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港口(Fourth—generation port,4GP)
目录
|
第四代港口是以现代供应链管理为基础,与港口相关的各环节之间无缝连接,形成集经贸、制造和物流等功能为一体的港口供应链,是现代最先进的港口发展模式,将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经济供求关系,对其所在的国家、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带动作用。目前,国外较大的港口如新加坡、鹿特丹、迪拜、釜山等港口,走在了世界港口物流业发展的前列,其港口物流发展水平已步人港口供应链物流阶段。它们正向国际化、规模化、系统化发展,并形成高度整合的“大物流”,跨入了4GP时代。
第一代港口是指1950年以前的港口,其功能为海运货物的转运、临时存储以及货物的收发等,港口只是海洋运输同内陆运输之间的一个接口。其特征是:同运输活动、贸易活动相分离,只是货物转移的一个场所,功能是船岸之间的货物转移;它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地方,同当地政府,甚至是货运客户的合作关系都很少;港口中不同的业务彼此孤立;第一代港口主要是转运杂货、散货。
第二代港口是指20世纪50至80年代的港口。这一代港口除具有第一代港叫的功能以外,增加了运输装卸和为T商业服务的场所的功能。其特征是:除了,直接为客户提供货运、装卸服务以外,同时还提供T商业方面的相关服务;能以比较广阔的视野来考虑港口政策与发展战略,并采用比较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在港区范围内增加_[业及服务设施;在运输和贸易之间形成伙伴关系,让货方尤其是大的货主在港区内建立货物处理设施;同当地有关方面建立比较密切的联系。
第三代港口是20世纪80至90年代成为物流中心的港口。这一代港口除具有第一代、第二代港口的功能以外,更加强与所在城市以及用户之间的联系,使港口的服务超出以往的界限,增添运输、贸易的信息服务与货物的配送等综合服务,港口成为物流中心。其特征是:港口逐步形成为国际生产与流通网络的枢纽,经营管理更富于主动性;港口业务在原有基础上不断专业化、集成化,更富于可变性;在规划建设港口基础设施时同步考虑了信息处理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重视了对于产品的增值服务。
鉴于第代港口概念已无法包容、准确体现现代港口发展的功能特征,于是,在1999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上,有人提了第四代港口的概念。第四代港口在兼容第三代港口功能的基础,港口作为供应链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不仅强调港口之间的互动,而且强调港口与相关物流活动之间的互动,以便极大地满足整个运输市场对港口差异化服务的需求,并促使与港口相关的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的无缝对接。
第四代港口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港航之间联盟与港际之间合作联盟的信息化、柔性化港口。这一代港口在包括前三代港口功能,并且其主要是建立在港航之间的联盟与港际之间合作联盟基础上的,处理的货物主要是大型化、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的,同时还应满足市场柔性需求,还具有生产精细化、敏捷化。其特征是:港航之间联盟与港际之间的联盟,一些港口运营商经营的码头正在形成网络;港口与航运及其相关的物流活动之问的互动在构建无缝供应链时非常重要;港口的信息化、网络化、敏捷化使得港口能够对市场需求作出敏捷的快速反应,满足客户提出的各种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
从目前世界主要港口所处的阶段来看,现代港口总的发展趋势是继续向第三代港口全力推进,其中一些条件成熟的港口将进一步发展,向第四代港口的更高层面演进升级。港口从其功能来看,已经从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向全方位的增值服务中心发展,成为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汇聚中心,港口经营的多元化时代随之来临。
(一)大型深水码头
这是核心要素。从目前情况看,集装箱码头有l6米以上的水深,散货码头须能靠泊30至50万吨级载重船。
(二)港城一体化
有涵盖整个城市的临港产业,即港城一体化。临港产业布局要根据港口来开展,形成“产业集聚”。在整个供应链或需求链中,港口已不仅是物资交汇的连接点,而且是综合运筹和处理物流生成和运动的基地。就是说,港口已不仅仅是被动地提供服务的场所,而是一个组织者、策划者。
(三)国际区域性总部经济
即大型跨国公司总部要设在港口。因为“前方调度总站”是参与决策、组织的,如果不能成为区域性经济总部基地,港口就很难成为决策者、组织者。
(四)广阔纵深的陆向腹地
陆向腹地与港口所在城市形成非常紧密的经济联系。此外,还要有发达的交通物流网络,有与国际经贸管理完全接轨的自由贸易政策体系(李阳.2008)。
1)兼容第三代港口的功能。第四代港口功能的提升是在第三代港口功能基础上的拓展,在新的水平上重新整合这些功能。
2)是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背景下,供应链高度整合,力求链上各节点无缝地衔接。在整条供应链中将港口弱化为供应链中的一个要素,强调实物体和信息在港口高效率地流过,在组织生产时与供应链其他物流服务提供商一起,高度地相互协调和合作,追求整体效益最优。
3)提供差异化、精益化、敏捷化和柔性化的服务。随着用户差异化需求的增大和敏捷生产在制造业取得成功,港口需要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迅速的响应,在港口作业流程再造的基础上,满足市场对港口差异化服务的需求,差异化、精益化服务是基础阶段,敏捷化服务是过渡阶段,柔性化服务则是第四代港口的最终目标,促使与港口相关的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无缝连接。
4)主动决策,港口的发展阶段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即由保证经济活动顺畅完成的“后勤服务总站”转向推动经济活动有效运行的“前方调度总站”。第四代港口需要成为其所辐射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决策、组织和运行基地,为供应链提供良好的运行动力,这也是实现港口服务柔性化的重要条件。港口将通过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并购供应链中相关企业、外购运输能力等方式,从物资交汇的连接点,转型成为物流服务提供商。
通过对第四代港口的定义和特征的分析,可以概括出第四代港口对我国港口建设的几点重要启示:
1.大力发展和吸引陆向腹地物流
第四代港口必须有广袤的陆向腹地作为支撑,未来应该会出现在欧亚大陆、美洲大陆、非洲大陆和澳洲大陆等幅员辽阔的陆域;而传统的海向中转港口今后将会相对式微。今后随着国家、地区、港口的发展以及政策和物流体系的完善,基于保护本国、本地区经济利益的出发点,国际上通过别国港口中转的海运物流量将越来越少,而越来越集中于若干由陆地交通运输系统连接,且条件充足、能力强大的本国或本区域的第四代港口。一些缺乏良好的地缘经济条件、过度依赖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为之提供喂给性或中转性物流的港口,在周边陆向腹地型港口的能力尚不足以独立配置本腹地内的物流量时,可以通过吸引这些物流来提升自身港口及所在城市的地位;但是,当拥有广阔腹地的港口逐渐向第四代港口的方向发展,并达到能够直接配置腹地内的货物而不需要借“他山之石”的时候,它们就会拥有直接配置资源的绝对优势,其所在的地区和国家就必然会获得国际竞争优势。
广阔、纵深的陆向腹地是我国港口的天然优势,而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又生成巨大的物流量,因此,大力发展本国市场、吸引周边陆上国家物流,是我国港口向第四代港口迈进的首要任务。第四代港口建设不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事倍功半的吸引海向腹地中转,而应该放到培育、吸引陆向腹地物流上。只有那些拥有广阔腹地、大量货源,并且能够直接配置这些货物,经由密集的主干航线将货物从本港发送至异域他乡的终端港口,才有可能成为第四代港口。一个港口如果没有能力配置货物,而只是把货物送到其他的大港再中转出去,必然成为支线港或喂给港,从而失去了发展成为第四代港口的资格。
2.加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从某种角度来说,第四代港口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往往具备硬件和软件上的条件、能力和优势,而且是港城一体化的延伸——港口和区域一体化的产物。这为其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和流通要素、发展成为第四代港口提供了有利的必要条件。既然建设第四代港口不能也不必寄希望于一味吸引外国的货物到本国中转,那么我国港口建设就应继续加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点培育陆向腹地的国际贸易物流,发展具有雄厚的国际竞争实力的资源配置型港口城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外贸物流,本身就是国际贸易物流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当这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经贸市场中占重要地位或比重的时候。因此,我国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应该把握住本国外贸进出口量巨大的中国特色,充分应用对世界经贸活动和国际经贸市场影响深远的“中国因素”。一方面,通过加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促使其向第四代港口转型,提高我国港口的地位;另一方面,港城合一的国际航运中心也有责任策划区域性的经贸活动,在世界经济架构里起到主导作用。
3.进一步优化港口布局
第四代港口的特征决定了不是所有第三代港口都有可能发展成为第四代港口,也不是所有第三代港口都有必要发展成为第四代港口,只有其中少数几个陆向腹地巨大、外贸物流众多、交通运输成本较低、且其所在城市拥有重要的国际经贸影响力的港口,才有必要和能力发展成为第四代港口,否则就会造成资源浪费、结构失衡、效益低下。因此,我国应进一步优化港口布局,将港口规划与区域发展相结合,使港口在空间、规模和功能上的分布更趋合理。尤其应避免港口之间的恶性竞争,避免一拥而上地建设“第四代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