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会计监督结构是指会计监督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这里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会计监督作为一个系统,有以下五种不同的结构。
1.内容结构。
会计监督内容结构是就监督对象的不同内容而言,如:对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等会计资料的监督,对各种资财的监督,对财务收支的监督。
2.性质结构。
会计监督性质结构是就监督性质的不同而言,包括政策性监督和技术性监督。政策性监督是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检查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法;技术性监督是依据财务会计的核算技术要求,检查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是否准确、完整。
3.空间结构。
会计监督的空间结构是就监督主体的不同而言,包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和单位外部会计监督。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是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通过日常会计工作对经济活动进行的监督。这种监督的范围很广,包括对违反国家财政、财务法规的监督,对违法犯罪行为的监督,也包括对损失浪费行为的监督。单位外部会计监督包括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国家监督是指有关机关代表国家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各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实行监督。其主要是检查各单位对国家资金的使用、财务收支、交纳税款等情况以及执行国家财政、财务制度情况等。它包括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及保险监管等方面的监督。国家监督是依法对各单位进行强制性的行政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是以接受委托的方式,对委托人提供审计服务,出具审计报告书,就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纳税情况等向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提供公证。社会监督是以其特有的中介性和公正性所进行的监督,所以监督结果得到法律认可。
4.层次结构。
会计监督层次结构是就监督的不同层次而言,监督系统可以划分为多种层次,每一个层次结构又可以在下一级划分为各个组成部分。依此类推,会计监督结构层次在增加,而其范围则在缩小。
5.过程结构。
会计监督过程结构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会计监督。事前会计监督主要是采用预测方法,预测经济活动的前景,选择经济活动的最优方案;依据决策方案,编制财务计划(或预算),指导经济活动,防患于未然。事中会计监督,是在经济活动中,依据监督标准,采用专门方法,对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以保证经济活动顺利进行。事后会计监督主要是检查经济活动的完成情况、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考核资金使用的效益,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挖掘内部潜力,拟定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等。
1.稳定性和相对性。
会计监督结构的稳定性是指会计监督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不会发生显著变化。而会计监督结构的相对性是指这种稳定性不是绝对的,有一定的发展变化。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结构的稳定性和相对性,有利于人们把握会计监督结构的发展变化趋势,克服僵化、保守的思想。
2.有序性和层次性。
会计监督的有序性是指会计监督在一定时期内,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其组成部分呈现出的合理分布或合理步骤、合理顺序的状态。这种有序性有利于科学地安排会计监督工作,创造良好的会计监督秩序,顺利完成会计监督任务。会计监督结构的层次性,是指按照某种标志依次形成的不同范围的会计监督结构。正确认识层次性,便于深入地分析研究,从而全面、深刻地认识会计监督。
3.封闭性和开放性。
会计监督的封闭性是指会计监督作为一个系统,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在不与外界发生作用的条件下运行而呈现出的一种状态。会计监督结构的开放性是指会计监督作为一个系统,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在通过各种渠道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运行而呈现出的一种状态。会计监督结构在一定空间运行时,在与外界发生联系的条件下,既要按这个空间范围内的要求运行,又要按这个空间范围的外部要求运行,以发挥其作用。
会计监督结构的运行是有一定目标的,要实现其目标,使其处于优化状态很有必要。会计监督结构在社会、经济、科技等因素影响下,其优化要反映客观规律的普遍要求,具体标准是:
会计监督结构优化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