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人才观

目录

  • 1 什么是科学人才观
  • 2 科学人才观的特点
  • 3 科学人才观的战略实施

什么是科学人才观

  科学人才观就是指对人才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判断人才的具体标准以及怎么样用好人才等问题,所应具有的科学态度和观念。科学人才观的提出,符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实际,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科学人才观的特点

  第一,科学人才观体现平等性的原则。打破了原有的依据“学历高、职称高、资历老、身份高”的人才评定框架,提出人人都可成才,有利于各类人才的涌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第二,科学人才观坚持群众史观的特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坚信人才来自于人民群众。

  第三,科学人才观体现了发展和与时俱进的特点。科学人才观的提出是适应时代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是先进科技的创造者和掌握者,人才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四,科学人才观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特点。通过实践检验人才以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的重点评定标准,科学、公正、公平评价各类人才。

科学人才观的战略实施

  建立健全实用、高效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人才支撑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为人才发展提供环境,当前要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资源开发机制的共同发展。

  一是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完善跟踪服务和联系制度。统筹推进各类专业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创新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新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_丰导作用,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l订场有效配置、企业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人才管理运行机制,进步规范人才评价、流动等环节中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制度,形成员工能进能出的机制;实行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定期考核,坚持任期制,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的机制;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形式的工资制度,调整员工收入分配制度,工资收入与企业效益和员工实际贡献挂钩,形成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对经营者试行年薪制、期权带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三是要进一步创新职称评审和聘用制度、行政审批制度、人才引进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富于人情味的管理办法,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寓引导于关爱之中,为人才的成长、流动和发挥作用营造宽松的环境。要以优势资源、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非公有制经济以及相关的项目、现代农业园区科技园区、工业园区为载体,以优越的创、政策和良好的服务为保证,积极聚集人才,为人才创业提供宽阔的舞台。要灵活采用固定用人与流动用人相结合,专职用人与兼职用人相结合的用人方式,让人才和智力合理流动,做到“不求所有,但为所用”,促进人才资源共享,使各类人才动起来、活起来,使人才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掘和利用,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建立健全公开、公平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建立健全用人制度体系,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开竞争的一系列配套制度,使竞岗程序、十部考核、资格认定等组织和实施环节,做到有章可循,从而实现科学用人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对拟提拔任用的人才,坚持做到“三公开”,择优选用。一是程序公开。即选拔要实行竞争上岗,公开竞争上岗办法、原则、程序、资格条件及相关政策;二是竞争公开。即公开符合竞争条'f't-A.员、公开参加竞争上岗人员,公开进行竞争演讲,公开进行民主评议;三是结果公开。即公开民主评议情况,公开聘用人事基本情况,对聘用人实行任前公示和试用期制度。通过“三公开”,不断规范资格审查、竞争演讲、民主测评、结果公示、试用期等选拔程序,在公开竞争中,好中选优,选拔“德、能、勤、绩”突出的人才,使竞争上岗科学选人用人的机制逐步完善,并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创新充满活力的人才配置机制。充分发挥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和市场对人才的基础调节要求,建立健全人才选拔机制,指导人才就业,引导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通过市场双向选择,健全服务机制,确保就业信息的畅通和及时、准确。规范人才市场的信息化、多元化、常态化,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健全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对专业化人才服务机构和市场要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对人才管理的作用。加快人才流动,发挥市场对人才和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政府主管人才服务的机构和相应的管理体制要加快改革,逐步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

  为了吸引人才,要处理好和调整好户口迁移政策,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对于人才档案的管理,要逐步公开化、细致化、人性化,建立和健全相关服务管理系统。人事争议仲裁、完善劳动合同、人才竞业避止等制度,维护各类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加快对西部地区的人才输出,加强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人才扶持,促进中东部地区人才流动,加快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等区域人才开发一体化进程。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布局,引导各类人才合理分布。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和健全相应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实际工作业绩挂钩,并鼓励自主创业和自主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要与工作责任、实际工作产能、工作权利挂钩,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鼓励创新型人才,并给予一定的报酬奖励。

  首先,充分发挥物质激励作用,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分配制度要坚持“多劳多得”,按实际工作业绩的分配原则,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竞争上岗,能力和业绩决定工资多少。提高奖金的比重,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次,是建立和健全企业长期和短期的激励机制。企业员工通过自主创新或者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超额完成任务的时候,企业领导层要通过加薪或者升职,或者颁发年终奖金等方式对这类员工予以表彰,实现短期内此类员工奖励加成,提高公司效益。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股票期权,建立长期激励机制,增强员工的企业主人翁意识,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参与企业的生产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大的业绩,与企业同甘共苦,荣辱与共,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再次,注意精神鼓励。精神激励就是要求企业坚持人性化发展战略,尊重员工的个人权利和个人意愿,尊重员工创造和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专长。对员工的建议和意见,要虚心接受和采纳,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职位晋升的机会,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与员工沟通要坚持和谐、平等的氛围,对于员工的成长要及时予以关注,对于有业绩的、有创新精神的员工要予以精神上的支持和表彰,提高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后的荣誉感、服务社会的成就感、被企业和社会承认的自豪感。

  最后,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与竞争机制和责任机制。有激励就要有约束,有奖有罚才能体现公正。企业的约束机制包括:系统、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和严格、规范的工作考核制度等。实行优胜劣汰,有奖有惩,公平竞争,促进人才的有序流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形成良好、有序的企业竞争环境。

阅读数: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