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道德经济是指市场经济主体自觉地遵守伦理规范并用伦理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经济行为的经济形态。从认识论的角度看,道德经济是一种关于经济活动的思维方式;从价值论的角度看,它是一种伦理价值观,或者说是一种以伦理价值观为指导的经济行为。
它分为国家道德经济、企业道德经济、家庭道德经济和个人道德经济。
1.国家道德经济是国家政府主要通过对国民的卓有成效的积极进步的道德教育发展的经济,如我国主要以卓有成效的爱国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发展的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和20世纪50年代的国民经济。
2.企业道德经济是某企业主要通过对其劳动者的卓有成效的积极进步的道德教育发展的经济,如我国主要以爱国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发展的加世纪50—60年代的军工企业经济,大庆油田经济和大寨农业经济等。
3.家庭道德经济是某家庭主要通过对其劳动者的卓有成效的道德教育发展的经济,如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许多劳动模范家庭经济和改革开放后涌现的某些勤劳致富的家庭经济。
4.个人道德经济是主要通过接受社会有组织的道德教育或通过自学道德理论、自觉进行道德修养取得进步的个人所发展的经济,如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刘生海原为二流子,没吃没穿,后经边区党组织的道德教育和周围群众的道德影响,他改了过去的恶习,努力生产,并养了九匹牲口,一年打了20多担粮食,并被评为边区劳动模范。
1.道德经济首先是一种法制经济。
道德经济主体的动机当然首先是为了盈利,但是它们是在法律和道德标准的规定的范围内追求利润。为了获得利润,它们会考虑手段的合伦理性, 既不排斥各种法律规范, 也不排斥各种道德标准, 如公平、诚信、责任等,不以破坏伦理价值标准为代价。在它们那里,法律和道德都被纳入伦理的框架内进行思考,法律被判定为最低限度的伦理标准,道德被看作高于法律、进行境界提升的伦理标准。总之,道德经济的价值理念集中于合理的伦理价值标准, 强调在合法且合德的范围内追求经济利益。这种观念如果用价值哲学的话语表达,就是“我的行为能让我成功,但是必须合乎法律和道德”,其价值目标是义利双赢。
2.道德经济也是一种合德经济。
道德经济既不把经济行为伦理化,也不把经济行为与道德行为同一化,从而剥离、消解经济主体追求利润的本性,妨碍它们赚钱。它只是强调经济主体的逐利行为必须有伦理规导,需要具有自觉的伦理行为。经济主体都是产生并存在于社会中的,需要有社会各方如雇员、消费者、所有者、社区、政府等的支持,需要各方提供的资源,其利润也都来自于社会,因而其行为必然会对社会产生相应的影响。而人们也就会对其行为的后果进行道德评价。这样,经济主体就要注意求利行为的手段的道德性, 而不能胆大妄为、肆无忌惮、惟利是图,必须自觉地精打细算、敢想敢为、节制有度、讲究信用、勇于负责。
3.道德经济也是劳动者道德素质的体现
道德经济也是劳动者道德素质状况所体现出来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效果。
单个劳动者道德素质状况所体现出来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效果为个体道德经济。家庭劳动者道德素质状况所体现出来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效果为家庭道德经济。企业集体劳动者道德素质状况所体现出来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效果为企业集体道德经济。
社会劳动者道德素质状况所体现出来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效果为社会道德经济。所谓劳动者道德素质状况所体现出来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效果主要是指劳动者在其现有的道德意识的指导下所表现出来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行为和这些行为产生的微观经济效果和宏观经济效果。
劳动者在其积极进步的道德意识指导下表现出来的生产行为主要是为社会为集体为他人吃苦耐劳的生产科研行为,奋发图强的生产科研行为和不计报酬的生产科研行为。劳动者在其积极进步的道德意识指导下表现出来的交换行为主要是在各种物质交换过程中诚实守信的行为、热情服务的行为和公平竞争的行为。劳动者在其积极进步的道德意识指导下表现出来的分配行为主要是在各种物质分配过程中,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行为,先人后己的行为和勇于奉献的行为。劳动者在积极进步的道德意识指导下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主要是在个人或集体的生活消费过程中节俭不奢的行为,尊老爱幼的行为和乐观向上的行为。
在社会上,由于不同人生活的经济环境和思想道德环境不尽相同,其在这些环境中形成的道德意识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道德意识会使人产生不同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行为。只有积极进步的社会主义道德意识才能产生上述积极进步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行为。一个人若只有消极落后的道德意识,那么他表现出来的行为就可能与上述行为相反,其行为的经济效果就可能是有害于社会、集体和他人的经济发展。因此发展道德经济是通过不断提高人们积极进步的道德觉悟,使之焕发出合法的积极的高效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行为,由此推动社会、集体和个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首先,人性化。道德经济的首要要求就是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要人性化,要以人为本。具体说来,就是要确立依靠人、尊重人的经济理念,把开发人的潜能作为最主要的任务,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的终极目标,把凝聚人的合力作为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人性化的经济要求经济行为要顺应人性,激发人对真善美的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就是人性的最高境界,追求真善美统一的经济就是顺应人性的经济。
其次, 以诚信交易为核心。诚信不仅是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是道德修养的必备要义和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 而且是一种经济美德。作为一种经济美德,它是道德经济价值观中的核心构成,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道德基础,是经济主体取得高绩效的基石。诚信交易要求经济主体做到诚实不欺、信守承诺,不折不扣地践履合同和契约条款;做到货真价实,不得从事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以劣充优等不道德行为;做到分量足额,不得从事克斤扣两、缺尺少寸、以小充大等不道德行为;做到童叟无欺,真实XF等地对待所有顾客。中国历史上许多商帮在总结自己的经营之道时,都把“诚信” 作为自己经商成功的要诀。然而,在当代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诚信却成了稀缺资源,种种败德、失信的现象频频上演。导致诚信缺失的原因当然是复杂的,但这正说明了提倡道德经济观,培育以“诚信” 为核心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在当代中国具有极为迫切的意义。
再次,崇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是生态经济,其最终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主体要把经济业绩与消费者的利益和环境利益统一起来, 以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了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经济主体就必须以自然价值为导向,大力开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坚持尊重自然价值,防止环境污染,提倡清洁生产、合理生产等生态伦理学原则。显然,生态经济是一种具有深厚的伦理底蕴的经济形式。
最后, 以经济主体对社会积极负责为重要标志。经济主体要摆脱效率中心主义的支配, 而转向持守道德经济价值观,就必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所以,社会责任是道德经济价值观的一个基本规定。这种社会责任应是:经济主体要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 以增加社会财富;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要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重视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