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福利制度(Social Welfare System)

目录

  • 1 什么是社会福利制度
  • 2 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因素
  • 3 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 4 其它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
    • 4.1 瑞典的社会福利制度
    • 4.2 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什么是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福利制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里一套有关人类需要的和人类相关的理念、资源、机构和专业人员等制度设置,它同经济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一起成为维系社会运转的机制

  广义的社会福利制度:包含人类社会中所有有利于改善人的福祉的制度设置。(所有的制度、机构、科技、经济、公共服务团体)。狭义的社会福利制度:只是将直接同社会服务和福利资源配置相关的制度设置包括在内。

  在社会福利制度中,主要构成要素有资源(物质与金钱)、组织(机构)、人力(社会工作者和其他专业服务人员)、服务对象、外在制度和环境系统等。

  社会福利制度的核心是:通过人为努力去建立一系列规则,这些规则构成的制度可以化解、分担、防范社会成员在生活中的风险。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满足人类需要提升人类福祉(wellbeing),它包含着人类对美好、幸福、平等、公正的向往,是人类追求理想的产物。制度社会福利中的最重要的核心概念之一,也应该是社会福利研究者最关心的领域之一。

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因素

  社会福利制度受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影响最大。社会福利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一是物质基础,二是政治条件。物质基础决定社会福利资金的筹措,政治条件决定福利资源的分配与推行。

  社会福利机构、政策与服务模式等也毫无疑问地受上述制度的影响与制约。同时,社会福利制度本身的功能与效力也影响着家庭、市场以及政府等系统在社会福利资源与服务提供中的作用和能力。

  对一个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体而言,社会工作专业是必不可少的。社会福利制度是为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而设置的专门制度,它必须透过社会服务体系来实现上述目的。因此,若缺乏与之相应的社会服务传递体系,即社会服务的管理、规划与传输,则无法实现服务与人的需要的相互联结。社会工作专业则正好充当了社会服务传递体系的角色,发挥着满足社会需要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功能,并对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社会福利制度本身代表着一系列有组织的专业服务结构与内容,它们彼此相互联系与依赖。

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传统福利制度日益暴露出一系列不适应新社会环境的弊端:

  首先,国有企业改革必然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它们要与所有企业一起参与市场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尤其是一些老企业,由于背负沉重的职工福利负担,所以难以与新生企业公平竞争,面临更大的破产风险,而且职工所在的企业一旦破产,职工极其家庭能够获得的福利待遇将没有了着落,生活将立即遇到极大困难;

  其次,企业的福利待遇将企业与职工紧紧地栓在一起(例如单位分配的住房、职工子弟就读的子弟学校等,形成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不同企业或单位,职工的福利待遇会有很大差异,有些单位职工的福利甚至高于工资,这就阻碍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第三,优厚的福利待遇由于是平均分配,所以不但没有发挥它激励劳动者积极性的功能,反而助长了人们的懒惰和依赖心理,影响企业的效率和发展;

  第四,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经济结构多元化,农村人口流入城镇,进入不同所有制企业和单位就业,他们连应当享受到的社会保险待遇都享受不到,何谈享受社会福利待遇,这种从制度建立之初就对农民实行的不平等待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不能再延续下去,否则会继续扩大城乡差距,城乡隔离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也无法打破。可以看出,在市场经济下,传统福利制度不但不能适应不同社会成员的需求(我国现有的社会福利服务只能满足5%的社会需求,这里的社会福利服务主要指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的养老和寄养机构),而且直接对企业的发展,最终也对整个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也会酿成社会不稳定因素。改革传统的福利制度势在必行。

  1993年4月,民政部发布了《国家级福利院评定标准》,同年8月,民政部又发布了《社会福利企业规划》。1994年12月,民政部发布了《中国福利彩票管理办法》。1997年4月,民政部与国家计委联合发布《民政事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残疾人可以由过去单一的在福利企业就业改变为在福利企业或分散就业。1999年12月,民政部颁布了《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从这些法规可以看出,无论是社会福利院和社会福利企业的发展,福利资金的筹集,还是残疾人就业,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等,民政部门作为我国福利事业的主管机构将把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逐步从官方举办引向社会举办,并按福利需求设立福利项目,例如将原来单一的以集中收养孤寡老人的养老院,按照老年人的不同需求设立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护理服务、老年家政服务等福利项目,并面向所有有福利需求的老年人。民政福利的社会化不仅使民政福利走出封闭,而且提高了民政福利机构的效率。与此同时,社会办的福利机构也在迅速发展。尤其是社会办的社会福利企业,其发展势头甚至超过了官办福利企业,有数字表明,到20世纪90年代末,官办福利企业占福利企业总数从65%下降到14%,社会办的福利企业从35%上升到86%,就业的残疾人数占到福利企业就业残疾人总数的84%。

  企业职工福利改革,在初期,通过实行承包责任制,将企业的福利设施对外开放。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社会背景下,在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绝大多数企业和单位打破过去封闭运行的模式,成立了面向社会、有偿服务的劳动服务公司,并逐渐与原单位脱钩,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并参与市场竞争。例如,绝大多数的房修公司、托儿所、幼儿园、理发店等都是从原来的企业或单位剥离出去的、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住房福利改革,1989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改革的实施方案》后,城镇居民福利分房开始向住房商品化私有化方向改革。199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规定以标准价出售公房,1998年底,中央政府宣布停止企事业单位的福利分房后,职工按标准价购买了住房。同时确立了由单位和职工各缴费50%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并为职工建造和出售经济适用房。有些城市为居民提供廉租房或房租补贴。

  教育福利改革,让人们感到压力的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将原来高等院校的助学金制度改为贷学金制度,后来高校学费一路攀升,城市重点中小学校也要收取赞助费。农村义务教育由于失去集体经济的支持而将负担转嫁到了农民身上。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被打破,人们的收入出现了差距,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收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应运而生,先进的教学设备、优秀的师资、独特的教学方法,为富人的子弟提供了优越的就学机会。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多种办学模式,开辟了教育领域的竞争局面,为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生提供了可能。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及其职工的数量有了较大的减少,加之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福利事业逐步走向社会化,因而,单位和企业对于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大大减少,负担大大减轻。与此同时,国家和社会举办的福利事业在迅速发展,不断满足不同社会成员对于福利项目的需求。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虽然没有社会保险改革进展快、步伐大,但是它正在缓慢地朝着社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其它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

瑞典的社会福利制度

  高税收和高生活水平:瑞典著名的社会福利体系构建了世界上最平等的国家之一。

  英国《卫报》称瑞典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社会”,理由是瑞典成功地在社会平等和经济发达之间找到了平衡。教育免费,医疗保健费用低廉,育儿机构普遍,街道整洁;在做到这些的同时还能抓住机会,掌控自己的经济命脉。与其他许多西方国家相比,瑞典非常富有的人和非常贫穷的人都比较少,大多数人处于这两者之间。

  “瑞典模式”或者说“中间路线”背后的驱动力是社会民主党和工会。不过其根源可追溯至19世纪,当时通过了《贫困人口救济法》。其实还可以追溯到更早,瑞典平等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

  《萨尔斯巴登协议》是瑞典社会福利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该协议是在1938年由工人和雇主联合会双方达成的。这为延续至今的劳资关系定下了基调,体现了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

  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瑞典是世界最富有的三个国家之一,几乎无人失业,福利水平持续提高,让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都能享受福利。

  1973年的石油危机标志着瑞典福利水平提高的终结。瑞典在20世纪90年代遭到工业危机和经济严重衰退的沉重打击,很多重工业企业迁到国外或倒闭,这导致政府国库资金减少,福利水平持续下降。

  瑞典模式依然存活着,只是不像以前那样照顾到一切。现在,医疗保健部门的私有化程度不断增强,私立学校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但即便是右翼政党也不会提议摒弃福利体制,因为选民根本就不会支持。政治倾向中偏右的本届政府从2006年开始执政,已经采取了一些举措,如缩短长期病假者享受补贴的期限,但基本结构没有改变。

  尽管瑞典人为维持自己所珍视的社会福利体系仍然缴纳很高的税款,但瑞典已不再是世界上课税最重的国家。从收入分配情况来看,瑞典仍是世界上最平等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贫困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瑞典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排行榜上一直名列前茅,该排行榜根据平均预期寿命、教育和生活水平等指数对世界各国进行排名。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瑞典在世界最富裕国家中的排名有所下滑,青年和移民中的失业率相对较高。有人批评说,慷慨的福利措施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有些人确实依赖瑞典模式的核心,也就是社会保障体系,无所作为。但瑞典社会总的来说仍然保持公平,且运转良好。大多数人乐意缴税,希望维持这一模式。

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虽然美国的社会福利在西方国家不是最好的,但其社会安全金体系却是全世界最大的。每一个工作的人,只要工作到一定年限,在退休后每个月都可以从联邦政府领取到养老金(美国人自己称之为社会安全金)。总体来看,美国的社会福利比较照顾老人和弱势群体。当然,也有的人批评社会福利太向穷人倾斜了,但美国社会福利带有全民性也是其一大特点。

  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始于1935年,当年国会通过了社会安全法,正式为美国工作的人群建立了退休后的养老金体系,1956年经过修法,养老金也开始涵盖残障人士。美国的社会安全金体系主要是为工作过的人退休后提供养老金福利,另外一类福利则是为没有工作过的老人、残障人士提供退休养老金福利,这一项目称之为社会安全金辅助项目。

  社会安全金是美国社会福利的一种,实际上美国的社会福利还包括其他几大方面。比较常见的有失业救济金,这一项目是为失业者提供短期的经济资助,通常为半年,每周失业者可领取的救济金约为450美元,4个星期的失业救济金为1800美元。联邦政府1997年为有孩子的贫困家庭建立了临时资助项目,这种资助是政府对穷人家庭最直接的现金补助。

  美国社会福利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医疗保险,由于工作的人大多由雇主提供医疗保险,因此政府的医疗保险计划主要是为老人和穷人提供的。为老人提供的医疗保险计划涵盖65岁以上老人。联邦政府征收的薪资税项目之一是医疗保险税,雇主和雇员每年要分别向政府交纳雇员年收入1.45%的医疗保险税,等到雇员65岁时,就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险。

  而对于穷人和没有收入的人,联邦和州政府协同设立医疗补助计划,由政府出钱资助这些人医疗和看护费用。儿童医疗保险是政府设立的为那些低收入家庭儿童提供医疗保险福利的项目,以保证低收入家庭儿童也能获得医疗保险。2010年通过的医保改革法则是对美国医疗保险体系的最大一项改革,政府出资为数千万没有医疗保险的人提供医疗保险,这是美国迈向全民医保走出的最关键一步。

  为什么说美国的社会福利具有全民性呢?救济穷人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美国社会福利两个最重头之处几乎是涵盖所有美国的工薪阶层。一是社安金,二是医疗保险。,一个人只要工作点数达到40点(通常为工作10年),退休后每个月就会领到政府发放的社会安全金支票。2010年,美国人领取的社安金金额平均为13968美元,略高于65岁以上一口之家年收入10289美元以下这个贫困线。同时工薪阶层到65岁时,不用操心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险。想想看,人到老了,第一有钱,第二看病不愁,这不就是生活的最基本的保障吗?

  美国的社会福利分类较多,社会安全金,也就是俗话说的养老金。因为这个养老金很有特色,不仅养退休的人,而且退休人员的家属也受益。“山姆大叔”2011年发布的社会安全金报告指出,2010年,美国有5400万人领取社会安全金,交纳社会安全金税的美国人有1.57亿人。在领取社会安全金的人群中,4400万人属于领取养老金福利,1000万人是领取残障养老金福利。政府一年支付的退休人员和残障人士社安金金额达到6000多亿美元。政府的报告认为,由于社会安全金项目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这使得四成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免于陷入贫困境地。

  安金不仅仅是退休人员一个人的社会福利,同时也会惠及到配偶和子女。如果退休人员过世,他的配偶没有收入也可领取过世配偶的社安金,但要符合以下的条件:一是配偶的年龄超过50岁、属于残障人士;二是配偶年龄超过60岁;三是不论配偶年龄多大,家中有16岁以下儿童或是残障人士需要抚养。只要符合上述三项条件之一,该配偶即可享受过世人员的社安金。即使配偶60岁后重新结婚,她仍符合资格享受过世前配偶的社安金福利。目前美国大约有500万丧偶者享受过世配偶的社安金福利,这对于年长者尤其是女性的生活是个不小的帮助。

  如果退休人员过世,家中的孩子也可以享受过世人员的社安金。过世退休人员子女领取社安金的条件为:不超过18岁;18至19岁仍在高中读书者;18至22岁残障人士。如果退休人员要供养父母,而且供养花费的占到老人生活费用的一半以上,在这种情况下,退休人员如果过世,他的父母可以享受领取过世人员社安金的待遇。

  还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如果退休人员属于离婚,他过世后前配能否领取他的社安金金呢?在这一点上,政府的规定还算有人情味,只要原配偶的婚姻维持了10年,年龄在60岁以上或是50岁以上但属于残障人士,这名前配偶就有资格领取过世前配偶的社安金。前配偶没有收入、但需抚养孩子,前配偶离婚后在60岁前未再婚,符合这两项条件之一,前配偶也可以领取过世退休人员的社安金

  美国人因工作受伤或是其他原因受伤的人数比例较高,而不少人因此丧失工作能力。对于有工作经历的残障人士,政府也会每个月发放社安金。残障人士如果领取政府的社安金要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一定时间的工作经历,二是工作时间符合社安金的发放标准。例如,30岁的残障人士需要有2年的工作经历,50岁的残障人士需要有7年的工作经历,60岁的残障人士需要有9年半的工作经历

  美国人是否必须不工作了才能领取社安金呢?否也。社安金的领取与年龄有关,与一个人是否继续工作无关,但会有纳税上的要求。如果一个人的年工作收入不超过14160美元,他所领取的社安金金额不会发生变化,政府会按正常的金额发放。在这种情况下,60多岁老人实际上是扩展了自己的收入来源,即可以打工增加收入,也可以照常领取政府发给的养老金。为什么不少美国人过了65岁以后还继续工作,而且多喜欢做半工,也许道理就在这里。

  

阅读数: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