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斯第一定理

科斯第一定理(Coase Theorem I)

目录

  • 1 什么是科斯第一定理?
  • 2 科斯第一定理的表述和分析论证
  • 3 科斯第一定理存在的问题[1]
  • 4 参考文献

什么是科斯第一定理?

  科斯第一定理也称为实证的科斯定理

  科斯第一定理的内容是: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产权初始如何安排,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那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即市场机制会自动达到帕雷托最优

  如果科斯第一定理成立,那么它所揭示的经济现象就是:在大千世界中,任何经济活动的效益总是最好的,任何工作的效率都是最高的,任何原始形成的产权制度安排总是最有效的,因为任何交易的费用都是零,人们自然会在内在利益的驱动下,自动实现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因而,产权制度没有必要存 在,更谈不上产权制度的优劣。然而,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在经济社会一切领域和一切活动中,交易费用总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因而,科斯第一定理是建立在绝对虚构的世界中,但它的出现为科斯第二定理作了一个重要的铺垫。

科斯第一定理的表述和分析论证

  在科斯第一定理的诸多表述中,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定义是:交易成本为零的世界里,也就是在标准经济理论的假设里,不管权利的初始安排怎样,当事人谈判都能导致财富的最大化安排。科斯第一定理包含两个重要的假设前提:

  第一,交易成本为零。交易成本指外部性当事人建立交易关系,进行讨价还价、订立契约并督促执行所花费的成本。交易成本为零,意味着交易中上述几个方面的活 动可以无成本地完成,这是新古典经济学隐含的一个基本假设。科斯文中,交易成本被称作“运用价格机制所需的成本”。

  第二,产权的初始界定清晰,即外部性问题所涉及的公共权利的归属明确,至于具体归属于哪一方当事人,则没有给予明确限制。在农夫和养牛人的例子中,该假设意味着:农夫和养牛人的权利都界定清晰,或者农夫拥有公共权利,养牛人无权让牛损害谷物,或者养牛人拥有公共权利,农夫无权阻拦牛群损害谷物。科斯第一定理在此表现为:如果养牛人和农夫之间谈判等一系列交易活动的成本为零,则不管权利的初始安排如何,从效率角度看,农夫和养牛人之间关于“公共权力”的交易 行为都可以使产权的配置达到最优。

科斯第一定理存在的问题

  其一,逻辑上的同义反复。

  科斯的效率观是“帕累托最优”,而这一最优状态原本就是在没有交易磨擦的假定下得出的。现在,“科斯第一定理”,强调,零交易费用中的市场交易可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这在逻辑上表现为循环论证,缺乏新意。该定理实际上是帕累托最优的同义反复。

  其二,零交易费用的假设不现实。

  “科斯第一定理”是在零交易费用的假设下作出的,这在经济学分析中并不是不可以,但它是不现实的,其本身的意义极小,谈不上是什么重要的定理。否则,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讲出许多社会科学方面的类似定理。科斯自己也承认零交易费用是很不现实的假定,并说零交易费用的世界已常常被说成是“科斯世界”。真理多走半步往往会变成谬误,科斯世界正是竭力说服经济学家离开现代经济学理论的世界。所以,张五常等国内外一些学者过分渲染“科斯第一定理”,显然是不明智的。

  其三,忽略收人分配的效应。

  “科斯第一定理”试图表明的是,在零交易费用的假设下,任何产权分配方式都会导致帕累托最优。事实上,即使在该假设下,产权的初始界定通过影响财富分配状况(甚至如许多西方经济学家所指出的,进一步影响对物品和服务的需求变化),也必然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由产权分配方式所带来的不合理的财富分配不公,导致经济活动中的行为主体在不同程度上的效率下降,这是人所共认的常识。然而,科斯的辩解因企图谈化这一常识而显得苍白无力,他说:不可否认.赋于以前未曾得到承认的权利所有权的标准变化可能引起需求变化,反过来它又引起不同的资源配置,但是,除了诸如废除农奴制此类社会大变动的事件,这些影响通常是很小的,以致于可以放心地忽略不计。在经验和逻辑上,只要承认哪怕是“很小的”影响,“科斯第一定理”就被证伪了,更何况这种影响也许是很大的。

  其四,忽视机会主义行为和信息不充分的存在。

  即使交易费用为零,当人们在谈判等交易活动中采取利己的机会主义策略或信息不充分时,很可能出现谈判破裂或各自采取行动等某些不利于资源最优配置的现象,从而无法实现科斯定理所预期的最佳状态。

  其五,混淆权利的最佳初始配置与资源的最佳配置之间的关系。

  产权的初始界定和配置可能是由法律规定的,也可能不是,但不管怎样,即使在零交易费用的情况下,由于某种缘故,最佳的权利初始分配并不等于(或绝对保证)最佳的资源配置。自由交换会不会最终都能使社会总产值达到最大化?萨缪尔森针对科斯定理说过,对策论没有一条定理可以证明,一只“看不见的手”会把两个或多个谈判者引导到污染的帕累托效率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雪艳 李楠.《新制度经济学研究》
阅读数: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