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经济效益(Construction Industry Economic Benefit)
目录
|
建筑业经济效益是指从事建筑经济活动所取得的有效成果与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的比较。
建筑业经济效益的计量和评价,也需要设置一套指标体系。为了满足不同层次领导对建筑业经济效益进行观察的需要,建筑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应分不同层次设置。就宏观管理的要求来说,建筑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包括下列四类指标。
建筑业的劳动消耗,同样包括活动劳动消耗和物化劳动消耗。将建筑业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有效生产成果与相应的劳动消耗量相比,可以计算一系列反映劳动消耗的经济效益指标。从宏观管理要求来说,主要有劳动生产率和机械设备生产率。
(1)劳动生产率
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建筑业单位劳动量生产产品的能力。它是建筑业生产成果与劳动消耗量的对比。这个指标可用正指标即单位劳动量所生产的产品数量表示,也可用逆指标,即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表示。在计算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时,生产成果既可用实物量表示,如平均每个职工完成多少土石方工程量,也可用价值量表示,如平均每个职工生产的总产值或净产值、增加值。劳动量通常多用全部职工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
建筑业总产值是指用货币表现的建筑产品的生产总量,即建筑安装企业或单位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建筑安装企业的主要活动是从事建筑安装施工生产活动。为了进行建筑安装施工活动,需附设有勘察设计机构,为建筑安装服务的辅助生产活动(如金属结构、混凝土构件、水泥瓦等)和为外单位运送材料、建筑制品、建筑机具等运输生产活动。它们对外提供的生产成果也应包括在建筑安装施工活动中,(但不能把它们为本企业服务的产值包括进去)。因此,建筑业总产值应包括以下各项内容:
1)施工产值(即原自行完成的工作量)
它是建筑安装企业或单位自行完成的按工程进度计算的建筑安装生产总值(其中包括建筑工程产值、设备安装工程产值),房屋和构筑物大修理产值,现场非标准设备制造产值。施工产值是建筑业总产值的主要组成部分。
2)建筑安装附属辅助生产单位对外提供产品的产值
它是指内部核算的直接为建筑安装服务的附属辅助生产单位完成的为外单位提供的预制构件等建筑制品价值和工业性作业价值。
3)附属的运输机构对外提供服务的产值
它是指建筑企业为外单位运送原材料、半成品、建筑制品、建筑机具而完成的属于流通领域内的运输价值和为外单位服务的施工机械租赁产值。
4)勘察设计产值
它是指建筑企业内部的勘察机构等向外提供的科研和技术等劳务收入。
建筑安装企业承包的工程,有时因为施工力量或施工技术等原因,承包企业将所承包的工程中的某一部分转包给其他施工企业。这寸,承包企业称为总承包单位,转包给的其他施工单位称为二包或分包单位,因而施工产值的计算上又分为自行完成的施工产值和委托单位完成的施工产值。前者是指施工单位从事施工所产生的建筑产品价值总量,后者是指分包单位所完成的产品价值总量。依据施工单位的劳动消耗量与生产成果相一致的原则,计算劳动消耗的经济效益指标时所采用的生产成果指标,应是建筑安装企业自行完成的施工产值。
计算建筑劳动生产率所采用的劳动消耗量,应是与产值相适应的全部劳动消耗量,既应包括施工企业的职工人数,也应包括到施工单位参加现场施工的军工和民工。他们虽然不是施工企业的职工,但其劳动成果已包括在施工企业的生产成果中。因此,建筑安装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应按下式计算:
建筑安装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
|
(2)机械设备生产率
机械设备生产率又称每百元机械设备净值完成的施工产值,以机械设备完成的建筑施工产值与机械设备净值的比值表示。它是反应建筑业物化劳动消耗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机械设备生产率= |
|
有的同志认为:一个建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自行完成的建筑施工产值,是各种工人手工劳动所制造的各种产品价值与机械生产所建造的各种产品价值之和。因此,用自行完成的建筑施工产值来计算机械设备生产率的方法是值得商榷的。认为必须把上述二者的成果科学地分开,单独计算机械设备新生产的产品价值,以科学地评价其经济效益的好坏。(徐衡.基建统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工程成本降低率
工程成本降低率指标是反映建筑业全部劳动消耗的节约情况。现行建筑业统计制度规定计算这一指标。
工程成本是指为生产建筑产品支付的各种费用(如工资、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施工管理费)的总和。工程成本总额综合地反映施工单位、部门和整个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建筑产品所消耗的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数量。是评价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水乎与分析经济效益好坏的依据之一。
工程成本又分为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预算成本是通过编制施工图预算所确定的建筑安装的预算成本。它是确定工程造价的基础,又是考核企业成本管理和进行成本分析的依据。实际成本是施工企业生产建筑产品所实际支付的各种费用总额。它是衡量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
工程成本降低率是工程成本降低额与工程预算成本的比较。其计算公式如下:
工程成本降低率= |
| X100% |
工程成本降低率反映施工企业物资消耗和劳动消耗的节约情况。
建筑业的劳动占用,包括固定资金占用和流动资金占用。对建筑业劳动占用经济效益,亦可分别从固定资金占用、流动资金占用和全部资金占用进行计算。
(1)反映固定资金占用的经济效益指标
反映固定资金占用的经济效益指标可用单位产值占用的固定资产价值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 一固定资产平均净值(或原值)固定资产价值建筑总产值
单位产值占用的固定资产价值= |
|
单位产值占用的固定资产数量越少,经济效益越好;反之,则表明经济效益差。利用这一指标的报告期和基期资料,通过下式,可计算由于改善固定资产利用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即节约(或多占用)的固定资金。
节约(或多占用的)固定资金= | [报告期单位产值占用的固定资产价值-基期单位产值占用的固定资产价值]X报告期建筑业总产值 |
固定资产占用的经济效益,也可用单位固定资产提供的产值表示。其数值越大,说明固定资产利用越充分,经济效益越好。这一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单位固定资产提供的产值= |
|
(2)反映流动资金占用经济效益的指标
反映流动资金占用的经济效益指标可用每百元建筑安装产值占用的定额流动资金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每百元建筑安装产值占用的流动资金= |
|
利用这一指标的报告期资料与基期资料,可求得每百元建筑安装产值占用的流动资金的降低额。
(3)建筑业资金利税率(或资金利润率)
这一指标是指建筑业所拥有全部资金能够提供多少利税(或利润)。它是施工企业实现的利税(或利润)与占用全部资金的对比。资金利税率(或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资金利用越好,经济效益就越好。其计算公式为:
建筑业资金利税率(或利润率)= |
|
我国考核建筑施工企业所用的资金利润率,是用固定资产净值和定额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从可比性和资金占用来看,采用固定资产净值能够说明实际占用的资金所带来的利润数量,但如果从固定资产实际所发挥的效益看,采用固定资产原值较能够及时反映现有固定资产价值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至于流动资金,由于非定额流动资金占用也是企业实际占用的流动资金,所以,用全部流动资金更能全面反映资金占用的经济效益。
建筑物的建设速度本身不属于经济效益的范畴,但它是影响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经济效益好坏的时间因素。工程建设速度的快慢,是否能提前竣工投产,直接关系到投资效益的发挥。从施工单位看,建设速度快,可以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建筑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从时间因素这个角度考虑,建筑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应该包括反映建设速度的经济效益指标。 反映建设速度快慢的指标,常用的有平均工期和工期完成率。
(1)平均工期
平均工期反映施工单位在—定时间内竣工的单位工程或竣工面积所经历的施工时间。施工工时是指从正式开工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全部日历时间。经历的时间短,说明建设速度快。可以节省建设费用,减少资金的占用时间,并且可早投产,早收益,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相反,建设速度慢,经济效益就差。
平均工期的一般计算公式如下:
竣工单位工程平均施工工期= |
|
单位竣工面积平均施工工期= |
|
上述两个指标均能说明施工工期的长短,但按单位工程计算,易受大小工程结构变动的影响,而按竣工面积计算,则能消除工程结构变动的影响。
(2)工期完成率
工期完成率亦称工期定额达到率,是说明施工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竣工的工程达到定额或合同工期的程度。达到率高,表明建设速度快;反之,则表明建设速度慢。因而它是按照定额工期或合同工期考核企业按期交工和交工程度的效果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工期完成率= |
|
式中,定额或合同工期是指某项工程按照国家定额规定的工期天数,或建设单位(发包单位)与施工单位(承包单位)签定合同时所确定的工期天数。
为了综合分析一个企业或一个地区、部门的经济效益水平,便于企业之间、地区、部门之间的对比,对经济效益指标完成情况,采用“加数百分法”计算综合评价分值。当前,国家只对工程质量优良晶率、工程成本降低率、资金利润率、产值利润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等五项指标计算评价分值,对其余指标,有的作为观察指标,有的则作为试算参考措标,不进行计分评价。
综合评价分值分别按企业和部门、地区(省一级)两级计算。企业的分值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F为某企业综合评价分值;
xi为该企业某指标报告期水平;
Xi为该企业所在地区或部门某指标报告期平均水平;
fi为某指标的重要程度权数。
由于不同部门和地区条件各异,为了可比起见,在计算其综合评价分值时,各项指标既与全国地方企业或部门当年乎均水平比,又同本地区或本部门的上年同期水平比。按现行制度规定,两者的比重分别占60%和40%。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F为某地区或部门综合评价分值;
xi为该地区或部门某指标报告期水平;
Xi为报告期某指标全国地方或部门平均水平;
为该地区或部门某指标上年同期水平;
fi为某指标的重要程度权数。
各指标的重要程度权数(fi)当前暂定为:工程质量优良品率为25,工程成本降低率为15,资金利润率为15,产值利润率为20;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5(其中按总产值计算的为10,按净产值计算的为15)。
在各地区、各部门考核建筑安装施工企业时,也应仿照上述办法,既要与本地区或本部门平均水平比,又要与该企业上年同期水平比。两者的确定可由各地区。各部门自定。
(案例1):1991年某市建筑安装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优良晶率为61.8%(假定全国地方企业水平55.9%,该市上年水平为66.9%);资金利润率为9.1%(假定全国地方企业水平为7.3%,该市上年水平为8.3%),工程成本降低率为8.4%(假定全国地方企业水平6.8%,该市上年水平为7.9%),产值利润率为6.7%(假定全国地方企业水平为5.8%,该市上年水平为6.0%);全员劳动生产率按总产值计算为17872元/人(假定全国地方企业为10862元/人,该市上年水平为9184元/人);按净产值计算6187元/人(假定全国地方企业为5400元/人,该市上年水平为4214元/人),则该市的综合评价分值为:
建筑业的经济效益,取决于政治,经济,组织管理、科学技术,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长期以来,建筑业缺乏独立经营的必要条件,普遍存在着工期长,消耗高,浪费大,技术上不求进步的问题,从建筑业的实际情况看,改革企业管理、挖掘内在潜力,发展科学技术,是提高建筑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1.进行体制改革,加强企业管理
1984年,赵紫阳总理在六届二次人大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建筑业存在的问题,着重指出:“这种状况不改变,就会影响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和城乡人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并且明确提出,在城市各业中,建筑业可以首先进行全行业的改革。根据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各省市,各地区的建筑业进行了全面改革。通过改革,取得的经济效益是很明显的。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一)改革企业内部的分配制度,建立多种形式的责任制
建筑业在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的现象是比较严重的。不少建筑企业,从解决这个问题人手,进行了改革。有的建筑企业,实行了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责任制;有不少项目实行了造价包干责任制;大多数项目实行了概算或施工图预算加系数投资包干;少数项目实行了投标承包。实践证明,通过改革确实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经济效益。如北京市市政建设的重点工程“三元立交桥”,其规模之大,在北京市建桥史上是空前的。该桥由三座钢筋混凝土立交桥。五座栈桥,八座人行过街地道所组成。全部桥梁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道路铺装面积1l,8万平方米,各种大型管道13公里.原计划两年完成,实行包干责任制后,在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只用了9个半月的时间,提前1年零3个月建成通车,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该桥连同蓟门,马家堡、安贞,马甸等4座立交桥,由于实行国家对建设单位投资包干,共核减投资2048万元。工程造价比原来预算降低了17%。
(二)改革企业管理,搞活企业经营
建筑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经济效益。有不少的建筑企业在全面试行经济承包责仨制的基础上,相应地改革了企业管理制度。有的试行了经理(厂长)负责制;有的在扩大生产第一线承包面的前提下,试行了干部职务工资削,并建立以主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系统,以总会计师为首的经营管理系统,以生产经理为首的生产指挥系统,由于岗位明确,职责分明,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初步打破了建筑业的封闭垄断的管理体制,搞活了企业经营,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上述情况说明,改革企业内部的分配制度;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改进企业管理体制,是提高建筑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挖掘内部潜力,降低工程成本
消耗高,浪费大,在建筑业中是比较突出的。因此,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减少浪费,降低工程戍本也是提高建筑业经济效益的一个主要途径。
降低成本即是减少投入,由于计量.评价经济效益主要根据投入与产出的对比,投入减少而产出不变,必使经济效益提高。但成本绝对数高,并不直接说明经济效益低。要对成本的构成进行分析。成本构成有其合理的部分,即原材料,燃料,动力,工资和费用的最佳利用部分;也有其不合理的部分,即超出最佳消耗和支出以及扣除合理调价以外的那部分浪费和损失。因此,降低工程成本,首先要从降低成本中不合理的部分人手,尽量减少和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浪费和损失,这也是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方面。施工过程中的浪费和损失,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各企业也各有不同,一般地讲,如由于出勤率低和工时利用牢低少创造的价值:由于生产不均衡少创造的价值及因此多支付的加班加点工资;由于原材料未能充分利用而损失的费用;由于施工机械工作台时未被充分利用的损失;由于设备事故及生产工具损坏和丢失造成的损失;返工损失,等等。找出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所在,就为降低成本提供了线索,为提高经济效益找到了方向。
根据各种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总额,还可与实现利润对比,计算出经济效益潜力率,以说明可供挖潜的程度。即:
经济效益潜力率= |
| X100% |
这个指标的数值越大表明实现一定数值的利润所伴随的经济损失就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可供挖掘的潜力也大。
例如经济损失额力370万元,实现利润为1800万元,
经济效益潜力率= |
| X100% | =20.6% |
说明还有相当于实现利润1/5的潜力可挖。通过这样计算,可使企业内部潜力由无形到有形,促使企业通过挖掘内部潜力的途径提高经济效益。
3.加强技术改造,推进技术进步
技术改造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效率,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抓好技术改造,就会达到投入少,产出多的目的。这对建筑业来说则更为重要。实践证明,建筑业加强技术改造,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就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如大直径(0.8~l米)扩底中1~2.6米的灌注桩新技术,经在北京图书琯,中央彩色电视中心两项工程中应用证明,一根大直径扩底灌注桩可代替10根小直径桩,节约钢材1/2,节约混凝土1/3,仅此项工程节约资金近38万元;高层大模板内外墙现浇装饰混凝土施工新工艺和常用的施工工艺相比,不但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每平方米工程造价降低11至18元,可见加强技术改造,应用新工艺,新技术,也是提高建筑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这里应明确指出,对于需要采用斩工艺。新技术的建设项目,应该主要着眼子有利节约建设资金,降低生产材料、燃料消耗,增加盈利,提高工程质量,切忌片面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