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进口鼓励政策是指进口国政府通过有关经济的和行政的办法和措施鼓励外国商品进口的行为总称。
长期的进日鼓励政策一般适用于进口国长期短缺的商品的进口。这类政策一经制定就相对稳定,以保持国外货源的正常供应。比如日本对许多原料的进口都长期实行进口鼓励政策。
短期的进口鼓励政策一般适用于进口国暂时短缺前商品的进口。这种政策往往具有临时性,致府随时都可能宣布废除。比如灾年政府制定一系列的鼓励粮食进口的政策措施,一旦进口量满足需求,这些鼓励进口措施将被取消。
进口鼓励政策实施的商品对象通常有以下几类:
一是国内紧缺的生产性原材料。为了维持国内生产供给的正常化,政府将对国内稀缺的原材料的进日实行鼓励政策。
二是国内急需的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发展中国家为了加快本国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升级换代,需要对这类产品的进口实行鼓励政策。
三是国内生产极少或根本不生产的某些产品。由于技术水平、资源秉赋状况各国存在差异,每个国家都有一些不能生产或即使生产成本也很高的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对于这类商品的进口也可实行鼓励政策、以满足国内生产需求或消费需求。
四是某些特殊的具有战略安全意义的商品。
为了保卫国家完全,政府对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先进的军事装备或相关的其它技术设备和资料的进口可以实行鼓励政策。
进口鼓励政策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关税政策
政府对鼓励进口的商晶实行特殊的关税优惠政策,视不同情况采取降低关税直至全部免除关税的措施。比如许多发达国家都对进口的原材料实行关税减免。此外,进口鼓励的关税政策往往还和出口鼓励的关税政策结合起来使用。比如,用进口原材料生产的出口产品的退税政策就是如此。这种退税政策鼓励了出口,但同时也鼓励了用进口原材料生产出口品,实际上也等于鼓励原材料进口。
二、非关税政策
非关税政策通常是用来限制进口的。但是,如果一国需要鼓励某些商品进口,就可以通过降低非关税措施的保护程度达到鼓励进lzl的目的。由于非关税措施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它特别能够适应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各种变化。比如,政,府可以通过放松对进口许可证的申领的管制程度有选择地鼓励某些商品进口,也可以通过对进口配额的控制,进口商品的检验等环节有针对性地鼓励某些商品的进口。
三、国家专营
政府通过国家对某些商品的进口专营直接控制进口规模,在需要实行进口鼓励政策的情况下,政府可以比较容易地扩大有关商品的进口规模。
实行进口鼓励政策和本国进口限制政策之间尽管在形式上是对立的,但在内容上却是互补的,它们正好表明了一国对不同进口商品的全部态度。极端的进口限制并不是最优越的对外贸易政策。
只有区别不同的进口商品,实行不同的贸易政策,才能产生最有利于本国的结果。事实上,实行进口鼓励政策的主要目的和作用也正是在于支持本国经济的更快地增长。
从实践来看,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实行一定程度的进口鼓励有利于本国引进本国急需的各种先进生产技术设备和关键性的零配件,建立新兴工业,改造传统产业,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其结果,国内生产成本将会下降,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将会提高,出口规模和创汇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形成对外贸易与国内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即使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某些外国消费品的进口,也不一定完全有坏事。因为外国消费品的进口不仅会迫使本国同类商品生产者提高生产技术,增强竞争能力,而且还会影响本国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刺激和带动国内生产的高级化,逐步适应国际消费市场发展趋势,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由此来看,即使是发展中国家,也不应该完全排斥进口鼓励政策在一定条件下的合理性。那种认为发展中国家进口规模越小越好的观点是应该重新研究的。这种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外汇短缺、国际收支状况不良等问题、如果在这种条件下仍然大量进口,定会进一步恶化国际收支状况,甚至还可能会陷入债务危机的旋涡。这种观点表面上看来似乎是非常合乎情理的。但是y它却是用静态的短期的方法分析问题的结果。如果从一个较长时期用动态的观点来看,发展中国家的进口鼓励政策最初可能会带来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如果这种进口鼓励政策使用得当,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将会提高,出口能力将会增强,进口鼓励政策的积极效果就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予要不要或能不能实行进口鼓励政策,而在于怎样实行进口鼓励政策。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实行进口鼓励起码应把握两个原则,一是要合理选择进口鼓励的商品种类。实行进Ⅵ日鼓励的商品种类应严格控制,一定要选择那些国内经济发展急需的先进技术设备,要坚决避免鼓励一般制成品特别是高档耐用稍费品的进口。二是进口鼓励的程度要适当。要根据国际收支状况和国内需要的程度采取适当的进口鼓励措施,并要有一个长期的统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