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评价

目录

  • 1 什么是内部审计评价[1]
  • 2 内部审计评价的原则和步骤[2]
  • 3 内部审计评价的内容[2]
  • 4 内部审计评价的技术方法[3]
  • 5 内部审计评价与相关技术方法的关系[3]
  • 6 参考文献

什么是内部审计评价

  内部审计评价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的结果,对被审计单位或审计对象所作出的综合性评估与鉴定,并且借以判定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存在问题和提出预防措施的一系列活动

内部审计评价的原则和步骤

  内部审计评价是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的结果,对被审计单位或审计对象所作出的综合性评估与鉴定,并且借以判定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存在问题和提出预防措施的一系列活动

  内部审计评价是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结果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财务状况作出的具有说服力的结论。它不仅反映被审计单位和审计对象是否符合审计标准,即有无错弊和经济效益以及其程度;同时也能检验审计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和审计工作的质量;又是撰写内部审计报告的依据。

  审计评价包括对每个审计要点的评价和对整个审计项目的综合评价。在审计过程中,首先产生每个审计要点的评价意见。然后汇总产生分项目的评价意见。最后由分项目的评价意见汇总产生整个项目的评价意见。审计评价意见在这几个层次进行逐级的综合,但并不是简单、机械地将各种评价意见全盘罗列,而是对原有的、前一层次的评价意见经过审核认定以后,分清主次,加以筛选,舍弃与审计结论没有直接关系的部分,选择形成审计结论所必需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形成整个项目的评价意见。

  审计评价是一项政策性强而又非常严肃、认真和细致的工作,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进行评价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严守标准、客观公正的原则,使审计评价尽可能恰如其分,才能据以写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评价的内容

  内部审计评价的内容是由具体的审计项目和审计目标所决定的。从内部审计的整体考虑,评价的内容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部门、单位的财务状况及会计资料是否真实、正确、合法与合理。

  2.评价部门、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以及与业务经营活动有联系的经营目标、方针、计划、程序、决策等是否科学,是否得到贯彻执行及其实际效果。

  3.评价部门、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他管理制度和管理工作是否健全、有效,对经济活动的效率性、经济性和效益性的影响程度。

内部审计评价的技术方法

  由于内部审计是对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进行监督和评价,目的是加强组织经济管理,实现经济的目标,所以,内部审计评价职能的履行,是实现组织经济目标的根本要求,是为组织的经济目标服务的,但内部审计评价职能的发挥和履行,要受到内部审计评价内容的复杂化、内部审计评价方式、方法、手段、被审计单位对内部审计评价信息的需求程度以及内部审计评价信息的客观性、科学性、相关性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所以内部审计评价过程复杂,具体操作繁杂,它不是对被审计单位作出一种就事论事的简单评价,而是要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被审计单位进行总体的分析、判断和评价,反映组织在管理决策经营、效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揭示其未来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评价的作用,创造组织价值

  (一)定量的方法

  1.总量分析与评价:就是从总体上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进行分析判断、评价所采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检查、核对有关帐户金额、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帐簿的登记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分析判断组织的会计处理是否遵守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经法规的规定,对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利润的构成比例及总额变化,对被审计单位成本费用开支范围的合理性,资金使用效率,组织的盈利水平营运能力等相关方面,进行全面地分析、评价,从而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的情况作出一个总体上的分析、判断,并形成审计报告意见,以满足组织管理层的决策需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评价的功能作用。

  2.差量分析与评价:根据实际发生值与目标值(设定值)之间差异的变化情况,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财政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及效益,进行分析判断,并发表审计意见的一种方法。通过被审计单位或项目实际提供的会计信息(资产负债成本收入费用、利润等)同原来设置的目标值进行比较,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差异(正差异、负差异),通过对差量的分析判断,可以反映被审计单位或项目财务收支的真实性、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盈利水平和营运能力,以考核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财务收支活动、经济活动是否达到经济、效率和效果,从而为被审计单位或项目作出一个恰当的分析和判断,以便组织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

  3.比率分析与评价:把组织同一时期财务报表中若干相互关联的项目进行比较,计算出比率,通过比率变化,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财务收支、财政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进行分析判断、评价所采用的一种方法,以反映组织的财务状况财务成果,揭示组织未来的发展趋势。比率分析有三种方式:结构比率分析、效率比率分析、相关比率分析。其中,结构比率分析,是指组织某一经济指标的构成项目占总体项目的比率,通过该比率的变化,反映组织财务状况的变动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如:流动资产总资产的比率;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率等等。效率比率分析,是指组织的某一经济活动的投入与产出的比率,通过该比率的变化,分析组织某一经济事项的盈利水平及经济效益的高低。如: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等。相关比率分析,是指组织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经济事项的比率,通过该比率的变化,可以反映各项经济活动之间相互关系,分析组织的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前景,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

  4.趋势分析与评价:是指组织选择某两期或者连续若干期相同的经济指标进行比较,计算百分比,通过百分比的变化,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财务状况变动情况以及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分析、判断、评价所采用的一种方法。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对组织的运营绩效、盈利水平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一个客观的公正的评价,以促进组织加强经济管理,实现其经济目标。如:比较财务报表法、比较财务比率法。

  5.相关分析与建立模型:相关分析,是指组织的一个变量同另一个变量的相互关系,可以是正相关的,也可以是负相关的。建立回归模型,是指组织的一个变量变化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或者一个变量变化引起若干个变量的变化时,可以通过建立如y=a+bx(a为常数项,b为回归系数)的回归模型方程,对变量之间的变化加以分析、判断、评价,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组织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进行量化,通过回归模型估计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有关数据的真实性及误差率并对新的数据进行预测。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利用相关分析和建立回归模型,检查、分析、判断组织经济活动中,有关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及数据的合理性、真实性,指出组织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效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组织更好地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目标。

  (二)定性的方法

  1.经验判断法: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根据自己工作的经验及相关的专业知识水平,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分析判断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很显然,由于这种方法受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工作经历、主观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内部审计评价的结论意见,往往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主观随意性和不真实性,不能真实地反映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所以在实际内部审计工作当中,很少采用这种方法。

  2.调查询问法,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情况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采取询问有关财务负责人、当事人,调阅有关的账簿资料,查看会议记录及有关规章制度和文件,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分析、判断、评价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同样,这种评价方法也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财政收支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内部审计评价与相关技术方法的关系

  (一)内部审计评价与财务(报表)分析的关系

  内部审计评价与财务报表分析具有内在的联系。财务报表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分析损益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等三个方面,通过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可以反映组织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水平并揭示未来组织的发展趋势。内部审计评价的结论是否真实合理,直接影响着财务报表分析结果的有用性和客观性,同样,通过对财务报表分析所提供的有关财务指标变化情况的研究,将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分析、判断和掌握组织财务状况变动情况,揭示未来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完善内部审计评价工作。

  (二)内部审计评价与业绩(绩效)评价的关系

  内部审计评价与业绩(绩效)评价具有一定的关系。内部审计评价的内容,既有真实性、合法性,又有效益性,内部审计关于效益性的评价与管理部门业绩(绩效)评价有一定的关系,但不能代替组织管理部门的绩效评价,两者在评价的程序、标准、目标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内部审计人员或机构可以为管理部门提供效益性方面的有关资料信息,满足管理部门绩效评价的相关需要,以帮助管理部门进行绩效考评,确保管理部门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三)内部审计评价与全面(综合)评价的关系

  内部审计评价与全面(综合)评价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随着内部审计范围的扩大,内部审计内容也从单一财务审计领域,向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审计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多种领域转变,内部审计的评价已经渗透到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服务等诸多方面,提供的内部审计评价信息具有全面性,能满足相关方面对信息的需求。管理部门通过分析内部审计评价的信息,指出组织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加强经营管理,实现经济目标。

参考文献

  1. 朱守愚.审计基础.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
  2. 2.0 2.1 朱守愚.审计基础.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年06月第1版
  3. 3.0 3.1 徐公伟.内部审计评价的理论与技术:一个框架.审计.研究.2005年第6期
 
阅读数: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