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导向

创业导向(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简称EO)

目录

  • 1 什么是创业导向
  • 2 创业导向的研究维度
  • 3 创业导向对企业的重要性
  • 4 参考文献

什么是创业导向

  公司层面创业导向的研究已经累计了丰富的文献,但相当多的研究在分析层面、内涵界定和测量维度方面仍存在一些模糊和尚未澄清的地方。从分析层面来看,只有清晰地认定分析单位,才能防止将某种分析单位导出的结果归属于另一类分析单位的错误发生,但部分创业导向的研究并未明确研究聚焦的主要对象和边界;从创业导向的内涵来看,研究术语不一,大量描述已建组织创业现象的研究以其他形式出现,混淆甚至减缓了创业导向研究的进程娜;创业导向的维度也存在众说纷纭的状况。

  过去学者对公司层面的创业导向使用的术语不一,比如Entrepreneurship、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Entrepreneurial Posture、Entrepreneurial Strategic Posture、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等。国内学者则采用创业导向、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导向等术语。虽然术语不尽相同,但表达的意义却大同小异啊,研究问题均聚焦于已建公司创业过程的关键特征上。

  值得一提的是, 为了澄清术语的混淆,LumpkinDess(1996)把创业精神与创业导向进行了区分。两者的差异,与Bourgeois(1980)在战略管理文献中提到的内容(Content)与程序(Process)的区别类似。创业精神指的是包含哪些因素,比如我们要进入何种事业、进入策略是什么,阐述的是企业的事业范围、产品与市场资源的部署等问题;而创业导向则是强调如何行动的层面,即导致新进入行为所引起的程序、实务与决策活动,包含管理者尝试有潜力的新技术、主动把握新产品市场机会、承担风险性的投资等。简言之,创业精神侧重静态的组成,创业导向侧重动态的运作。创业导向是创业精神的表现过程。

  Miller(1983)认为,创业导向型企业参与产品市场创新,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进行有超前性的创新,以此打击竞争者。StevensonJarillo(1990)通过多角度的阐述,较准确地表现了创业导向的具体特质:创业导向组织,不会受到自身目前资源的限制,而放弃对市场机会之追求;组织创业导向的水平与组织内员工的态度相关;创业导向的强度与组织是否鼓励员工追求市场机会、是否培养员工如何追求市场机会以及是否依据员工追求市场机会的结果给予报酬三方面的行动密切相关,同时也与组织是否尽量减少员工因追求市场机会失败而产生的负面结果正相关;重视正式与非正式网络运作的组织,通过网络运作过程中资源的重新分配与分享,表现出了较高程度的组织创业导向。

  本文认为,创业导向是创业组织解决问题与响应环境变化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在管理实务上的具体表征。创业导向的企业能自主行动,具备创新和风险承担的态度,面对竞争对手时积极应战,面I临市场机会时超前行动。企业追求机会所表现出的创业导向,驱使企业的事业得以扩张,技术得以进步,财富由此被创造。

创业导向的研究维度

  创业导向的维度呈现出众说纷纭的局面,至今尚无定论啊。根据Miller(1983)对创业导向的定义,研究者提取出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先动性三个维度来测量创业导向。CovinSlevin(1989)采用的维度和量表得到了后续学者最广泛的认可和沿用。也有学者以Miller和Friese(1978)及Miller(1983)的衡量构面或其修正版本为基础,根据自身研究偏好的不同,加入了一些不同的维度,如开拓性、积极竞争、自治性等。

  1996年,Lumpkin与Dess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扩展了创业导向的内涵,加入了自治性和竞争积极性两个维度,使创业导向成为了具有五个维度的构念。ZahraJenningsKuratko(1999)认为,Lumpkinh和Dess的观点对日后的研究有重大的帮助。

  相比国外的研究进展,国内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很少,对创业导向的维度存在不一致的结论。如张玉利(2006)基于环渤海地区的实证研究采用了三个维度九个项目的创业导向量表,研究结果发现创业导向的维度可以合并成两个:创新与先动性、风险承担性。张映红(2005)采用因子分析提取了创新性、冒险性、先动性和竞争侵略性四个维度,并在中国的情境下验证了Lumpkin与Dess提出的创业导向维度是相互独立的观点。

  1、创新性

  作为公司创业导向重要的维度之一,创新性指公司追求具有创意的解决之道来应对所面临的挑战,包括发展或强化产品与服务以及使用新技术或新管理技能[8]。创新性表现在新构想的产生、研发活动的活跃以及新产品的推出上,反应了企业追求新机会的重要倾向,是展现创业导向的特殊工具。企业通过系统化、有目的的创新赋予资源以新能力,改变资源的产出价值,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或与众不同的产品,为企业创造了利润

  大多数研究将创新分为产品市场创新与技术创新两大类 )。产品市场创新主要强调产品设计、市场研究、广告促销[9]。有价值的产品、市场或服务创新使企业在产业内独树一帜,与竞争者产生差异化而取得有利的产品价格,如果产品溢价大于差异化所需的成本,则能创造出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技术性创新主要包括产品或流程的发展、产品研发等,主要强调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创新㈣。技术、制作程序或作业方式的创新可以提升企业效率、降低成本,有助于形成差异化,从而达到增强企业获利能力的目的。

  2、风险承担性

  风险承担性是企业管理者愿意将大量资源投入不确定事业的承诺意愿[11]。BairdThomas(1985)将企业的风险分为三类:第一是未知的风险。例如在新市场推出新产品面临着不确定的风险;第二是投入大量资金的风险,如将大量资金投入高风险高报酬的事业上;第三是运用高的财务杠杆,如为了追求高报酬的市场机会而不惜大量借贷等。当决定承担风险时,企业必须容忍两种可能的情况:现有行为的失败和其他机会的丧失。

  风险承担性组织愿意摆脱“会成功才尝试”(tried-And-true)的模式,投资于未知的风险事业上。风险承担倾向有赖于企业家的胆识才能建立,其促使高级经理人在面对不确定性时,采取风险承担的态度制定行动策略与投资决策。当企业越具有风险承受性,便越愿意将大量资金放在高风险高报酬的投资上。风险承担特质与战略决策的速度通常是相关的,两者均可以提升企业的绩效[12]。没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承担特质,企业不会进行创新并采取开拓性的行为,对变动的市场环境反应较为迟缓,较少地捕捉顾客和市场机会,会带来绩效的降低[13]。

  3、先动性

  公司创业导向的先动性维度,是指公司预期到未来需求变化所可能带来的机会,而率先采取行动的倾向,如领先于同行推出新产品或服务、引进新科技或策略性地退出处于成熟或衰退阶段的事业[14]。具有先动性特点的企业在原有事业领域范围内或范围外寻找新机会,通过预测新市场需求或新产品、服务以取代现存企业,成为先发者。先发优势将市场机会予以资本化,利用市场的不对称性获取超额利润,并建立消费者品牌的认知[15]。

  具备先动性特点的公司,在掌握新机会上展现出领导者而非跟随者的前瞻性和意志。但领导者不一定是新产品、服务、市场等的首个进入者。Miller和Camp(1985)在一项针对84个策略事业单位的调查中发现,排名第二位的进入者表现出来的先动性并不输于第一值的进入者,他们可能因为具有超前先动及行动快速,而如同领先者一样获得相当的成就。

  4、竞争积极性

  竞争积极性维度指企业为了成功地进入市场或改变目前的竞争位置,而直接、强烈地与竞争对手挑战,结果是胜者存活于市场[1]。竞争积极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响应,即采取面对面的形式去直接响应竞争对手,表现出Covin主张的毁灭竞争者(Undo-the-competitors)而非井水不犯河水(Live-and-let-live)的态势。竞争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看成采用非传统竞争手段强化市场地位的倾向,如采用非传统的战术挑战市场领导者、分析及锁定目标对手的弱点以及发展高附加值的产品。

  竞争积极性与先动性这两个维度存在一定程度的类似[1]。但先动性着重对市场机会的预测,并事先采取因应行动,甚至主动塑造其所可能面对的外在环境,或创造需求以增进自身竞争优势;而竞争积极性是对威胁的反应,着重于对市场既有竞争者的互动因应,表现为坚决果断,有力地参与竞争。竞争积极性和先动性是创业导向构念中独立的维度,与绩效有着不同的相关关系。

  5、自治性

  自治性指个人或团队对于某种创意或愿景,从构思到实现过程中的独立行为[1]。自治性代表了追求机会时,自我导向的能力与意愿。即使受到环境因素,如资源的可用性、竞争者或组织内部因素等限制,也能独立地、不受拘束地行动并作出决策。衡量某企业自治性程度的高低,通常可以通过评判组织是否允许个人或团队自由地执行他们的创意和对公司有益的想法来实现。

  自治性的程度可能因组织的规模、管理风格或所有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决策模式中,由上往下模式(command mode)的创业导向行为来自于高层领导,通过强势和集权化的领导来推动,中小企业通常采用此种决策模式。Miller(1983)发现,越是创业导向型的公司,其领导者越倾向自治性。ShrivastavaGrant(1985)调查了32家厂商,发现其中有10家的领导者是相当集权的,而在这十家中有8家是具有创业导向的。相反,由下往上的模式(generative mode)主张组织的策略方向经过组织成员的构想或行为而产生。刺激新事业兴起的因素通常发生在组织的低层,因此不少管理者不遗余力地通过组织重组和其它管理行为使公司更具自治性。许多大型企业为鼓励内部创业,除了进行组织扁平化外,还将权力下放到各事业部门。无论组织采取由上往下的模式还是由下往上的模式,不受拘束、独立的行为是创业导向的重要维度之一。

创业导向对企业的重要性

  创业导向对于企业战略重要性很早就被战略管理领域的研究者重视(Andrews,1972; Chandler,1962;Chandler,1862;Schendel&Hofer,l972)。Miles和Snow(1978)认为创业导向方面的是所有企业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它涉及到企业的行业定位、产品——市场关系和企业资源分配,而所有这一切者会影响到企业的绩效。前人的研究表明,高创业导向的企业更愿意不断更新他们市场供给的产品或者服务,实验新的管理或者制造的方法,且总是采取领先竞争者把握市场或者行业动向,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使得企业成功的重要要素(frey G.Covin & Slevin,1989;J.G Covin & Slevin,1990;G.G Dess,Lumpkin,& McGee.1999)。

参考文献

阅读数: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