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干发家的华人首富蔡万霖

目录

  • 1 案例:苦干发家的华人首富蔡万霖
  • 2 案例点评
  • 3 参考文献

案例:苦干发家的华人首富蔡万霖

  蔡万霖“蔡老二”,原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董事长台湾国泰人寿保险公司董事总经理,台湾大名鼎鼎的霖园集团及下属关系企业的董事长,美国圣若望大学名誉商学博士。1983 年,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说,蔡万霖个人资产超过20亿美元;1989 年,美国《幸福》杂志估计蔡万霖的个人资产为90 亿~110亿美元,甚至超过了美国的大通银行。在1993 年的《福布斯》杂志中,在剔除了房地产帐面资产以后,这个数字为54 亿美元,高居世界华人首富的宝座。1996 年,据《幸福》杂志的最新统计,蔡万森以近200 亿美元的总资产跻身世界十大富豪之列。

  这个身高不足1.6 米,其貌不扬,早年随兄长蔡万春卖过菜,经营百货和建材的“蔡老二”,如何干出这么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提起蔡老二的发家史,得从当年蔡氏兄弟经营“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说起。

  1957 年,蔡氏兄弟经过激烈竞争,取得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的管理权,蔡万春出任“十信”理事会主席。

  为了与其他储蓄机构竞争,蔡氏兄弟推出了一个“幸福存款”储蓄运动的计划:开创出1 元钱开户的储蓄活动,称之谓“幸福存款”,并进行夜间营业。

  他们声称:“只要存1 元钱就可以当十信的客户。”“幸福存款”运动一开始,许多金融界人士便窃笑不已他说:“蔡氏兄弟真是土包子,不会有什么大出息。”然而,令这些人惊异不止的是,这一运动在公众中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反响。许多家庭主妇在上街买菜时顺便去“十信”,把手头零用钱存进去;学生们也成群结队地前去开户;甚至蒋介石也亲自到“十信”开了一个户头,以表示对全民储蓄的支持。

  当时的新闻媒介评曰:“幸福存款”的计划看似简单、平凡,却体现首创者思路开阔,眼界独特,蔡氏兄弟不可小视,他日必成大器。果然,以“幸福存款”为起点,“十信”业务迅速发展,很快建立起17 家分社,拥有社员10 万之多,存款金额高达170 亿元,一跃成为台湾最大的信用合作社

  1961 年,台湾正式开放民营保险业务。蔡氏兄弟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他们抢先成立了国泰人寿保险公司,蔡氏兄弟分别任正副总裁。为了从一开始就在与其它公司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国泰加快在台湾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建立业务据点,1962 年设立了9 家,5 年后便增至47 家。与此同时,他们还大规模地招考业务员,两年半内录取了近10 万名业务员,让他们走街串巷,面向社会各阶层拉保险,并首创“辅导专员”制度,指挥业务员有步骤、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工作。所有这些果然奏效。国泰的市场占有率从1963 年的31.6%上升到1967 年的42.8%,位居同行业之冠。到70 年代末,“国泰”已成为拥有近百家企业的庞大集团,业务范围横跨物业、信托、建筑、塑胶等领域。资产总额达25 亿美元。

  1979 年,大哥蔡万春中风之后一病不起,蔡氏家族产业至此分成五大集团:蔡万霖拥有“国泰人寿”、“国泰建设”、“三井工程”,号称“霖园集团”;三弟蔡万才拥有“国泰产物”、“富邦建设”、“富邦租赁”等,号称“富邦集团”;蔡万春的长子蔡辰男拥有“国泰信托”、“树德工程”、“未来饭店”、“国信食品”等,号称“国信集团”;次子蔡辰洲拥有“十信”、“国泰塑胶”、“国际海运”、“理想工业”、“国玺印刷”等,号称“国塑集团”;另外,还有蔡辰洋、蔡辰威分掌“未来百货”、“兴来建设”,号称“兴来集团”。

  蔡万霖将这次分家视为自己事业中的一个转折点,决心一分到底,完全独立。他以让出“十信”经营权为代价,把蔡辰男兄弟手中的“国泰人寿”掌握在自己手中,终于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领地。他决心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事实证明蔡万霖的经营能力丝毫不在他兄长之下。蔡万霖1979 年接手国泰人寿之初,他意识到公司因业务冲刺过快而使管理工作弊端重重,立即刹车,提出“质与量并重”的口号,果断地将每年增长50%的指标降到30%,并着重加强管理,成立了售后服务部门。仅一年时间,保户的续保率(即缴完头两次保费后还一直投保下去的比率)就从70%上升到85%,而当时一般同类公司续保率才达到50%。

  在蔡万霖的苦心经营下,“国泰”业绩斐然。蔡万春当权将近20 年(自1962 年创办到1979 年),营业额才达到1000 亿元,而蔡万霖经营短短三年(1980—1982 年)中,营业额就突破了第二个1000 亿元。而且最近6 年内的平均业绩成长率都在30%左右。蔡万霖以国泰人寿为基础,全力向其它行业渗透,先后建立起国泰汽车、国泰医院、国泰基金、国泰租赁、国泰地产等11 家子公司,形成了以金融机构为核心的霖园财团,员工总数逾两万人。

  其中国泰房产在台湾全岛拥有大楼109 栋,并拥有4 个大型高尔夫球场以及大型饭店,为蔡万霖带来滚滚财源,已成为霖园财团的骨干业务。

  蔡万霖性格孤僻内向,但又十分果断狠辣。他时常一个人在办公室里独坐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然后突然出现在秘书面前,口授自己的决定,从而掀起台湾乃至东南亚经济界的暴风骤雨。但人们深刻地认识到蔡老二的狠辣,还是在震动台岛的“十信事件”中。

  1985 年年初,台湾当局接到举报,称十信领导层营私舞弊严重。“中央银行”对十信实施专案检查,发现违法情况严重。台湾“财政部”宣布对十信进行彻底整顿。消息传出,十信出现疯狂大挤兑,危在旦夕。

  蔡辰男等只好请叔父蔡万霖出面协助善后。但此时的蔡万霖毫不犹豫地撕掉了天伦、亲情的面纱,与蔡辰男等划清界线,公开声明他的国泰人寿与“十信”无业务关系。

  台湾财政当局感到十分意外,“财政部长”亲自出马,要蔡万霖承担部分义务,但他表示分家已久,各不相干,只能拿出3 亿元代偿债务

  事既至此,“十信”怎能支撑,很快便垮掉了!蔡辰男被发现有不良放款行为,数额达250 亿元,还犯有欺诈、背信、伪造文书等罪名。幸亏台湾财政当局让他吐出亏空的钱并协助处理问题,才没有把他送进牢狱。其弟蔡辰洲可没有这么好运气,他被查出的不良放款达77.42 亿元,能收回的权为11.9 亿元,其余65.5 亿元全部泡汤,此案成为台湾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金融舞弊案。蔡辰洲因此被判处120 年徒刑,绝望之中身患重病,在1987 年5月14 日于牢狱保外就医时死亡。

  社会舆论对蔡万霖的临危弃义行径十分不满,认为蔡氏家族多年来以同一商标“国泰”的信誉赚钱,一旦出事却弃之不顾,实在是一个“现实而无情”的人。

  说归说,做归做。人们一边骂着蔡万霖,一边把钱放进蔡万霖的保险柜里。实际上,人们也是“现实而无情”的人,只是指责起别人时总是义正严辞。如果蔡万霖一时情动,称与十信关系密切,人们在称赞其“勇气”的同时,将会拼命地把钱从蔡万霖的保险柜中拿出来,弃之如敝履!其实,商场中的有情与无情,绝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直观和简单,蔡老二对此更是心中有数,他看穿了人情世故的冷暖,不让感情成为事业的羁绊,这就是蔡万霖,一个充满矛盾和争议的人物。

案例点评

  1.蔡万霖属于那种靠苦干发家的第一代台湾企业家,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吃苦耐劳,没有靠山,完全凭自己的才干和韧性,抓住台湾经济起飞的大好时机,成就一代功名。他们的故事,值得所有有志于商业的人们学习和借鉴。

  2.蔡万霖的经营理念比蔡万春相对要保守和谨慎,有人因此认为他缺乏“企业家精神”。但事情也许并非像人们说的那么简单。蔡氏的产业在蔡万春的经营下,可以说基本上完成了创业的过程,这个过程里,扩张和攻击性的战略是适宜的。蔡万霖经营的时代,更多的应是在既定基础上的稳步发展阶段,稳健的策略当然是必要的。况且,蔡万霖后来也将兄长的业务加以拓宽,并非人们所指责的不思进取。

参考文献

阅读数: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