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危机

目录

  • 1 粮食危机概述
  • 2 粮食危机的原因
  • 3 粮食危机现状
  • 4 粮食危机的解决方法
  • 5 粮食危机中的中国

粮食危机概述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2006年世界“农业收成预计和粮食现状”报告显示,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全球面临巨大的粮食危机,有40个国家急需国际粮食援助。

  当时有报道称,目前全球的粮食储备只能勉强支撑人们50多天的需求,已经跌破粮食储备70天的安全线,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全球大麦的销售价上扬了约20%。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6年7月份的估计,2006年全球的粮食产量大概勉强可以超过20亿吨,在2005年为23.8亿吨,与2004年的26.8亿吨相对照,这已经是连续第二年呈下降趋势。美国农业部对2006年的粮食产量的估算则更为悲观,只有19.84亿吨,这意味着将会有5800亿吨的缺口要靠往年的存粮来填补。

粮食危机的原因

  近来,一些西方政客和学者热衷于将世界粮食危机归咎于中国,称这场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消费的牛肉越来越多,而生产牛肉需要消耗更多的粮食,更有甚者,将"成百万中国人、印度人和非洲人生活水平提高"作为粮食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官员王晓东认为粮食危机的原因包括:

  (1)世界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突破历史水平,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成本,造成农业生产所必需的肥料和柴油价格的上扬以及运输成本的大幅增长。

  (2)不利气候因素造成主要粮食生产国减产,出口量大幅下降。作为世界粮食主要出口国的澳大利亚连续数年遭受干旱气候,小麦出口锐减,仅2007年的出口量就减少400万吨。同年,乌克兰小麦出口也减少300万吨。此外,孟加拉国遭受台风袭击,造成大米减产300万吨。

  (3)由于世界石油价格的居高不下,美国、欧盟和巴西等国将大量原本出口的玉米、菜籽、棕榈油转用于生产生物燃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些传统农业出口大国的农业生产格局并降低了出口。美国20%的玉米已被用于生物燃料生产,欧盟65%的油菜籽、东盟35%的棕榈油被用于生物燃料生产。这些政策的变化不仅造成了食物供给的减少,更引起了市场对于稳定供给的担忧和恐慌,进一步加剧了粮食价格上涨预期。

  (4)美联储的不断降息,房地产市场低迷等都释放了大量的投资资本进入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由于市场预期国际农产品价格将维持高位,自去年11月以来,已有400多亿美元进入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投机炒作。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内,国际小麦的出口价格就增长了130%、大米价格增长98%、燕麦价格上扬38%。世界大量的粮食贮备被掌握在实力雄厚的国际基金炒家手中。

  (5)由于粮食价格在短时间内持续上涨,导致一些传统的粮食纯进口国,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加速粮食进口,以确保国内粮食供给;另一方面,一些出口国采取的出口限制措施也进一步加剧了供给短缺和市场恐慌。

  (6)长期以来,发达国家的巨额农业补贴严重扭曲了贸易,人为压低了国际农产品价格,致使发展中国家的中小粮食生产者和农民不得不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生产其他经济作物,致使许多中小发展中国家的粮食自给能力严重不足,大量依赖进口来维持国内粮食供应。同时,多年来,自由贸易比较优势理论的传播也钝化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自身农业生产的愿望,天真的认为世界粮食供应永远是充足的,可以完全依赖便宜的进口来替代国内生产,这也是许多国家对这次危机的爆发和持续准备不足的潜在原因。

粮食危机现状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国际小麦和大米价格2007年增长超过一倍。世界银行4月发表报告说,截至2008今年2月底,过去3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了181%,食品价格整体上涨了83%。而在3月至4月两个月国际大米价格猛涨了75%。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称,为应付各国当前的紧急食品援助要求,世界粮食计划署目前只筹集到所需5亿美元的一半,另一半到5月1日的最后期限看来还凑不齐。

  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已有37个国家爆发粮食危机。玉米、小麦、大豆,继而是稻米,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国际价格都创出历史新高。许多分析机构预测,全球持续多年的“低粮价”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联合国粮农组织称,这一轮粮价暴涨全球已有超过1亿人陷入饥饿困境。然而,与这些人的悲惨处境相对比,涉足农业的国际粮食产业巨头却在危机中大发横财。

  尽管持续疲软的美国经济可能拖慢全球经济发展的步伐,但各国财长还是将注意力转向粮食危机。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春季例会的各国财政部长们上宣称,全球粮食短缺和食品价格飙升已经成为比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和资本市场动荡更为严重的威胁。

  2008年4月30日,秘鲁1000多名妇女聚集在国会门口,击打空罐和空盘子,要求政府“想想办法”;在非洲多哥首都洛美,传统食品玉米面团的大小已从“大拳头”缩水成“小网球”,售价却翻了一倍;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政府工作人员将一日3餐减为两餐;在孟加拉,大米的价格比去年上涨了一倍,政府劝民众多吃马铃薯。

粮食危机的解决方法

  一、加强农产品研究

  大力加强增加农田产量的研究;增加水利及农村交通方面的投入;以太阳能和风能为非洲农场提供电力;以不可食用的作物代替玉米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这些措施最终都会有助于缓解全球粮食危机,但没有一个能在未来一两年就见效

  二、停止囤积

  当前的危机代表了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崩溃。高涨的价格当可推动粮食生产,并可运送至全球。但如果各国囤积粮食供应、限制出口,上述情况就无法实现。中国、印度、越南、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等约四十个国家都在采取这样的措施。 对于单个国家来说,囤积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它限制了国内的粮价,令忧心忡忡的选民安心。但在国际上,这样做无异于灾难。人道主义呼吁没有起到太大作用,因此世界银行诉诸经济利己主义

  三、规定补贴指标

  在粮价飞升引发骚乱之时,不难理解为什么各国政府都愿意对粮食收购提供补贴。但亚洲、非洲和拉美曾经有过教训:补贴数额太大,给经济造成了破坏。关键问题是:弄清“贫困”和“中产”之间的区别,在印度、中国和整个非洲,每周薪水达到100美元就可以算中产阶级了。

  四、有条件现金转移计划

  大约三十个国家采用了所谓的“有条件现金转移”计划。贫困家庭可以得到补贴,送孩子上学、给他们接种疫苗以及符合其他的条件,具体取决于所在的国家。这类计划始于墨西哥和巴西,靠社区来确定符合当地贫困条件的家庭。

  这类计划可用于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食品。在牙买加,一项新的世行贷款将被用于将家庭福利增加25%,同时还会扩大福利计划,将该国14%的人口纳入其中,这个比例差不多涵盖了牙买加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世行还想加强其他一些国家的这类计划,比如埃塞俄比亚的一项计划为当地人提供现金和食品,让他们去修建灌溉渠。虽然埃塞俄比亚的这项计划听起来像是约翰•斯坦贝克小说里的内容,但它切实照顾了人们的需要

粮食危机中的中国

  中国物价水平从去年下半年增速加快。对外依赖性超过70%大豆成为撬动物价上涨的关键。大豆出产饲料豆粕和豆油,进而通过肉价和食用油价格上涨,影响CPI整体上扬。对此,国家发改委今年已出台多项对策以解大豆产业的困局。

  幸运的是,小麦、大米等主要口粮中国仍能保持充足的供给。水稻专家袁隆平在两会期间提醒,要查实粮库虚报问题,保证国家和地方的粮食储备充足。国家发改委在前不久称,我国全部储粮是5000亿斤(2.5亿吨),约占全国全年粮食消费的一半,比起全世界粮食库存占年消费的比重17%要高出一倍以上,“中国完全有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而外围市场粮价疯涨,仍在不断敲打着中国粮食安全大堤。东南亚米价飞涨已经影响到中国南方地区,铁道部紧急启动“北粮南运”计划,从东北调运1000万吨粮食以平抑稻米价格。进入5月之后传来消息,广州的国产大米价格已开始回落。

  在粮价上涨狂潮中相对平静的中国有自己的看法。农业部副部长牛盾表示,欧美发达国家应该为粮食危机负责。他认为,首先是主要发达国家从战略角度出发,采取非常规手段获取能源,能源危机造成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其次,欧美用大量玉米、油菜、棕榈油等粮食和农作物大力发展生物能源,使原本紧张的自然资源雪上加霜,影响了粮食生产,破坏了生态环境。另外,来自发达国家的投机资本大量进入粮食期货市场,抬高了粮价。

阅读数: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