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彻斯特学派

什么是曼彻斯特学派

  曼彻斯特学派又称自由贸易派。19世纪中期主张经济自由和贸易自由的英国经济思想流派。因其宣传中心设在曼彻斯特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是1838年组织反谷物法同盟的两个工厂厂主——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理查·科布顿和约翰·布莱特。该学派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崛起,在20世纪60年代达到鼎盛,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人类学家共同创造了英国社会人类学的黄金时代。

  曼彻斯特学派鼓吹自由竞争,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鼓吹把国家行为减到最低限度.曼彻斯特学派以斯密和与李嘉图的理论为基础,鼓吹自由贸易的好处,宣扬自由贸易,鼓吹经济全球化。权威的《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评价说:“如果对曼彻斯特学派给予简单的描述,那可以说,它是消除通向市场道路上主要障碍的一次卓越而成功的努力。”

  1836年,一场来势汹猛的涨价浪潮席卷英国,物价上涨,失业增加,社会陷入混乱。这种混乱的巅峰是爱尔兰大饥荒,单是1847年冬天,就有25万人被饿死。跟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饥荒一样,它更多地是人祸,而不是天灾。在出现歉收的时候,商人们却不能通过进口来缓解供应不足。相反,国内本已短缺的粮食,却因为政府的鼓励措施而继续被用来出口。制造这种反常局面的,就是臭名昭著的英国《谷物法》。《谷物法》所依据的是重商主义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限制、甚至禁止外国产品进口、而鼓励本国产品出口,可以增加本国的收入,保证本国粮食供应。从17世纪开始,英国就逐步施行这种政策。

  1776年,斯密出版《国富论》,对这种贸易限制法令提出批评。

  进入19世纪,随着农业人口大量转移到城市,粮食问题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所描述的情形令人恐惧,而政府想到的方法,却仍然是片面地鼓励、保护本国的生产。1815年,保守的托利党人颁布了更加严厉的《谷物法》。其目的在于通过禁止出口,推动谷物价格上涨,从而鼓励国内生产。

  后来,在各方压力下,这项法令逐渐增加了点灵活性,比如用高关税取代完全禁止。但其实质并没有改变。《谷物法》施行的结果是,粮食消费者(事实上也就是所有人)的利益被牺牲了,新兴的工业也因为成本上涨而受到损害,惟一得益的是农场主。

  曼彻斯特学派攻坚《谷物法》

  曼彻斯特自由主义学派应运而生。其领袖人物是理查德·科布登和约翰·布赖特。他们以不懈的热情和高超的组织能力摧毁了重商主义这个堡垒。他们深刻地意识到,《谷物法》已经对工业发展和消费者福利构成了损害,必须废除这种恶法。

  1838年,他们创建了反《谷物法》联盟。这个联盟包括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组织,有工商业主,有政治激进分子,有功利主义者,有自由主义者,也包括广大的普通工人。这个联盟是一个传播自由贸易思想的庞大机器。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曼彻斯特的工厂主理·科布顿和约·布莱特。

  19世纪20—50年代,曼彻斯特是自由贸易派的宣传中心。该学派提倡自由贸易,要求国家不干涉经济生活,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则,要求减免关税和奖励出口,要求废除有利于土地贵族的、规定高额谷物进口税的谷物法

  1839年曼彻斯特的自由贸易派建立了反谷物法同盟40年代和50年代,自由贸易派组成了一个单独的政治集团,后来成为自由党的左翼。

阅读数: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