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附注(Notes to financial statements)
目录
|
财务报表附注是为了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而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它是对财务报表的补充说明,是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以及人们对相关信息要求的提高,附注在整个报告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但在我国,对报表附注的重视性却不令人满意,其编制和使用状况也存在着局限性。
1.附属性。财务报表与附注之间存在一个主次关系:财务报表是根。附注处于从属地位。没有财务报表的存在,附注就失去了依靠,其功能也就无处发挥;而没有附注恰当的延伸、说明。财务报表的功能就难以有效地实现。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完善的有机整体。
2.解释性。财务报表项目是被高度浓缩的会计信息,且由于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可能选择了不同的会计政策,企业需要通过财务报表附注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事项等进行解释,以此增进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同时使不同企业的会计倩息的差异更具可比性.便于进行对比分析。
3.补充性。财务报表附注拓展了企业会计倩息的内容。打破了三张主要报表内容必须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又必须同时满足相关性和可箨性的限制,突破了揭示项目必须用货币加以计量的局限性。通过报表附注的文字说明.辅以某些统计资料或定性信息,可弥补财务信息的不足,从而能全厨反映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将企业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保证了倩息的完整性。从而有助于倩息使用者作出最佳的决策。
4.建设性。财务报表附注除了解释和补充说明财务报表内容外,还要对其加以分析、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进工作的建议、措施。如诵过市场占有率、投入产出等信息,管理当局可以了解本企业在同行中的地位。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采取措施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此外,在附注中通过自愿披露企业在安排就业、员工培训、社区服务、环境治理等方面信息。有助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财务报表附注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会计信息既要相关又要可靠,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基本质量特征。由于财务会计本身的局限,相关性和可靠性的选择犹如鱼与熊掌的选择,很多时候都是不可兼得的。但是,财务报表附注披露可以在不降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信息的相关性,如或有事项的处理。或有事项由于发生的不确定性而不能直接在主表中进行确认,但等到完全可靠或基本能够预期的时候,又可能因为及时性的丧失而损伤了信息的相关性。为此,可以通过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揭示或有事项的类型和影响,以此来提高信息的相关性。
2.增强不同行业和行业内部不同企业之间信息的可比性。会计信息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促成的,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以及各个企业前后各期情况的变化,都会降低不同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以及企业前后各期会计信息的一贯性。财务报表附注可以通过披露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等情况,向投资者传递相关信息,使投资者能够“看透”会计方法的实质,而不被会 计方法所误导。
3.与财务报表主表的不可分割性。财务报表主表与财务报表附注的关系可概括为:主表是根,附注是补充。没有主表的存在,附注就失去了依靠;而没有附注恰当的补充,财务报表主表的功能就难以有效地实现。
1.使用者更全面了解企业状况的要求
会计信息应全面充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不得有意忽略或隐瞒重要的财务数据,以免使用者发生误解,这 就是所谓的充分披露原则。作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由于外部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想要对企业有所了解,就必须依赖于其所提供的各项 资料。因此就对披露的充分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横向来看,只要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全貌的信息,不论有利或不利的都应该予以披露;从纵向来看,不应只停留在披露对象的表面,而要进行深层次的揭示。由于成本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这些要求财务报表可能无法实现,而对于附注信息的披露就显得尤为重要。
2.基于缓解财务报表信息披露压力的考虑
信息需求方总是希望企业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以便他们据以作出各项正确决策,这无形当中增加了财务报表披露信息的压力。但信 息的披露应当是有一定限度的,过多的披露可能会适得其反。这主要基于两点考虑:第一,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只有披露的效益大于成本,企业才有披露信息的动力,过多的披露信息一方面势必增加企业的披露成本,另一方面会有损企业的商业秘密,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利于企业的经营运作;第二,重要性原则的考虑。重要性是指当一项会计信息不加以说明,即可能使财务报表使用者发生误解,从而足以影响或改变其决策。因此从披露目的出发,只有重要性的信息对于需求者来说才是有用的。信息需求者依赖重要性的信息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情况,从而为其所用作出合理判断。而过多地披露信息不仅不会起到决策有用的目的,反而会影响使用者的理解、判断和掌握,使其无所适从,甚至产生误导作用,造成使用者的利益受损。报表附注将那些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的信息收纳其中,缓解了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的压力,解决了企业和使用者对于信息提供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3.增强财务报告体系的灵活性
财务报表由于其固有的格式、项目和填列方法,使得表内信息并不能完整地反映一个企业的综合素质。而报表附注相对来说比较灵活,可以弥补表内信息的局限性,使表内信息更容易理解,更加相关。具体说来, 由于财务会计在确认计量上有严格的标准,使得一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不能进入财务报表,忽视它们的存在,势必影响到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而对报表附注目前尚无统一的规范,其可以借助于多种计量手段、计量属性及不同的格式,将那些无法进入表内的信息加以适当地披露,这有利于完整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貌,提高了财务报告体系的总体水平和层次。
4.保持原有报告模式的需要
经济环境的日新月异,使得会计标准的制定往往落后于会计实务的发展,原有的财务报表模式也不免过时。为满足人们对决策有用信 息的需求,就需要不断对财务报表的内容和体系进行相应的变革。这可以依靠新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出台予以重新规范和指导,但这一 过程往往费时费力,而且不利于保证财务信息的一贯性和可靠性。因此,借助财务报表附注和其他报告形式,增加表外信息披露,可以在 保持原有报告模式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完善和改进,已成为人们普遍愿意接受的一种改革方式。
1.从内容方面看
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就财务报表附注应披露的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规范,具体包括“不符合会计核算前提的说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等十三项内容。大多数企业也是以此为依据进行编制的。但面对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这些已不再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因此应对报表附注的内容有所扩充。
(1)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知识和技术在社会生产和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企业最具价值和最重要的资源已不再是物质资本,而是人力资源,应考虑从定性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对此进行披露;(2)随着信息使用者对企业风险信息、不确定信息以及前瞻性信息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应适当增加对财务预测的有关分析;(3)随着企业社会性的增强,为规范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需要企业编制反映就业水平、报酬及福利、工作组织、保险与安全措施、环境及能源保护等方面的信息。此外,还有物价变动、市场分布、管理当局的讨论与分析等等,应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补充。
2.从形式方面看
财务报表附注的编制应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首先,在计量手段上,采用货币与非货币相结合的方式。报表附注的发展趋势是将非财 务信息以及不能在财务报表内列示的信息纳入其中,而这些信息如人力资源、社会责任等,在实际中往往难以货币化,应借助于其他一些非货币手段进行充分说明;其次,在计量属性上,允许多种形式并存。财务报表沿用的是以交易价格为基础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随着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已逐渐暴露出局限性,而公允价值以其所具备的客观性将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 因此针对不同的项目,可以考虑在附注中以公允价值予以补充披露;另外,在编制格式上,可以借助旁注、脚注和附表等各种形式。
(1)旁注。指在财务报表的有关项目旁直接用括号加注说明,是最简单的报表注释方法。这种附注方式将补充信息直接纳入报表主体,不易为使用者所忽略,但这类附注不易过长。(2)脚注。这种披露方式主要是对表内项目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方法等以及表内无法反映的重要事项所做的补充说明。其主要采用定性揭示并以文字表达为主,必要时也可采用表格的形式。(3)附表。指为了保持财务报表的简明易懂而另行编制一些反映其构成项目及年度内增减来源与金额的表格,其实际上是财务报表某些重要项目的明细表,如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利润分配表和分部报表等。(4)其他。对于有关社会责任、人力资源及财务预测等方面的信息,可以参照国际惯例采用企业适用的报告格式进行反映。这些报告不受会计准则的限制,也不需要接受审计,在披露上较为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