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生产力系统

先进生产力系统(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s)

目录

  • 1 什么是先进生产力系统
  • 2 先进生产力系统的系统分析[1]
  • 3 相关条目
  • 4 参考文献

什么是先进生产力系统

  先进生产力系统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社会中的相对发达并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要求的生产力系统,即掌握了科学技术的高素质的知识劳动者,充分利用高科技和先进生产工具,在科学合理的组织与管理下,对日益扩大了来源和种类。提高了复杂程度和品位的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和改造,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现代生产力系统。

  先进生产力系统并不是某种独立的神秘力量,它本身是由各种现实的社会性要素构成的。先进生产力系统至少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等五个子系统整合构成。其中,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先进生产力系统的实体性构成或硬件要素系统,而科学技术与科学管理等则是先进生产力系统的非实体性构成。即软要素系统。

  先进生产力首先应是社会生产。是一种社会性的物质力量,是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整体状态、系统状态。是系统内各要素相互合作协同作用而发挥出来的与时俱进的整合力量,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网络与和谐互动的系统过程。

先进生产力系统的系统分析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物化渗透到每个要素中,对每个要素都产生变革作用。

  先进生产力系统中的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当代先进生产力正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基础上才得以形成,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技术不但自身正越来越体现为先进生产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系统中的内生变量。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作用于其他因素使其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知识愈丰富,劳动技能也就愈高: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越发展,生产工具也就愈先进,原材料品种就愈多且质量愈高。任何一种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明和应用于生产,将直接引起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的进步和发展,劳动对象的扩大优化和创新。而劳动者操作先进生产工具和使用先进劳动对象,又将引起劳动者科学技术、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劳动技能的发展、提升,使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使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科学技术向劳动资料系统的渗透,涌现出许多先进生产工具,从根本上改变了现代生产的面貌,大大提高了先进生产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劳动对象范围扩大和质量提高,开发和利用更加深入、有效。

  (二)科学先进的生产要素组合方式和管理制度把各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协同效果

  先进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决不是台球式的孤立存在,也不是用传统的“麻袋装土豆”的方式机械地结合在一起的我行我素。而是通过一定的科学方式和管理制度才优化组合在一起形成蜘蛛网式有机体系而动态地淋漓尽致地发挥作用。并不是有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就必然地转化为现实的先进生产力,就自发地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无论是先进生产力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能动的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还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大规模应用以及对其它要素的广泛渗透,都需要一个与其相齿合协同的条件和基础,即科学先进要素组合方式和管理制度。有效地开发和管理先进生产力系统中诸要素,才能使先进生产力在整体上运行得更好,发挥出整合优势。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早在《第三次浪潮》中指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时代潮流的形成,关键不在于科学技术,不在于人。而在于制度。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系统的基础。而先进科学技术所依托的先进的组合方式和管理制度。则是基础的基础,条件的条件。科学技术整体的发展和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有效地使用、流通,如果没有相匹配的科学管理跟进。那也是没有结果的,或是大打折和事倍功半。实践证明,不同的要素组合方式和管理制度,其实际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劳动过程的组织管理劳动效率的提高、生产力的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合理的劳动组织和先进的管理制度,能激活系统诸要素,节约社会劳动生产资料,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提高经济效益,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先进生产力系统与传统生产力系统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发展不再取决于对劳动力资本、技术数量和规模的占有,而是直接依赖科学技术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生产、传播、累积和管理。应该说,在先进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管理是第二生产力。

  生产力不仅是社会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且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先进生产力则是生产力系统中的先锋和最强者,代表着生产力发展的大趋势。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先进生产力系统推动的,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先进生产力系统是决定世界发展的主导力量,必将决定世界发展的方向和命运。“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先进生产力系统基础之上。发展先进生产力,才是实现现代化的突破口、捷径和必由之路。我们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使我国形成现实的挺立潮头的先进生产力系统。如何培育、构建和发展现实的先进生产力是一个庞大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系统和科学先进的管理系统

  (一)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培育和发展先进生产力系统的主线,是关键。是先行要素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生产力系统诸要素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科学技术进步因素在生产力发展中的贡献率大大提升。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作为关键性的资源已成了生产力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呈加速度发展趋势,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基础和先导。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要代表先进生产力最重要的就是重视高科技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先进生产力就是现代高科技,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要适应高科技的发展要求。所以,迎接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挑战,顺应新时代革命和高科技发展的潮流,“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是“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这个客观趋势,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先进生产力发展后劲的大小,取决于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数量和质量。而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先进生产力的数量和质量叉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教育则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智力基础,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先进生产力的必要条件,是培育高素质知识劳动者的摇篮和根本途径。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因此,在发展先进生产力中必须始终贯穿加速科技进步这一主线,始终把科技进步放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首要位置,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进一步实施和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增强我国的科学技术实力及向现实先进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二)科学先进的管理是形成现实先进生产力系统的必要条件

  科学管理是先进生产力系统中的中枢系统、指挥系统,将各子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网络系统,而且通过这个网络协同与互动,加强各子系统的联系,使得各要素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在先进生产力系统中,科学管理是使物的要素同人的要素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动态统一,使潜在生产力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现实先进生产力的关键。科学技术与先进生产力系统诸要素广泛结合,使科学管理成为先进生产力系统中重要系统。使其同科学技术一起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两个最重要因素。

  在传统的管理中,各个方面往往被人为地分割开。孤立地进行管理,而科学先进的管理更强调和谐管理,重点更重面,重局部更重整体,重内科更重外科,要求把各个方面有机协调起来,进行系统化管理,使先进生产力系统中各要素特别是人力资源要素流动中调整自我,找准坐标发挥长处,最大限度地发挥整合作用。在先进生产力系统中,对各要素特别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需要精心设计、精心组织,不但在管理理念管理思想上要有所突破。而且在管理方法和技巧上也要有所创新,还要善于调兵遣将运筹帷幄,把最合适的要素在最合适的时间用于最合适的空间。科学先进的管理要求将理解、尊重、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主动性、积极性置于管理的核心,确立诸要素的主人翁地位,营造“家庭”氛围,这样可使整个系统洋溢着家庭的和谐气氛。同呼吸共命运,合作共事齐心协力,使各要素在系统中有效、能动发挥最大作用,从而整合为现实先进生产力,并永葆强劲持续发展的势头。

  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先进生产力系统对先进生产关系系统和上层建筑系统的基本要求。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正确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为先进生产力系统诸要素提供充分展能施才的天地,并为其不断发展开辟广阔前景.从而不断为促进现实先进生产力的迅速构建和发展开辟通途。只有大力推进科教兴国,积极发展高科技,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抢占当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营造有利于先进生产力持续形成并发展的科技氛围和教育环境,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同时。只有不断完善和健全与先进生产力系统相匹配相适应的科学先进的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才能逐步使落后生产力向先进生产力转化,最大限度地形成现实的先进生产力。从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前进。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王继明.对先进生产力系统的系统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4)
阅读数: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