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官方网站网址:http://www.citic.com/
目录
|
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原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现简称中信集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倡导和批准,由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于1979年10月4日创办的。
中信公司是中国在实行对外开放中的一个窗口。中信公司自成立以来,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坚持开拓创新,通过吸收和运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采用国际上先进、科学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诸多业务领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国内外树立了良好的信誉,为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信公司现已成为具有较大规模的国际化大型跨国企业集团。中信公司目前拥有44家子公司(银行),其中包括设在香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的子公司;公司还在东京、纽约、鹿特丹设立了代表处。中信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金融、实业和其它服务业领域。截至2005年底,中信公司的总资产为7,994亿元;当年净利润为46.8亿元。
在中信公司成立5周年时,邓小平为中信公司题词:"勇于创新 多作贡献";中信公司成立20周年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中信公司题词:"开拓创新 勤勉奋发 办好中信"。
1979年1月,邓小平同志在约见工商界和民主党派人士时,希望荣毅]等同志能围绕改革开放做一些实际工作,发挥自己的作用。同年2月,荣毅仁同志向中央提出了《建议设立国际投资信托公司的一些初步意见》。1979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979年10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正式成立,荣毅仁同志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初成立的中信公司,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
中信公司成立以来,其改革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1、1979年--1984年(创业时期)。公司成立初期,主要通过吸引和利用外资,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发挥对国民经济"拾遗补缺"的作用;同时在管理体制、经营方式和业务领域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率先对外发行债券,开辟了多种融资方式,最早开展了融资租赁、海外投资、国际经济咨询等业务,积极开展中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在许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2、1985年--1988年(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公司继续开拓创新,利用外资发展投资业务,取得快速发展。为适应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公司进行了机构改革,将主要业务部门分别独立出来,先后成立了若干个专业子公司、地区子公司和海外子公司,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从事生产、技术、金融、贸易、服务等综合性业务的企业集团。荣毅]董事长制订的"中信风格",成为中信人的行为准则。
3、1989年--1992年(调整时期)。根据国家对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公司围绕加强管理、压缩投资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调整措施,公司业务在调整中继续取得发展。1992年7月,公司制订了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确定了"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抓住机遇,积极发展"的基本方针和发展目标。
4、1993年--至今(稳步发展时期)。1993年3月,荣毅仁同志当选国家副主席,国务院调整中信公司领导班子,魏鸣一同志任董事长,王军同志任总经理。从1993年起,公司围绕发展战略、业务重点和经营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研讨,注重克服重开拓、轻管理的倾向,加强经营管理,强化宏观控制。
1994年1月,国务院明确中信公司为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公司提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管理体制,进一步界定子公司的发展方向和业务范围,紧缩国内投资业务,积极开展金融业务,进一步改善资产结构和财务状况。公司确定用经营计划管理取代目标管理方式。
1995年4月,国务院调整公司领导班子,王军同志任董事长、秦晓同志任总经理。公司确定了加强内部管理、改善财务状况、评价和优化资产、搞好人力资源配置等四项工作重点和应把握的基调,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整合、优化、发展"的方针,制定了"九五"发展规划。
由于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措施和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使公司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与考验。面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发展机遇和巨大挑战,中信公司根据自身状况和发展战略,确定了“十五”期间“改革、创新、调整、发展” 的工作方针。
2000年7月,国务院调整中信公司领导班子,孔丹同志任副董事长、总经理。
公司积极主动地提出经营体制改革方案,得到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支持和批准。2002年公司实施经营体制重大改革,更名为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公司新章程获得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成立了中国第一家金融业的控股公司。公司改革和战略性调整取得重要的阶段性进展,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25年的艰苦奋斗,中信公司已发展成为一个以金融为主业、涉及诸多领域的国有大型跨国企业集团。
目前,中信公司的业务实际上主要集中在金融业、实业和其它服务业三大领域。
金融业是公司重点发展的业务,其资产约占公司总资产的81%,主要由商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组成。
投资和发展实业始终是公司的一项重要业务。实业在公司总资产中约占18%,涉及信息产业、基础设施、能源、房地产等行业和领域。
服务业主要包括贸易、工程承包、旅游和咨询等业务。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信公司在国内外建立了良好信誉,形成了巨大的无形资产,拥有一批熟悉市场经济的专门人才。
中信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对于中信公司在改革、开放、发展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党和国家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
1984年公司成立五周年之际,邓小平同志为公司题词:"勇于创新,多作贡献";
1984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参加由中信公司主办的"中外经济合作问题讨论会"全体中外代表时明确指出:"对外开发是一个长期的政策。为了广泛接触,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可以作为中国在实行对外开放中的一个窗口。"
1989年公司成立十周年时,邓小平、江泽民、李鹏、陈云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题字、题词或致信祝贺。
1997年4月,国务院在听取中信公司工作汇报后指出:"中信公司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点和重要窗口,在经营体制和管理制度方面有不少创新,积极引进国外资金,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较强的融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树立了较好的信誉,为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1999年9月公司成立二十周年之际,江泽民同志为公司题词:"开拓创新 勤勉奋发 办好中信"。
中信广场位于广州市商业、金融业繁华的天河北路,占地2.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由一幢80层的主楼和两幢38层的副楼组成,1997年建成时为当时中国的最高建筑,现在仍是华南地区第一高楼,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大厦,其抗震能力比“9·11”事件中被撞毁的纽约世贸中心大厦强得多。它面向天河体育中心,背后是广州火车东站和广州地铁总站,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一流的办公商住环境,落成不久即身价百倍,成为广州市屈指可数的黄金商业楼盘。
中信商业大厦是甲级智慧型商厦,大堂楼高17.7米,显得开阔气派。这栋高楼全部设计为写字楼。它有如下特点:一是柱位少,间隔灵活并且实用,大小单位兼备,配套设备齐全;二是高级玻璃幕墙使视野更加广阔, 往外望去,令人心旷神怡;三是配备先进的利技设施包括光纤通讯,卫星天线,中央空调,后备电源,1万条IDD电话和传真线路,34部进口日立高速电梯,地下设有两层停车场,车位达900个,配套设施十分齐备。
主楼右翼有对称的38层副楼。入口处楼高10米,内部采用酒店设计,辉煌气派。副楼主要用作办公或住宅,单位面积一二百平方米不等,每户均装有名牌的冷气机、彩电、洗衣机、冰箱、煤气炉、热水器、排气扇及由名师设计的各款新型家具,加上酒店式的家居服务,十分方便、舒适。 广州是著名的“购物天堂”。在老城区有许多名闻中外的商业购物中心,如上下九路商业步行街、北京路商业步行街等,那里集中了广州的一些老字号商厦,如南方大厦、新大新公司等。而在新城区的高楼大厦中,也不乏著名商厦,如天河区内就有天河城广场、时代广场和这里的中天购物城。它们与老城区的老字号相比,风格迥异,传递出崭新的现代都市气息,显得时尚而超前。
中天购物城气宇轩昂,富丽堂皇的购物大堂高达21.3米,上饰有圆形的天花玻璃盖,宏伟宽敞。整座建筑的设计处处体现了国际名师的匠心独运。购物城的商铺面积达3.4万平方米,全部采用玻璃间隔,巧妙组合,各类名牌专卖店进驻其间,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中外购物者。内设3部观景升降机及12部电动扶梯同时供游人使用,方便快捷。中信实业、广州城市商业银行等机构也在此办公。二层有东海海鲜酒家,上午营业至午夜才结束,还开设下午茶市。
中天购物城的购物环境和服务态度都是一流的。在这里,您可以体味到优雅现代的购物氛围,把握国际时尚潮流,周末的下午,还可以在大堂里欣赏高水平的文艺节目,深入领略现代生活的乐趣和魅力。
中天购物城的第五层是豪华会所,为进驻这里的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会所总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有专用电梯接送,环境幽雅,设施齐备、有户外游泳池、桑拿浴室、蒸气浴室、健身房,还有室内高尔夫球练习场、网球场、壁球场、娱乐室、影音室及新颖有趣的儿童游乐场所等,适宜合家大小来此娱乐度假。在平台花园上,有用玻璃幕墙围隔的池畔酒廊及咖啡厅,在那里极目远眺,既可见望不尽的云山重重,流不断的珠水悠悠,也可以看到天河新城区纵横宽阔的马路,鳞次栉比的高楼,层出不穷的新景观,您会禁不住惊叹名城广州美丽的河山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信广场的发展商是香港熊谷蚬壳发展(广州)有限公司,它是由香港的两家大上市公司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蚬壳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保利集团附属机构嵘高贸易有限公司携手组成的。其设计、承包兴建和物业管理都是由香港一流机构负责的,从而使中信广场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成为了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