买价格;

  (3)资金成本,筹措对外投资所需资金而开支的筹资成本,如筹资手续费、利息股利等;

  (4)投资回收费用。

  对外投资的盈利和回收额必须大于投资成本。

  (四)投资管理和经营控制能力。通过投资获得其他企业的一部分或全部的经营控制权,以服务于企业的其他经营目标,是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应该考虑用多大的投资额才能拥有必要的经营控制权;取得控制权后,如何实现其权利等问题。

  (五)筹资能力。对外投资决策要求企业能够及时、足额、低成本地筹集到所需资金。

  (六)对外投资的流动性。其要求对外投资的资金能够以合理的价格、较快的速度转换为货币资金。为此,必须合理安排对外投资的结构。一般来说,短期投资的流动性高于长期投资的流动性;证券投资的流动性高于非证券投资的流动性。

  (七)对外投资环境。对外投资不能脱离一定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是指企业内外影响企业投资活动的条件总和。有的属于内部条件,是能被企业控制的;有的属于外部条件,是企业不可控的。一个良好的企业投资环境,应当有比较多的投资机会,比较健全的投资管理体制,完善的资金市场。

  在上述对外投资决策应考虑的因素中,实际上涉及到对外投资管理应遵循的原则。这就是:收益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这三个原则往往是不可兼得的,进行对外投资决策,要从投资目的出发,从中找出三者最佳的结合方式。

企业对外投资发展的四个阶段

‌  邓宁将对外投资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本国几乎没有所有权优势,也没有内部化优势,外国的区位优势又不能加以利用

  (2)外国投资开始流入,可能会有少数国家的少量投资,其目的在于取得先进技术或“购买”进入本地市场的权力,净外国投资额逐渐增长

  (3)外国投资和对外投资都在增长,但外国投资净额开始下降

  (4)直接投资净输出阶段

日本企业发展对外投资的经验

  日本发展对外投资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必须根据经济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对外投资政策。从一般理论分析和投资实践看,对外投资对于一国经济贸易发展影响是利弊兼有的。对于战后日本来说,由于技术水平低,国内资本不足,这就决定了在战后初期完成经济高增长所需要的资本和技术积累是首要的,对外投资不可能是主要政策目标。但是在经济增长到一定水平以后,为了满足国内能源资源需求和开拓海外市场,对外投资的重要性就会日渐凸现出来。这就要求政府在制定对外投资政策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经济发展需要,适时采取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投资政策。在日本发展对外投资历程中,两次石油危机、日元升值等外在影响不仅没有阻碍经济发展步伐,而实际上都成为调整日本经济结构,寻求新的增长路径的重要契机。实现这种风险成功转化的主要原因就是海外投资政策的适时调整。这是战后日本对外投资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

  第二,要处理好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关系。在大国经济增长模式中,内需应该是占主导地位的。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工业化阶段,需要引进大量技术和资源,贸易(外需)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使对外投资最大程度发挥贸易创造效应,实现效用最大化,是工业化阶段国家发展对外投资的重要课题。日本的做法是不照搬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和垄断力量,通过发展跨国公司谋求内部利益一体化做法,而是根据本国国情,采取了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顺贸易偏向的投资战略,通过有比较劣势产业部门渐次外移,注重发展与投资东道国的经济合作,注重海外投资产业有效布局,不仅有效维持了母国产业的竞争优势,同时也使那些在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向外转移获得了新的竞争能力,从而使贸易发展建立在国内生产和海外生产的双向拉动基础上,有力促进了本国经济发展。

  第三,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采取灵活的投资策略。从战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时序分析中可以看出,日本企业的海外投资,首先从开发天然资源,解决原材料的投资活动为其出发点;其次,开展了向东亚地区制造业的投资,以及在发达国家建立销售网络而进行的商业领域的投资;然后逐渐向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投资;最后进入发达国家的金融保险不动产业的投资。但是在针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时,具体投资策略又是不同的。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投资,注重利用当地资源和市场占有,通过转移国内比较劣势部门产业生产能力,形成母国与投资国之间垂直分工,带动本国技术和设备出口,采取顺贸易偏向战略。在对发达国家投资时,注重规避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确保市场份额,同时注重采取合资企业方式,不搞飞地经济,确保了对外投资成功。

阅读数: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