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消费(individual consumption)
目录
|
个人消费,是指人们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对各种物质生活资料、劳务和精神产品的消耗,它是人们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社会最大量、最普遍的经济现象和行为活动。
个体消费的对象,主要包括用于个人及其家庭消费所购买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消费品。这部分消费与劳动者个人的贡献紧密相连,并构成社会总消费中的主体部分。个人消费中,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特点、兴趣、爱好和习惯,因此,个人消费总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个体消费不仅可以满足个人的不同需要,而且还可以实现劳动者的个人物质利益,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当然,尽管个体消费构成社会主义劳动者消费最基本的部分,但总还有其它方面的需求,要依靠社会公共消费(集体消费)来满足。
社会主义的个人消费是通过对各种各样的个人消费品的享用来实现的。这种个人消费品除了物质形式的消费品以外,还包括一定量的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在个人消费品中,有些是一般日用品,如肥皂、衣服、鞋袜等;有些是耐用消费品,如电视机、电冰箱、住宅、车辆等;有些是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用品,如衣物等;有些是满足文化生活需要的用品,如书、报纸、文具等。由于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不断增强,各种消费品生产部门、服务部门以及文化等部门的不断发展,也由于国家根据人们的消费结构的变化来安排社会生产、服务和文化等部门,因而不仅生产出来的个人消费品越来越多,而且能够做到适销对路。这是社会主义的个人消费稳定地与持续地增长的物质前提。
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人消费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消费有着本质的区别。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个人消费一般地被限制于生存资料的消费的范围内,是为了给资本家提供可供重新剥削的劳动力。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则主要是享受资料、奢侈资料的消费,肆意地挥霍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消费,体现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抗。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个人消费是为了发展劳动者的体力和智力,为了直接生产者和其他社会成员自身的全面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消费资料的很大部分归资本家独占,工人与资本家的消费水平极为悬殊。在社会主义社会,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都归广大劳动者共同享受,尽管在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下,人们的消费水平还存在着差别,但是这种消费水平的差别只是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差别。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成员个人消费水平的差异将会趋于缩小。
从消费品的性质和特点看,城乡居民的消费有个人消费需求与公共消费需求之分。公共消费需求是为满足社会成员共同需要的消费需求,如城乡居民对公共交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健康健身、环保事业、救火防火等公共消费品的需求,是城乡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类公共消费品不具有排他性。个人消费需求与公共消费需求,对消费者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但依满足需求程度的先后顺序看,一般都从个人消费需求的满足开始,然后再根据消费者的客观需要及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逐步扩大对公共消费的需求。个人消费需求与公共消费需求相互间有着紧密联系,个人消费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对公共消费水平、结构提出调整要求,影响和促进公共消费品的发展;公共消费品水平的提高以及结构升级,又会影响、带动和促进个人消费品生产,更好地满足个人消费需求。它们间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促进整个社会消费需求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
至于扩大个人消费需求与公共消费需求,两者孰先孰后,孰轻孰重,应根据目前我国消费者的要求及两类消费品的供给状况作具体分析,实际上个人消费的扩大和满足程度与公共消费的扩大和满足程度是紧密联系的,具有某种客观的关系。对城乡居民两种消费需求不能偏废,都应刺激和鼓励,但应从实际出发,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扩大两类需求过程中的矛盾,促进消费领域的纵向发展和横向拓宽。如,在扩大个人消费需求问题上,重在引导居民确立科学消费的理念,改善消费品的供给结构,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帮助城镇居民解决住房需求,推动消费结构升级,营造和谐的市场环境。在扩大公共消费需求问题上,要充分注意到这是我们多年积累下来的薄弱环节,要充分看到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为公共消费的扩大提供了可能条件,应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拉动公共消费,实现公共消费的大发展。这不但适应消费需求变化的一般规律,而且符合我国消费市场的客观实际。多年来,由于各级政府财力投入不足,我国公共消费品发展滞后,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政府应用足用好公共财政政策,加大对发展公共消费品的投入,加大公共财政中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同时调动企业、集体和个人的积极性,多方筹集资金,增加残疾人活动中心、社会福利院、疗养院等社会福利设施,力求使公共消费品的生产有个长足的发展,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