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外部性

消费外部性(Consumption Externalities)

目录

  • 1 什么是消费外部性[1]
  • 2 消费外部性特点[1]
  • 3 消费外部性的分类[1]
  • 4 相关条目
  • 5 参考文献

什么是消费外部性

  消费外部性是指个人或家庭的消费行为影响他人或社会,但个人或家庭并未因此而给予相应补偿或取得相应报酬

  外部性或称外部效应,也可称为外在性、外在效应。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分别用“外在经济”(External Economies)、“外在性”(Extemalities)两个词条来解释。但它只对“外在经济”下了定义性解释,而对“外在性”并没有作明确的定义性解释。实际上,此辞典认为,在生产领域中,外在经济、外在性、外在效应这几个概念在本质上是同义的:“外在经济(不经济)或生产中的正的(负的)外在效应,是一个生产者的产出或投入对另一个生产者的不付代价的副作用。”

  用数学语言表述,所谓外部性就是某经济主体福利函数的自变量中包含了他人的行为,而该经济主体又没有向他人提供报酬或索取补偿。即:

  Fj = Fj(X1j,X2j....Xnj,Xmk) j≠k

  这里j和k是指不同的个人(或厂商),Fj表示j的福利函数,Xi(i=1,2,...n,m)是指经济活动。这函数表明,只要某个经济主体j的福利受到他自己所控制的经济活动的影响外,同时也受到另外一个人k所控制的某一经济活动X 的影响,那么就存在外部性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认为:“某些时候,外在经济也指消费活动,或对消费活动的不花代价的副作用。但是,这个意思在这里不加考虑。”可见,此辞典虽然看到了消费外部性,但可惜的是并没有作进一步的分析。问题在于,随着世界人口增加和消费活动增加,再加上不科学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对象(例如一次性物品消费、过度包装消费、濒危物种产品消费等),使得消费外部性特别是负消费外部性的影响越来越大,它对自然生态环境、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整个社会的福利都造成了重大的负面影响。根据外部性的本质,结合消费的特性,把消费外部性定义如下:消费外部性是指个人或家庭的消费行为影响他人或社会,但个人或家庭并未因此而给予相应补偿或取得相应报酬。消费外部性的本质与生产外部性的本质一样,仍然是个体成本与社会成本、个体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差异,只不过这里的“个体”即产生外部性的主体是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

消费外部性特点

  1.消费外部性的产生主体是消费者。消费外部性由消费行为所产生,因此消费外部性产生的主体是消费者。毫无疑问,生产外部性产生的主体是生产者。

  2.消费外部性的产生主体具有众多性、分散性。这是由第一个特点所带来的。正因为消费外部性的产生主体是消费者,而生产外部性的产生主体是生产者,消费者远多于生产者 目前,地球上有65亿人口,同时也就意味着有65亿消费者,几乎每一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都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外部性,所以消费外部性的产生主体众多。同时,消费者也远比生产者分散,所以消费外部性与生产外部性相比就更加分散。

  3.消费外部性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即体现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从实践中看,消费者的消费活动,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用都多多少少会产生外部性。特别是衣着消费中片面追求时尚、食品消费中的过度包装消费、用品消费中的一次性物品消费、交通消费中的轿车消费等等,都产生了严重的消费外部性。而相比之下,生产外部性则产生于各种生产过程中。

  4.消费外部性具有累积性、渐进性,即每个消费者日常消费行为的外部性都很小,因为与企业相比,每个消费者日常消费量很有限,但这种微小的消费外部性13积月累会“汇合”成为巨大影响,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危害,这就是经济学家所称的“微小行为的恶行”。而单个生产者所产生外部性可能很大,有时甚至是爆发性的,例如某些大型排污企业每天在生产行为中所产生的外部性的量可能远超过数万甚至数百万个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中所生产的外部性。

  5.每个消费者产生的消费外部性的多少既与宏观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相关,也与微观主体的消费习惯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等相关。从宏观方面说,例如发达国家消费水平高,轿车普及,其居民消费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轿车消费,而发展中国家轿车消费并未普及,绝大多数居民以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由于轿车消费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因此,总体上说,发达国家消费者在交通消费方面所产生的消费外部性比发展中国家消费者多。从微观方面说,例如,对于同样消费一件带有纸包装的衬衫,一个消费者把纸包装分类回收,另一个消费者把纸包装不加分类而与其它各类废物混杂在一起作为垃圾彻底扔掉,显然后者产生的外部性要大得多。即同样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但消费习惯消费方式等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消费外部性。

消费外部性的分类

  在科学研究中,分类往往对能促使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笔者借鉴前人对外部性的分类并根据消费外部性的特点,认为依据不同的标准,消费外部性可以作如下分类:

  (一)正消费外部性和负消费外部性

  这是从消费外部性的影响性质上分类的。正的消费外部性就是某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使他人受益而又没有向他人收取费用,而负的消费外部性就是某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使他人受损而又没有向他人作出补偿。这里的“他人”可以是社会上的某一个人、某群体人甚至整个杜会。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负消费外部性,特别是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并进一步对他人造成负面影响。

  (二)代内消费外部性和代际消费外部性

  这是从消费外部性的时间维度来分类的。代内消费外部性的影响基本上在一代内,而代际消费外部性的影响超越一代,是几代人甚至更远。通常的外部性主要是从即期考虑资源是否合理配置,即主要是指代内的消费外部性问题。目前,代际消费外部性问题日益突出,由于消费活动引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淡水短缺、臭氧层破坏等,都已经危及到我们子孙后代的生存。因此,可以把代际消费外部性称为“当前向未来延伸的外部性”。这种分类源于可持续发展理念。

  现实中常见的是代内消费外部性,但代际消费外部性影响更深远,所以,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我们不但要关注代内消费外部性,更要关注代际消费外部性。关注代际消费外部性,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人类代际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尤其是要消除或尽可能减少前代人对后代人、当代人对后代人的不利影响。

  (三)区域性消费外部性和全球性消费外部性

  这是从消费外部性的空间维度来分类的。区域性消费外部性是指外部性的影响局限于一个区域,这一区域既可以是一国内的区域,也可以是跨越国界的由几个国家所组成的区域。而全球消费外部性是指外部性的影响具有全球性。对于一国内部区域性的消费外部性、几个国家之间的消费外部性、全球性消费外部性等不同范围的外部性,需要不同的对策和机制、途径来纠正。在实践上看,以往主要是国内区域性的消费外部性居多,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与国之间的消费外部性以及全球性的消费外部性越来越突出。

  (四)消费的环境外部性和消费的非环境外部性

  这是从消费外部性直接影响的对象来分类的。消费的环境外部性是指消费直接影响生态环境,而消费的非环境外部性是指消费直接影响的并非生态环境而是其它,比如影响他人的心理、生理健康甚至影响整个社会风气。现实中表现较多的是消费的环境外部性,但也存在消费的非环境外部性。例如,一个人注射某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使他人因此减少了感染上这种疾病的可能性,这是消费带来的正的非环境外部性;另外,某些消费行为所引起的消费攀比也属于非环境外部性。

  (五)单向的消费外部性和交互的消费外部性

  这是从外部性影响方向来分类的。根据OECD的观点,单向的外部性是指一方对另一方所带来的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例如化工厂从上游排放废水导致下游渔场鱼产量的减少,而下游的渔场既没有给上游的化工厂产生外部经济效果,也没有产生外部不经济效果,这时就称化工厂给渔场带来的单向外部性。大量外部性属于单向外部性。交互的外部性是指所有当事人都有权利接近某一资源并可以给彼此施加成本(通常发生在公有财产权下的资源上)。例如,一个进入已经拥挤的高速公路的驾驶员,他既是外部性的生产者,又是别人产生的外部性的承受者。上述这两种外部性都造成了“成本转移”或“成本置换”(Kapp;Pearce and Turner;Opschoor)。如果把上述例子中的行为更换成消费行为,就构成了单向的消费外部性和交互的消费外部性。例如,吸烟者对于非吸烟者产生的外部性就属于单向的消费外部性;而几个香烟嗜好者之间由于吸烟而产生的外部性则属于交互的消费外部性。

  交互的消费外部性的一个特例就是双向的消费外部性。双向的消费外部性是指两个消费主体彼此之间都存在外部性,主要的形式有三种;一是甲方和乙方相互之间的外部经济;二是甲方和乙方相互之间的外部不经济;三是甲方对乙方有外部经济效应而乙方对甲方有外部不经济效应,或者反之。

  (六)可控的消费外部性与不可控的消费外部性

  这是从消费者通过个人主观努力能否加以控制这个角度来分类的。可控的消费外部性是指这种外部性可以通过消费者主观行为加以控制、减少或消除,例如对于吸烟所产生的外部性,消费者即吸烟者可以通过戒烟来减少或消除;不可控的消费外部性是指消费者难以通过主观努力加以控制、减少或消除的,如家庭厨房烹调过程中散发的油烟对他人、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显然,对政策或制度设计者来说,主要应该针对可控的消费外部性。

  一种消费外部性可以从属于上述多种分类中,因为一种消费外部性可以有多种属性。例如,一个消费者听音乐时,音量开得过大给隔壁邻居午休造成的影响,这种消费外部性属于负的、代内的、区域性的、环境外部性,而且是属于单向的、可控的消费外部性。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俞海山,周亚越.论消费外部性及其社会福利影响.商业研究[J],2007,(02).
阅读数: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