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伦理学(Property Ethics)
目录
|
产权伦理学是以社会生活中的产权制度、产权关系和产权行为中的伦理问题和道德规范为研究对象的伦理学学科。它通过对产权制度的伦理分析,论证(或否定)一定产权制度的合理性,促成正义的产权制度的确立;它通过对一定产权关系中伦理问题的探讨,揭示一定产权安排的伦理内涵和价值;它通过对一定产权伦理的伦理原则和规范的论证和阐析,引导人们产权运作的正确取向,调节人们之间的产权关系,优化产权配置效率。
一般说来,产权伦理学属于经济伦理学范畴,是经济伦理学的根本和核心部分,经济伦理所调节的经济关系,最根本的就是产权关系。同时,产权伦理学也是一般伦理学的基础之一,人类伦理道德首先是对人们之间财产关系的调节,产权伦理观规定和影响着人们其他的社会道德观念。
产权伦理学所研究的产权关系和产权伦理,对指导当代中国经济生活和促进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产权伦理作为人们处理财产权利关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既是一种制度伦理,是一定产权制度确立的价值依据和有效运行的协调机制,又是一种行为伦理,是人们处理产权关系的自律性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人们对产权伦理的认识源远流长。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很多思想家、伦理学家都对有关产权伦理的问题进行过研究,提出过一些有关产权与伦理的深刻思想。在中国古代,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慎到都论述过“明于财货之分”,即明确产权关系与维护社会道德秩序的关系;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提出“有恒产者有恒心”的观点,认为通过“制民之产”。即对老百姓实行“产权安排”,就可以实现“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在西方近代,格老秀斯认为,尊重别人财产,正确处理财产关系是自然法所规定的理性命令,是道德的内在依据。休漠认为,道德是在一定的所有权基础上产生的,也是为了调节人们占有所有物的关系的。但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伦理学学科,产权伦理学还是一门正在形成中的新兴学科,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学术处女地。
现代产权伦理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产权伦理的基本理论研究。包括对产权伦理学的性质、内容、方法的考察;产权与伦理关系的理性思考;产权伦理的内涵、构成和功能的研究;产权伦理的演进的研究等。第二,产权伦理的规范体系研究。包括产权伦理的一般原则的研究。产权占有伦理、产权使用伦理、产权收益伦理和产权交易伦理等具体产权伦理规范的研究。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定和发展要求,产权伦理主要有三大原则,即产权正义原则、产权公平原则和产权主体性原则。产权正义原则主要解决的是产权获得的正当性问题,产权公平原则主要解决的是产权获得的机会的均等问题,产权主体性原则涉及产权的取得、维系和保护诸问题。第三,产权伦理实践问题研究。就当代中国而言,主要是对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的产权伦理研究,如所有制的伦理思考,国有企业改革的产权伦理反思,农村经济改革中的产权伦理研究,个体、私有经济的产权伦理考察,可持续发展的产权伦理研究等。
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伦理学学科,产权伦理学有着自己的特性和特点。第一,产权伦理学是一门以权利为基础的伦理学,它以“对人们正当权益的尊重和维护” 为理论基础和核心来构建整个理论体系。第二,产权伦理学是一门具有边缘性质的学科,是伦理学、产权经济学以及物权法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的学科,兼具伦理学、产权经济学和法学的一些特质。第三,产权伦理学是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其中对社会产权制度和产权交易中具体伦理问题的研究属于应用伦理学范畴,而产权伦理学对产权与伦理关系的探讨,对产权伦理与经济伦理、社会伦理关系的研究,属于理论伦理学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