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信贷原则是指社会主义国家银行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和对借款者的基本要求。信贷原则依据的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特点和信贷资金运动规律的内在要求,体现国家、银行和借款者利益的一致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信贷原则的内容主要有三项:
③按期归还。1978年以后,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对信贷三原则也进行了调整和充实。
由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是社会主义银行信贷的根本目的,所以将“社会经济效益原则”增为信贷原则的第四项。根据这一原则,要求在贷款时,既要从微观、又要从宏观,既要从当前、也要从长远和从发展趋势来衡量贷款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效果。
上述信贷原则的各项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是互相制约、互相补充的。
制定和贯彻信贷原则的目的,在于能够保证信贷更好地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使它既能服务于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控制和调节;又能满足借款单位的合理要求,促使它们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突破, 反映在银行工作方面, 信贷资金的管理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信贷原则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更迫切的要求, 表现在:
1、计划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指令性计划大大减少, 指导性计划的范围相应地扩大。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分设, 使信贷计划工作主要侧重于中央银行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上,以保证国家综合信贷计划和货币发行计划的顺利实现。专业银行要更多地运用手中掌握的各种经济杠杆, 在保证不突破由中央银行核准的总的信贷计划的前提下,合理地分配有限的信贷资金。专业银行要更多地考虑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平衡情况,更多地考虑贷款使用的安全程度, 偿还?洁况以及经济效益。
2、信贷资金的运动范田复杂化、扩大化。
贷款的“ 物资保证性” 原则传统上解释是 贷款的增减必须与作为贷款对象的物资储备的增减相适应。一也可以说, 没有物资就不发放贷款, 然而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 商品交易的范围明显扩大了。不仅物质生产部门的交易是商品交易, 非物质生产部门的许多活动一也趋于商钻化;贷款不仅存在于生产、流通领域, 还进入个人消费领域。另外, 多种经济成份, 多种经营方式的大量涌现,使经济结构更加复杂。这都在更广泛的范口里, 更多的层次上对银行提出融资服务的要求。显林, 过去对贷款对象的理解, 是过于狭窄的, 已经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经济形势了。
3、贷款的偿还问题变得更加重要了。
如果说以前贷款归还情况不好, 多是由干非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那么, 随着国家对一企业灼多方面的放权, 给企业以更大的活力,使它们的经营活动与自身的经济利益建立更直接的联系! 同时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经济立法,企业按期还款的客观条件将不断充分起来, 为此就有必要, 也有可能把对“ 偿还性” 原则的认识上升一个高度来看待, 它是保证信贷资金节约使用, 顺畅周转以致于国家信贷计划顺利完成的最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