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目录

  •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
  •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2]
  •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表现及特点[2]
  •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3]
  •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3]
  • 6 参考文献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在军队中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于不同的实践需要,能动地选择马克思恩格斯的不同思想,结合本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中国特有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科学命题,是由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讲话时提出来的,其本意是提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的一种任务。这种任务用更详细的话来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从而解决中国的问题,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时为了更好地适用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结合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发展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原则,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换言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同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相结合,使其具体化并能够有效地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围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表现及特点

  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均取得长足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前社会实践相结合产生的又一先进理论,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深化。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够真正实现“实事求是”;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够更好地“与时俱进”;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更好地把理论与改革、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更好地求真务实。其次,提倡“包容性增长”,注重关系“民生”的建设项目,并创新执政方式,利用网络手段,积极推进“网络问政”,实现政府管理的“透明化”。再次,科学发展观强调综合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既强调人口资源、环境等要素相协调,又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环节相一致;既强调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地区与地区的均衡发展,又强调国内与国外的共同发展;既强调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又强调按照“五个统筹”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最后,十七大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国内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受到了严重威胁,党和政府审时度势,客观准确地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矛盾,不断增强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积极转变国内的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国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呈现多元化特点。党的十七大以来,随着诸多因素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执行主体更加明确。多数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执行主体丰要包括:中国共产党, 要肩负着时代引导任务;广大的实践主体,即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主体:广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动者和忠实的传播者。

  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主体更加广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一大知识分子、农民、新兴产业阶层等群体在内的社会各阶层人员。他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进行实践、认识、创新,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理论。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着眼于全党,依靠广大党员和群众,共同实践、认识、结合、创新和证实。

  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途径更加丰富。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诞生,理论的传播途径更加广泛、有效。由单一的媒介到多种媒介,由单一途径到多种途径,借助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网络、板报、课堂等多种媒介立体式、全方位地宣传,使言论能被社会各阶层理解和接受,更好地指导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建设。

  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理论研究更加细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二级学科纷纷在一级学科的基础上被设立起来,并在一系列的实践调研前提下,被广泛地推广到高等院校,有效地加大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力度,创建了众多的学术研究课题,学术研究的氛围更加浓厚。在高校相关教材的编写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梳理和推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其指导地位更加稳固,指导意义更加明显。在科学研究方面,全方位、多层次深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研究,深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五是学习型政党建设促进中国化进程。注重理论学习,加强吸收国内外先进实践经验,一直都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提升执政力、保持自身先进性的重要手段。学习型政党的构建,是实现全体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以及实践能力的客观需求,同时,也彰显了我党的责任与忧患意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党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后,就全党来说则是在延安整风运动后。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些理论观点经过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检验,已被证明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这一理论是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背景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的丰富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发展等的基本原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新变化,进一步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个代表”的提出,体现了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必须努力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必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做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三个代表是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方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3)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化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一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进程,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社会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在新世纪新阶段,党领导全国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朝着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前进。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

  在当代中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特别是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有很多的困难,很需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时期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坚持与发展的统一,它们的形成和发展,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的传承,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科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廖佩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段特点新探[J].社会科学家,2006(10)
  2. 2.0 2.1 杨斌,王小雪.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3(12)
  3. 3.0 3.1 张云丽.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与意义[J].新西部,2013(2)
阅读数:319