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商务

目录

  • 1 仓储商务的概念[1]
  • 2 仓储商务的内容
  • 3 仓储商务活动的特点[2]
  • 4 参考文献

仓储商务的概念

  仓储商务是指仓储经营人利用其仓储保管能力向社会提供仓储保管产品并获取经济收益商业行为

  商务活动企业对外的一种经济交换活动,因此,若企业自营仓储则不发生仓储商务活动。

仓储商务的内容

  仓储商务活动是企业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体现,其内容包括制定企业经营战略、打造企业形象市场调研市场开拓、商务磋商和签订商务合同等。

  (1)制定企业经营战略

  仓储企业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离不开一支合理高效的商务队伍、一套完善的商务管理和作业规章制度、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因此,在全面了解企业资源的情况下制定企业经营战略,对仓储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制定企业经营战略时,要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以及市场对仓储产品的需求供给状况,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利润最大化为原则,合理制定企业经营发展目标和经营发展方法。仓储企业可以在总体经营战略的基础上选择租赁经营公共仓储物流中心或者配送中心,或者采用单项专业经营或者综合经营,实行独立经营定位。

  (2)市场调研和市场开拓

  市场调研是企业进行有效经营决策不可缺少的一步,市场调研的资料和结论往往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仓储企业市场调研的目的在于寻找和发现潜在的商业机会,对市场进行分析并合理选择商业机会。仓储企业市场调查的重点应放在仓储市场的供求关系仓储服务需求方的需求变化、同行业的竞争状况等万团。

  市场开拓的目的在于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挖掘有潜在需求客户,第具本合储经费管理并与之建立业务关系。市场开拓可采用广告宣传人员促销关系营销、企业联系等方法。企业也可结合有效的市场开拓进行企业形象宣传。

  (3)商务磋商和签订商务合同

  合同是市场经济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综合体现。仓储企业经营人应本着诚实信用、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与客户进行商务沟通商务谈判。由于物资仓储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而且在保管的过程中还可能涉及到加工处理、分拆作业,也有可能涉及到仓单持有人的第三方关系,为了避免产生争议,商务磋商的内容应该尽可能条款细致、内容充分。双方在意思表示——’致的基础上应该订立较为完备的商务合同,以明确仓储合同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为仓储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保障的法律依据。

  (4)合同的履行

  合同的履行是双方权利义务得以实现的阶段,也是仓储企业实现其经济利益的阶段。对于一项仓储商务合同而言,其履行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关键环节:

  1.存货人交付仓储物。存货人应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和地点淮各好仓储物。仓储物应该适合仓储,存货人对仓储物的状态、质量应提供相应的证明。若存放危险品或易变质的物质,存货人应向保管人详细说明仓储物的性质和存放时的注意事项。

  2.保管人接收仓储物并保管仓储物。这是保管人在仓储过程中主要义务体现。具体包括:保管人按合同约定在接受仓储物之前推备好合适的仓库;保管人在接受仓储物时对仓储物进行严格检验,确定仓储物的状态、质量和数量;按合同约定对仓储物妥善进行卸载、堆放;货物接受完毕后,向存货人签发仓单;采取有效措施对仓储物进行妥善保管和相应的作业;对于存放期间仓储物的损害或变化应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并及时通知存货人。

  3.存货人提货。仓储期满后,存货人或仓单持有人可凭仓单向保管人提取仓储物。提货人提货时应对仓储物进行检验,确定仓储物的状态、数量和质量是否完好。提货人对仓储中产生的残损货物、收集的地脚货、货物残余物等有权一并提取。

  4.存货人支付仓储费用。这是存货人的一项义务。按合同的约定,仓储费的支付可能是预付、定期支付、提货时支付等方法。存货人应严格按照合同履行仓储费用的支付义务,也包括支付保管人的垫付费用、仓储物的性质造成保管人的损失、超期存货费和超期加收费等费用。

仓储商务活动的特点

  仓储商务活动的特点可概括为:

  (一)外向性

  即仓储企业的商务活动总是面向外部的,仓储企业与外界的各种联系主要是通过商务活动实现的。因此,仓储企业的商务管理就是为了使仓储企业能进行尽可能大的产品交换,向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仓储产品,满足社会对仓储产品的需要。

  (二)多变化

  即仓储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仓储企业的商务活动必须经常保持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仓储企业应有效的收集市场信息、跟随市场的需要提供产品,提高服务水平,降低交易价格。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全局性

  即商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仓储企业的全局,如一项不适当的促销措施可能造成仓储企业产销过程循环受阻;一项错误合同的签订可能导致仓储企业重大损失,等等。

参考文献

  1. 郑克俊.仓库与配送管理.科学出版社, 2005.01.
  2. 真虹,张婕姝. 物流企业仓储管理与实务.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7.
  
阅读数: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