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是一个相对真理。它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这是社会发展、科学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阶级基础。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机器大工业普遍地发展起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都日益尖锐起来。从19世纪30年代起,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和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这三次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迫切需要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同时,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使社会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日益明朗化。生产规模的扩大,又打开了人们的眼界。这样,科学地认识社会历史已有了可能。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发展的必然产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离不开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哲学作为知识体系中“最高的智慧”,只能建立在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基础上,并由此决定哲学的内容和形式。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19世纪初,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这时,自然科学从搜集材料阶段发展为整理材料阶段,自然科学各领域有不少新的学科相继产生和发展起来,如地质学、胚胎学、生理学、有机化学等相继建立。特别是关于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伟大的科学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及自然界一切现象之间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性质,沉重地打击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全面地揭示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也有其深刻的思想理论渊源。哲学创新固然是自己时代的实践和科学的最新成就,但它的发展也有自身的特殊规律和历史的继承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先进思想成果的结晶,它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秀传统。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最杰出的代表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黑格尔在哲学史上第一次以唯心主义方式系统阐述了辩证法基本规律;费尔巴哈的重要成就是打破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统治,恢复唯物主义的地位,但这两位哲学家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马克思和恩格斯摒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他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摒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历史观,批判地继承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加以发展,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19世纪中叶的经济政治状况、自然科学和哲学以及其他同时代的社会理论的成就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基础,而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成为科学的革命的崭新哲学的创始人,是他们献身革命,亲自参加和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在科学上不畏艰险、努力攀登、艰难探索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批判地继承以往哲学中积极合理的思想成果,又同以往哲学有根本区别,在对象、内容、作用等方面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成为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旧哲学,没有正确地解决哲学的对象以及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在古代,哲学以“知识总汇”的形式存在着,它包括一切理论学科在内,是与具体科学浑然一体的知识总汇。在中世纪,哲学成为“经院哲学”,其任务就在于论证神的伟大和上帝存在,沦为神学的婢女,这是哲学发展的一种扭曲形态。在近代,哲学则成为“科学之科学”,即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同时又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它们在许多方面是用幻想的联系来代替尚未知道的真实的联系,用主观臆想来描绘世界的面貌和整体联系。有些哲学家虽然概括了一些科学成就,提出过一些有价值的思想,但总的来说不具有真正科学的性质,还不能正确地揭示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经不起实践和科学进一步发展的检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使哲学获得了真正科学的性质,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对象问题,它明确规定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而不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各个局部领域的特殊规律。这样,它也就在哲学史上首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最明显的区别是研究对象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所提供的大量材料为基础,因而不含有任何主观臆想的成分;它科学地概括和总结各门具体科学的成果,从事物的特殊规律中概括出普遍规律,哲学不再是知识总汇式的“科学之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作用,但不能代替具体科学,也不能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因此,它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把哲学变成为一门真正科学的哲学。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从总体上说是互相分离的,即使古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过某种结合,但缺乏科学根据。近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分离的,出现了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辩证法。而唯物主义脱离了辩证法,唯物主义就不能坚持到底;辩证法脱离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就要受到限制或歪曲。旧哲学中的社会历史观都是唯心主义的。唯心主义者固然宣扬唯心史观,即使旧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历史领域,也都陷入了唯心主义。所以,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分离也是旧哲学不可克服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和科学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这样,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是唯物的辩证法。同时,它第一次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和辩证唯物主义一起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以往的一切哲学理论,总的来说都不能科学地全面地了解实践的意义,从而贬低或否定实践的作用。唯心主义片面夸大精神的作用,抹煞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旧唯物主义也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懂得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因此,旧哲学不仅不能科学地说明世界,更谈不上正确地改造世界,它们只是代表不同阶级、用不同方式来解释世界。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它把实践引入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实践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又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理论同实践的统一,它科学地解决了哲学和革命人民的社会实践的关系问题,解决了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绝大多数属于剥削阶级哲学,代表少数剥削者的利益,为剥削阶级服务。有的哲学家虽然表现出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但是,他们不能真正为劳动人民的解放斗争服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解放无产阶级从而解放全人类的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消灭资产阶级和其他一切剥削阶级、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提供了理论根据。马克思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在实践中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在于它正确地揭示了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革命性在于它把变革旧世界建立新世界作为自身的任务和目的,能够为无产阶级能动地改造世界提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是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革命性,不为剥削阶级的阶级偏见和私利所束缚,不需要也不允许歪曲事实真相,所以能够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实现了哲学的革命变革。这是因为哲学第一次成为科学形态的理论体系;唯物史观的建立,使得社会历史理论可能成为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出现,使得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有了自己的理论武器。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哲学提出的新课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起重大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科学是指知识理论体系;技术表现为方法、工艺和能力。科学和技术是紧密相关、互相作用和互相转化的。
20世纪以来,特别是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现代科学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出现,遗传学和
分子生物学的建立,以及空间科学、材料科学等的产生,使人们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当代世界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信息技术、海洋工程、空间技术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或将要引起生产力发生新的飞跃,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深远影响,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度分化、专门化和在此基础上高度一体化、综合化的双重趋势,要求哲学和具体科学密切结合,强化了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
现代科技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巨大的影响。现代科技的发展,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系列基本原理,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步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着现代科技革命的挑战,它必须对现代科技发展所提出的问题作出新的哲学概括。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现代西方哲学是指19世纪中叶以来的欧美哲学。它不是一个统一的哲学派别,而是包含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和派别。在当代,西方哲学主要可分为两种对立思潮,一是人本主义思潮,一是科学主义思潮。对这些流派和思潮,要客观地分析和准确地评价,不能无条件地拿来,盲目地追随,也不能一概否定,盲目地排斥。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都是作为对西方古典哲学的摒弃而产生的,它们的流传和影响又大致在同一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有原则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现,现代西方哲学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因此无论从社会阶级背景、理论形态或职能来说,二者都有本质的区别,不能混淆。同时,又应当看到它们的联系,尤其是现代西方哲学对有些哲学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思想,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思想资料,这些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中国传统哲学的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思想智慧发展的结晶,中国传统哲学具有丰富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与唯物史观的某些因素,从理论观点上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不少相通或相似之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思想智慧,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对当代哲学及哲学的未来发展仍然具有启迪、借鉴意义。
当代的社会实践,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人类进入21世纪,时代主题的转换,世界资本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变化,要求以新的时代尺度审视以往的哲学理论,呼唤能适合自己时代的哲学理论。当今的时代精神,引起并决定着哲学发展的趋势。我们要对现实世界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作出科学的分析,对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作出新的总结和概括,对现代哲学的流派和思潮的挑战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回答。面对新的时代、新的现实,提出新的问题,升华新的范畴,生成新的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真正时代精神的精华,永葆其强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它在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是外来的哲学思想,它传到中国后,能够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得到中国知识分子的普遍认同,并在中国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在实践中发挥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在中国传播,实际上也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把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毛泽东哲学思想和邓小平哲学思想,是这两大理论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内容。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但就其理论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来说具有中国的特色和特征。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的哲学总结,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和大量军事著作和文献,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军事辩证法等都作了深刻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发展,并将哲学原理具体化为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哲学、对古代哲人的名言的引用和发挥,既升华了中国古代优秀的哲学思想,又丰富和充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毛泽东主张哲学走出书斋,推动哲学的民族化、通俗化和群众化。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是在新时期指导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邓小平重新恢复和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坚持实事求是同解放思想结合起来。在邓小平的全部科学著作中,在他阐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通篇渗透和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芒,生动地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邓小平结合时代特征和我国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哲学观点、思想和命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运用实事求是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了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邓小平还在实践中全面运用唯物史观,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关于坚持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等思想。特别是他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邓小平的这些论述和观点,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述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及其哲学思想朴实无华,言简意赅,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瑰宝,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集中表现。邓小平哲学思想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是邓小平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进一步结合的产物。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发,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制高点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论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反映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以新的思想、观点、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