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服装样品试制是指根据款式效果图或客户生产技术能力等条件,对即将批量生产的服装产品进行实物标样试制。服装样品试制是服装产品进行大批量生产前的关键一步,通过样品试制来保证产品的款式、造型、工艺等方面的品质符合设计师或客户的要求,并通过样品的试制环节,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生产条件、科学合理、高质高效的生产工艺及操作方法,指导大批量生产的顺利进行。
1.对试制样品作全方位分析
首先对试制样品进行全方位分析,对所要试制的样品进行一次技术条件和要求的分析,列出该产品所需要的工艺要求、设备、工具、资料、材料等条件及工艺操作丁序,并作好记录。特别是对样品关键技术处理方法进行探讨.列出所需的材料及其特征,并做好必要记录及说明。
2.准备材料
首先根据核准后的生产品种,备好所需各种材料,主要是面料、辅料及机物料,并将所有的材料规格、品种颜色、数量及要求逐一进行核对.检查是否符合要求。样品试制用的一切材料,应一律使用正品,常规下不允许用等级品或者不符合要求的代用品。
3.准备设备、工具
备齐所需各种生产加工设备及工具,并调校准确.对各种工艺参数做到准确无误,并处于备用状态。试制前要对所需要的设备、丁具等作一次检查,并将有缝制特殊工艺要求的器材和配件准备妥当。然后,对所用的设备要进行调试,调试时应按试制材料的特性和丁艺要求进行。如针迹密度、缝线的张力、缝纫的速度以及熨烫设备中的温度、压力、时间等,要按技术要求调试正确,进入备用状态。
4.试制人员到位
试制人员要具有一定的技术素质和水平,要能在质量和技术要求上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在试制过程中能切实处理和解决好有关技术问题。服装企业一般都有一个技术较全面的样品试制小组,他们专门从事新产品开发的样品试制工作,有时也兼做生产线上工人的培训工作或对零活及特殊服装的加工制作。该人员要求技术上乘、责任心强、善于发现及解决操作问题,以便制订生产技术文件。
1.分析效果图或实样
在分析效果图或者客户所提供的实样时要着重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选择与设计要求合适的面料及辅料。
(2)分析该服装的造型,比如是礼服还是日常服、是宽松型还是紧身型等,以便选出与之相适应的结构造型方法。
(3)分析该服装各部位的轮廓线、结构线、零部件的形态和位置。
(4)分析选用合适的缝制方法及需要的附件,需用何种工艺,采用何种设备等。
2.结构设计与裁剪
(1)选择样品规格
首先选择试制规格,一般应按代表尺寸,内销的可按照国家号型中的中间标准体,即男上装165/88,裤子165/76;女上装155/84,裤子155/72。外销的一般选择“M”规格(即中心规格)。如果客户有来样,可按实样试制,也可根据客户要求选定规格。然后,确定样品各主要部位尺寸,比如女装的胸、腰、臀围和衣长、袖长、领大、腰节长等。
(2)结构设计
根据已确定的尺寸规格、款式特点,选择适当的结构设计方法(原型法、立体造型法、比例法等)进行结构设计,并在结构图上注明布纹方向、缝制记号等,绘制后必须认真检查是否有遗漏、短缺等。在结构图的基础上,加放缝份和贴边,然后剪成纸样。
(3)排料裁剪依据纸样在面料上合理排料、划样,裁剪出样衣裁片,并测定出用料量。
3.样品制作
在样品加工前必须慎重考虑缝制形式、缝迹、缝型、熨烫形式和顺序,尽可能采用简单合理的、既保证质量而效率又高的加工工艺,同时记录好加工形式、顺序和耗用时间,以作为批量生产时工艺的参考依据。由于样衣工几乎负责样品制作的全部过程,包括缝纫、熨烫及手工完成部分,一般常选用工厂里比较有经验的缝纫工担任。他们能及时发现不适合于批量生产的潜在问题。
4.样品修正、评审及确认
样品完成后,可将样品放在衣架或人台上或由试衣模特进行试穿,由技术人员进行评审或提交客户进行确认,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者根据客户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经过反复评审、修正,直到满意为止。样品得到确认后,样品款式图、纸样、工艺、成品规格单、样品、时间、工艺说明等作为技术档案存档,以备批量生产时作为工艺技术确定的依据及将来质量检验和参考所用。
样品试制过程实际是一个探索过程,目的是摸索和总结一套省时、省力、保证质量的合理、科学的生产工艺。一般掌握以下几项原则:
1.材料使用的合理性
服装每一个部位所使用的材料都要做到“物尽其用”,而不是“可有可无”或者“大材小用”,要尽可能发挥材料使用的功能合理性和经济合理性。
2.工艺设计的合理性
工艺手段必须适应材料的特性,不能损害或影响材料的特性和风格,同时还需考虑便利操作、精简操作、提高工效。工序的安排应相对集中,坚持提高工作效率和流程畅通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人力、物力资源优势。
3.保证质量的可靠
保证制品质量是样品试制工作的一项重要目的。主要体现在:
(1)内在质量从消费角度考虑使用寿命和价值。例如在加工过程中,对面料、里料、辅料的强度、牢度有否损害,缝道强度是否符合要求,尺寸、规格是否准确等。
(2)外观质量外观质量主要看外观效果,丝织、条格、纬斜、色差、拼接、缝制等技术项目是否符合标准和设计要求。
4.注意批量生产的可行性,保证交货期
样品制作完成后,必须考虑其批量生产的可行性,通过小批量试制,测试该产品的可行性,并观察和记录存在的问题,对样品再作一次修正,最后被生产部门确认后方可投产。同时,通过小批量试制,改进生产工艺,优化流水线的编制,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在保证产品品质的条件下,保证按约定交货期完成产品。
服装样品试制完后应进行样品鉴定。服装样品鉴定多由企业设计开发、生产加工、质量管理、供销等部门共同组成样品鉴定小组汇同审核。其内容如下:
1、款式造型与样品实样审核
主要鉴定产品造型、服装结构、材料组合是否符合符合客户及设计要求;鉴定样品尺寸规格、号型设置是否符合要求,鉴定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2、样板、工艺及装备审核
主要鉴定服装样板是否准确齐全,各组各部件是否吻合、样板标注及说明有无漏缺、各档档差及推档是否有误;生产加工流程、工序分析与编制是否符合生产条件、是否是最佳工艺设计、工艺参数及技术质量要求应准确无误;服装加工设备能否保证产品质量,设备状态应正常,辅助工具应齐备并保证顺利进行批量生产。服装样品鉴定是一项严肃的审核工作,各个有关部门应认真对待,服装企业通常设计有“服装样品试制鉴定表”,供鉴定后签署审核意见。服装标品鉴定合格后,方向正式批量生产,对存在的细小问题应提出改进意见后,同意投产,但必须用书面说明在正式投产时的改进方法或补充规定。对存在问题较多,较严重的样品,或与客户要求差距较大,应否定样品并重新试制,再次鉴定直到合格,方可正式投产。
3、封样
服装样品鉴定及实样审核通常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但有的产品企业业能力及客户要求,在企业内部鉴定合格基础上,将样品送交客户进行最终确认,即所谓封样。封样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采用,如客户强调提出建议要封样;来料加工或有特殊要求的产品;来样订货产品;本企业从未生产过的产品或开发的新产品;服装某些因素或要求较含糊,易混淆、不易表述等,则需封样来澄清;在样品试制过程中,由于客观原因,样品试制后发现产品无法达到原合约要求,需作部分修改,有时为简便起见,可用封样来处理。此外封样必须经双方共同确认并办理有关条文认可及加盖封样章后,方能生效。
1.原材料选择及确定
通过样品试制检验所选用的原材料是否符合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实现成衣的外观效果。对于订单生产的成衣产品,根据客户提出的要求进行原材料的选用,制成样衣经客户确认后,方可正式选用。
2.确定成衣样板
通过样品试制检验成衣样板是否符合设计师或客户的款式造型及规格尺寸的要求。如果达不到设计和客户来样要求,需重新修改样板,制作样衣,直至达到设计和客户的要求为止。
3.确定加工工序并测定工时
在样品试制的过程中,确定出缝制工序的顺序,同时测定每道工序的工时以作为成衣流水生产工序编排的依据。测定出的工时也是制定生产定额和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
4.原材料耗用计算的依据
通过样品试制,可以确定出单件成衣产品的原材料消耗量,同时综合考虑批量生产时样板套排及各种损耗的因素,合理确定批量生产的成衣原材料消耗量。
5.工艺技术参数的测定
在样品试制的过程中,需要对缝纫线的张力、缝迹的密度、机针的号数、缝迹的类型、熨烫的温度、时间和压力以及缝制各部位的工艺要求等成衣生产的工艺技术参数进行测定。这是制定批量生产工艺、调试设备参数的重要依据。
1、建立原型体系进行产品组合
设计中不断重复出现的形态要素、结构特征、造型手法、设计意念等能产生相关联想的恒定元素为原型。服装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建立自身的原型体系是降低成本的有效策略。
2、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样品的试制中,面、辅料的开发无法避免,寻找合适的面辅料工厂进行长期战略性合作,就可以增加商务互信,降低风险成本。
3、完善开发制度
建立完善的服装新产品开发制度,以便对样品试制的每个环节做出详细的规定,以减少样品试制失误,降低淘汰率。
4、应用系统工程控制人工成本
服装工程分析是针对从服装面料到成衣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以工序为单位进行分析、调查的方法。对样品试制过程进行系统工程分析,寻求最高试制效率的科学作业方法,是控制人工成本行之有效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