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银行风险(E-banking Risk)
目录
|
电子银行风险是指电子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受不确定因素影响而造成损失或者客户数目、交易量以及替代率等指标波动的可能性。
1、技术风险
由于构建电子银行的技术体系本身出现安全问题,导致电子银行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客户群流失、交易量下降、代替率下降或增长率下降等风险,包括系统安全的安全攻防等。
2、外包风险
电子银行部分功能或产品外包给其他公司进行研发或运营,而外包公司的行为有一定程度的不可控性,由此而引入的后门、信息泄露、进度等方面的风险。
3、声誉风险
由于造成负面影响的案例,特别是影响比较大的此类案例所造成的负面舆论、客户流失、业务交易量下降或替代率波动,因此影响客户群的发展或替代率的增长。引发声誉风险的此类案例可能来自于银行内部或外部。
4、流动风险
由于客户体验、便利性、促销或其他方面的原因,造成电子银行的存量客户或潜在客户流失的风险。
5、战略风险
不恰当的战略决策或不适当的战略实施会带来战略风险。电子银行的近期增长目标并不总是与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相吻合,既要照顾近期的各项指标,又要使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沿着既定的战略方向前进。
6、操作风险
由于不完善或有缺陷的程序、操作规程或信息科技系统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声誉损失、客户群流失、业务量下降、替代率下降或增长率下降等风险。
7、政策风险
由于产品违规或相关法规修改或新法规出台而影响业务流程或促使后台必须做相应的改动,从而造成客户体验变差或违规所带来的风险。
1、加强银行内部制度建设,提高电子银行的管理水平。管理出效率,这是任何企业或公司都适用的真理。
要有效防范电子银行的风险,首先就要有良好的制度进行规范电子银行的运行。如制订全面的电子银行业务流程和安全规范,根据业务和技术发展情况及时修订与完善,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其次,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明确界定电子银行业务各环节的责、权、利,构建电子银行业务流程与权限之间的制约体系,加强对信息系统人员的适时监控;最后,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树立良好的行风,深入开展爱岗敬业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进而降低内部违规事件出现的机率。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巩固电子银行的技术地位。设施是基础,技术是保障,因此,银行需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风险防范。
首先,商业银行应该作详细的可行性研究,在电子银行的运行方面定位要准确,并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确保电子银行系统设计严密、信息技术安全可靠、功能完善、运行稳定。其次,根据需要提高电子银行安全技术投入,在提高通信网络带宽的同时,建立灾难备份与恢复系统,增强电子银行应对服务危机的能力。再者,有效防止计算机病毒和电脑黑客的攻击,适时更新、升级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提高计算机系统抵御外部网络攻击和抗病毒侵扰的能力,增强电子银行系统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等等,都是巩固电子银行技术地位、有效防范电子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途径。
3、优化客户管理,提高客户安全意识。防范电子银行的风险,属于银行与客户互动的范畴,因此,电子银行要在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优化客户管理,使每个客户都积极配合银行风险防范措施。
首先,银行要针对客户安全意识进行摸底归类,针对部分安全意识淡薄的客户要进行安全教育,而在客户办理银行卡时,重点介绍安全使用银行卡的知识,提醒客户及时更改原始密码,并在各营业网点和自助服务设备上张贴风险防范告示,提示客户保管好各种相关的交易凭证。其次,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公共信息平台对电子银行安全风险进行宣传介绍,向公众介绍犯罪分子利用电子银行盗取客户资金的各种手段,提高客户识别真伪、防范风险的能力。只有整体意识跟上了,银行的风险防范才可能有较大的提升。
4、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对犯罪分子打击力度。勿庸置疑,完善电子银行法律体系是防范和化解电子银行风险的重要手段。
虽然我国已出台了电子签名法,但由于现实条件和客户意识淡薄等原因,这些行动还不具规模。我国应加快立法进程,尽快构筑完善的电子银行法律体系,给电子银行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此外,我国司法部门应加大对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要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提高对高科技犯罪的侦破能力。而相关部门也要密切配合,提供相关的侦察证据,共同加大对电子银行诈骗案件的查处力度,进而从重打击电子银行犯罪人员。
5、规范电子银行的业务市场,形成良性的运作环境。随着我国电子银行业务的推广,其业务市场也在日渐渗透,风险的增长与业务市场扩张呈相同的趋势。因此,要想有效规避电子银行的安全风险,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不断发现问题,并针对新问题对电子银行的经营加以调整,使电子银行业务在的安全的环境中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